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教师素养结构分析

2016-12-22陈秋怡

现代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情意媒介互联网+

■陈秋怡



“互联网+”环境下教师素养结构分析

■陈秋怡

关于教师素养的研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师某一方面的单一素养。例如: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专业素养;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包括职业理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态度的心理素养;从信息化的角度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信息素养;从知识的角度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包括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等的知识素养;从环境的角度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包括态度、知识和行为的环境素养。但最需要探讨的问题恰恰在于:如何整合教师多方面的素养,构建系统性的教师素养结构体系?当前,“互联网+”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各行各业在“互联网+”环境下都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当互联网与教育行业相融合,教学模式、管理和评估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广大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来应对这一挑战,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以上的思考,本文提出了包括业务素养、媒介素养和情意素养的三维教师素养结构,不仅整合教师多方面的素养,具有系统性;而且考虑“互联网+”的现实要求,体现时代性。

一、“互联网+”环境下教师素养新变革

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随着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互联网+”下的产业融合纳入国家战略后,全社会便更加重视“互联网+”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新战略。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时代带来新的挑战,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与“非互联网+”时代的教师相比,“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素养也发生了重大变革。过去的教师素养侧重于知识和能力,如今的教师专业发展则呈现出策略信息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信息来源多渠道等特点,这些都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和技术,紧跟时代的步伐,剔除落后而且不必要的素养,补充紧缺而且有价值的素养,对教师素养进行变革,探寻“互联网+”环境下教师新的素养结构。

二、三维教师素养结构的具体构成

在参考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教师素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要求,本文提出了三维教师素养结构,包括教师业务素养、教师媒介素养和教师情意素养三要素,如图1所示。

图1 三维教师素养结构

(一)教师业务素养

教师业务素养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素质和修养,是通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并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而成的具有指向性、专门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素养。它是教师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主要包括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师专业能力素养。

1.教师专业知识素养。作为一名教师,其专业知识素养是其能够踏入教师行业的基石,不仅要有学科专业知识素养,还要有基础知识素养。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就是教师能够深度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教学内容,广泛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趋势、价值以及在生活实践中的表现形态,熟练掌握教授该学科的工具和方法。但教师不能只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还要掌握相近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基础知识素养,从而拥有宽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知识基础,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2.教师专业能力素养。教师专业能力素养与专业知识素养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能力又促进知识的掌握。教师专业能力素养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作为一线教师,其教学能力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素养,包括对所教课程内容的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反思和创新等。教师也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行为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与他人协作沟通的方式和内容日趋多样化,其协作沟通能力日趋重要。

(二)教师媒介素养

“互联网+”环境下,媒介无时无处不在为人们提供信息,并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如何获取和利用有用信息、过滤和剔除垃圾信息,如何利用新兴技术辅助教学,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都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因此,教师的媒介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媒介素养是顺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是教师处在“互联网+”环境下所必须具备的新素养。这一素养主要包括选择和理解网络媒介信息,评估和整合网络媒介信息,熟练掌握现代化技术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网络舆论并处理好校园舆情等。

(三)教师情意素养

“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在任职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发生了变化。教师是否有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观念的意愿,教师应该以怎样的理念和态度来对待新兴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都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因此,需要培养教师的情意素养。教师的专业情意是其对教育、教学专业的一种感情,教师的情意素养是一名教师能否在高满意度、高幸福感的心境下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必要条件,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拥有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及时了解社会新动态、更新教学观念,热爱教学和学生,并不断学习新知识,对教育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拥有高尚的情操和伟大的人格。

三、三维教师素养结构的内在关系

(一)教师素养结构中三要素的层级关系

就如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五种需要按层次逐级递升、某一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向高一层次发展,教师素养结构中的三要素也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在具备某一素养的基础上向更高一级的素养发展。

1.业务素养是第一层次的素养。教师业务素养是教师素养结构中的基本要素,是条件因子,起保障作用。业务素养就好比是教师资格证,只有具备了教师资格证,才有可能成为教师,这是成为一名教师的门槛。只具备业务素养,可以成为一名教师,但无法可持续发展,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反之,如果不具备业务素养,即使具备了媒介素养和情意素养,也会由于缺乏最基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无法胜任教师这项工作。

2.媒介素养是第二层次的素养。教师媒介素养是教师素养系统中的关键要素,是方向因子,起导向作用。媒介素养建立在业务素养的基础之上,当教师具备了业务素养之后,就要向更高层级的媒介素养发展。媒介素养是顺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是一名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所必须具备的新素养。只具备媒介素养,无法成为一名教师;但不具备媒介素养,即使具备了业务素养和情意素养,也会由于缺乏适应时代要求的素养,而无法在“互联网+”这个环境下可持续发展。

3.情意素养是第三层次的素养。教师情意素养是教师素养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是动力因子,起能动作用。情意素养建立在业务素养和媒介素养的基础之上,是对业务素养和媒介素养的升华。当教师具备了第一层次的业务素养和第二层次的媒介素养之后,就要向第三层次的情意素养发展。只具备情意素养,无法成为一名教师;但不具备情意素养,即使具备了业务素养和媒介素养,也会由于缺乏对教学工作的认同感和热情,而无法获得高幸福感和成就感,只是麻木地教学。

(二)教师素养系统中三要素的相互影响

在三维教师素养结构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教师素养系统。系统中的三要素两两相关,相互影响。在“互联网+”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教师业务素养、媒介素养和情意素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动态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素养系统。

1.业务素养是媒介和情意素养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业务素养为媒介素养和情意素养提供了一种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是媒介素养和情意素养的基础。业务素养是得以成为一名教师的必备条件和首要素养,是教师要具备更高层次的媒介素养和情意素养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如果一名教师连业务素养都不具备,就更不用提媒介素养和情意素养了。

2.媒介素养是业务和情意素养的渠道。作为一名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所要补充具备的素养,媒介素养为业务素养和情意素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起沟通桥梁的作用,能够辅助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的现代化手段和渠道。媒介素养为教师业务素养的发挥提供了便利,是专业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的导航标。媒介素养又为教师情意素养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有利于共享交流。

3.情意素养是业务和媒介素养的催化剂。作为一名教师在情感、态度方面所要具备的素养,情意素养是业务素养和媒介素养的催化剂,起激励作用。情意素养是教师业务素养的动力源泉,是专业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的动力火车,是教师媒介素养的马达。有什么样的情意素养,有什么样的理念和态度,就会促成相应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高,就会促使相应教学手段的选择和信息的筛选。

四、三维教师素养结构的养成路径

在对三维教师素养结构的具体构成和内在关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之后,就要进一步对如何促进教师业务素养、媒介素养和情意素养的养成进行探讨。下文主要从整体和个体这两个层面展开对三维教师素养结构养成路径的分析。

(一)从整体上构建一个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学校主导的环境

三维教师素养结构并非是单靠教师自身就能养成的,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所以首先就要从整体上构建一个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学校主导的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更容易促进三维教师素养结构的养成。

1.政府支持。如何摆脱教师只注重低层次的业务素养的短视化倾向,如何保证教师顺应时代发展提升媒介素养的现实要求,如何引领教师真正认识到情意素养的价值和重要性,如何促进教师三维素养的共同养成,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政府要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来保证三维教师素养结构的建立,通过下发政策文件来推进三维教师素养结构的落实,通过建立反馈机制来监督和调适三维教师素养结构的实施情况。

2.社会参与。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互联网+”环境下,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密切,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正在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目标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育工作也要面向整个社会,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与课堂。教师要鼓动社会各界的参与,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注重利用社会资源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媒介素养和情意素养,最终促进三维素养结构的养成。

3.学校主导。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制定的有关提升教师素养的政策制度,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为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营造专业化的学术氛围,为教师媒介素养的提升营造数字化的教学氛围,为教师情意素养的提升营造认同感的文化氛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重视提高包括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业务素养以及顺应时代要求的媒介素养,也要注重教师的独立人格,关注其幸福感和满意度,注重其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重视提高教师的情意素养。

(二)从个体层面上加强教师的学历深造、教学反思和同行交流

上文从整体上构建了一个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学校主导的环境,相应地,就应该从教师的个体层面去促进其业务素养、媒介素养和情意素养的养成。下文主要从加强教师的学历深造、教学反思和同行交流这三个方面展开。

1.学历深造。学历深造是促进教师素养养成的最有实效的一条路径,拥有很强的系统性、组织性和计划性。通过学历深造,修读学位所要求的所有课程并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教师不仅能习得其所教授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兴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提升其业务素养和媒介素养;而且能在学历深造过程中建立起新的人脉圈子,提高其自我认知和自尊,最终提升教师的情意素养。

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全过程之中,在教学前要反思新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授课教材的编写意图、可供挖掘的课程资源等;在教学中要反思自己是否做到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计划等;在教学后要反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宜,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是否达成等。在教学反思的全过程中,又进一步促进了业务素养、媒介素养和情意素养的养成。

3.同行交流。同行之间有着共同的背景知识,对很多问题的判断容易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在相互交流中形成建设性的意见,有利于其提升业务素养和媒介素养。这些意见也较为容易地付诸实践活动。同行之间会因为他们在实践中出现了某种困难或问题而进行交流,这不仅是对其教授学科知识和教学手段等的交流,也是对自身价值、对教学工作以及对所处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等的交流,又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情意素养。

[1] 梁军萍.教师素养的过程属性及其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8):37-40.

[2] 毕冉.“互联网+课堂”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能力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50-54.

[3]郭少英,朱成科.“教师素养”与“教师业务素养”诸概念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0):67-71.

[4]马宁.信息时代教师业务素养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8,(5):1-7.

[5]翁朱华.现代远程教育教师业务素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2):71-77.

[6]刘晓敏.教师教育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207-210.

[7]胡东芳.教师形象:从“公仆”到“专家”——创新教学呼唤教师专业化[J].青年教师,2005,(1):50-52.

[8]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1-46.

[9]林崇德,申继亮.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1):10-14.

[10]卜忠飞.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38-4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责任编辑:孙培东)

猜你喜欢

情意媒介互联网+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文字让情意轻舞飞扬
李忠宪:“绿叶”对“根”的情意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心愿之选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平生情意,悉数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