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乐”文化引领下的特色课程建设

2016-12-22马雪梅

现代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创造性建构

■马雪梅



“爱·乐”文化引领下的特色课程建设

■马雪梅

青岛市李沧区机关幼儿园始建于1955年,是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青岛市十佳幼儿园。一代代儿童在这里健康、文明、聪慧、快乐地成长。

一、研究的缘起

追溯我园60年的发展历史,我们感到机关幼儿园蓬勃发展的源泉是每一位教职工对幼儿园的爱和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经过全园教职工讨论、与高校专家对话,2013年,幼儿园提出了以“爱·乐”为核心的园文化,确定了“爱润童心、乐蕴成长”的办园理念和“童心乐园、爱的家园”的办园目标。

爱润童心——儿童是天真、可爱和稚嫩的个体,最需要爱的阳光和雨露。幼教工作者要尊重、关爱、包容、赏识、激励每一个孩子,创设爱的成长环境,点滴之处展现爱的举动,用爱滋润幼儿的心灵,用爱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其良好的品格。同时,也让爱扎根于孩子的心灵,用爱激发爱,用爱传递爱,用爱创造爱,使幼儿成为有爱、大气的人。

乐蕴成长——快乐是一种心态,是心灵上的轻松、自由与幸福。爱正是乐的前提,因为爱也是一种放手,是减少成人的包办代替与过多干预,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成长氛围,使其自主探索、想象、思考,让快乐蕴藏于幼儿心间,促其快乐、茁壮成长。

这是我园对“爱·乐”文化的追随,也将成为引领教师和幼儿成长的精神力量。而如何在“爱·乐”文化引领下实现幼儿园的培养目标,课程成为重要的实施途径。但我园现有的课程,更多的是注重幼儿主动探索、快乐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对于培养幼儿有爱、大气的品格,内容还不够丰富与系统,还不能很好地实现使幼儿成为“友爱、大气、聪慧、自信”的现代公民的使命。所以,彰显“爱·乐”文化的特色课程建设油然而生。

二、“爱·乐”文化引领下的特色课程内涵

在“爱·乐”文化引领下,幼儿园确定了“友爱、大气、聪慧、自信”的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即:努力使幼儿成为一个心中有爱、乐于包容、善于合作,有智慧、阳光自信的现代公民。基于此核心素养,幼儿园进行了两类特色课程的建设与研究——节日课程和创造性游戏课程,并确立了“快来玩、有效学”的教学理念,旨在将“友爱、大气、聪慧、自信”的幼儿核心素养渗透于其中,实现幼儿园的培养目标。

节日课程,主要承载幼儿园的“爱”文化,旨在使幼儿在各种节日中感知节日习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习得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并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萌发其对自己、对他人、对家乡、对祖国等爱的情感,真正成为心中有爱的人。同时,也使幼儿初步了解世界文化及习俗,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创造性游戏课程,主要承载幼儿园的“乐”文化,包括表演游戏课程、角色游戏课程和建构游戏课程。会玩的孩子聪明,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在创造性游戏课程中就是教师敢于放手,最大程度地给幼儿自由、自主权,让游戏真正回归幼儿的童年,使其在游戏中自发、自由、自主地探索玩乐与思考交流,实现快乐的学习与成长。

三、“爱·乐”文化引领下的特色课程内容

在“爱·乐”文化引领下,围绕幼儿“友爱、大气、聪慧、自信”的核心素养,我园开展了节日课程和创造性游戏课程两类特色课程的研究。

(一)节日课程。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培养目标而选择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及世界文化的节日组成。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的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及激发幼儿爱之情感的国庆节、重阳节、“三八”妇女节等;世界性的节日——圣诞节、元旦等,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人、爱生活等爱的情感。

(二)创造性游戏课程。游戏是最适宜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途径。近年来,我园依托省、市规划课题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幼儿创造性游戏课程,即表演游戏课程、自创角色游戏课程和建构游戏课程。一方面,要实现幼儿园“友爱、大气、聪慧、自信”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促进幼儿语言、社会、动手等各种能力的均衡发展。因此,其内容的选择都是根据幼儿园的“爱·乐”文化培养目标和幼儿兴趣,结合学期目标来确定的。如:表演游戏课程中,有关爱同伴的《好朋友》、《小熊请客》、《春天的电话》,关爱家人的《小红帽》、《好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及促幼儿勇敢、坚强、大气、乐于分享等良好个性品质养成的《金色的房子》、《小铃铛》等游戏。

四、课程实施

在节日课程和创造性游戏课程实施中,始终将“爱润童心、乐蕴成长”的办园理念贯穿始终,力求在各项活动中都体现自由、自主的游戏精神,萌发幼儿爱的情感,促其主动学习、快乐成长。

(一)节日课程的实施。实施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不同的节日内容确立不同层次的活动目标,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通过集体教育活动、生活活动、半日活动、主题活动等途径予以组织与实施,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节日环境和氛围,使幼儿在与教师、同伴、家人、社区人员共同过节中,感受节日的习俗,丰富生活经验,激发爱的情感和行为。如:在迎接国庆节的活动中,大班幼儿开展了“了不起的中国人”主题活动,从认识国旗、国徽、国土,了解中国的历史、名胜古迹及伟大的中国人,到和解放军叔叔一起升国旗、唱国歌,展现中国国粹等,使幼儿初步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感受中华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而在中班,幼儿则通过观看解放军叔叔升旗活动、欣赏国歌、感受周边过节氛围的半日活动,了解国庆节的由来及中国人的伟大。小班幼儿则通过形象的故事活动,了解祖国妈妈的生日。这样,大、中、小班幼儿通过不同的实施途径,循序渐进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激发爱国情感,从小铸就中国梦。

(二)创造性游戏课程的实施。依托省、市级规划课题“幼儿自创角色游戏中主体性培养的实践研究”、“以幼儿表演游戏为切入点促幼儿主动发展”等,幼儿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造性游戏课程,三种游戏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分别形成了独特的组织实施方法。同时,为保证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幼儿园有针对性地将数学集体教育活动中的内容纳入游戏与生活活动中,减少集体教育活动的数量,增加游戏活动的时间,保证了幼儿游戏的时间和均衡性,最大程度地给幼儿自由与自主权,使幼儿在快乐游戏中自由、自主地学习与成长。

1.自创角色游戏课程。打破了传统角色游戏组织中,教师确定游戏主题、布置好一切环境,幼儿直接去玩的现象;而是尊重幼儿的兴趣与愿望,顺应其游戏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展游戏,在中、大班形成了幼儿“自定主题——自选地点——自创环境——自选玩伴——自主游戏——收拾整理——分享交流”七步式幼儿完全自由自主的角色游戏组织实施模式,也打破了游戏空间固定不动的传统模式,充分尊重了幼儿对游戏地点的选择,利用廊道、阳台及户外活动场地开展角色游戏,并在中、大班打破班级界限尝试了“混班”游戏,大大拓展了游戏空间,保证了幼儿自由、自主地游戏,促进了其主体性的发展。

2.表演游戏课程。在“以表演游戏为切入点,促幼儿主动发展”的课题研究中,总结出了“睡前听故事——师幼学故事——亲子演故事”游戏表演前的“三部曲”和表演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故事的理解自由选择表演角色,与同伴协商合作布置场景、创造表演、本色表演”的方法路径,促进了幼儿创造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发展。

3.建构游戏课程。建构游戏是最能有效促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游戏。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园形成了“前感知丰富经验、选择材料设计规划图、模拟建构与创造性建构对比、成果分享展示”的组织路径,丰富了幼儿的建构技能,促进了其创造想象、与同伴合作、不怕困难、坚持不放弃等能力的发展和建构水平的提高。

同时,在建构游戏实施中,幼儿也与角色游戏进行了互动、融合;角色游戏中的某些材料可以到建构游戏中进行制作,建构游戏中的场馆也可以成为角色游戏的地点。如:在《我眼中的世博园》主题建构中,幼儿建完各种场馆后,利用各场馆做起了《世园会》的角色游戏,产生了顾客、解说员、检票员、保安等角色,既满足了幼儿游戏的愿望,也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五、课程实施效果

如今,通过两类特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教师们加深了对“爱·乐”文化内涵的理解,也成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友爱、大气、聪慧、自信”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通过实施,使教师真正敢于放手,给幼儿创造自由、自主、快乐学习与成长的氛围,不仅使幼儿感受到了来自家人、教师、同伴及周围人的关爱,也激发了幼儿爱自己和周围人、爱家乡和祖国、爱环境和世界的大爱情感,促其健康、快乐地成长。如:在我园一名幼儿患重病期间,孩子们在“六一”儿童节时,将自己心爱的玩具、图书拿到幼儿园进行义卖,所得的钱全部捐送给患病幼儿。这正是我园“友爱、大气、聪慧、自信”培养目标的体现。

同时,在创造性游戏课程的研究实施中,幼儿自创角色游戏的组织模式于2014年3月被《中国教育报》予以刊登,2015年又出版了专著《我的游戏我做主》,大大促进了我园“爱﹒乐”文化的深入推进,使幼儿园的“爱·乐”文化更加凸显。

六、展望

课程建设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尽管我园“爱·乐”文化引领下的特色课程促进了教师和幼儿的发展,彰显了“爱·乐”文化品牌,但节日课程如何成为幼儿感兴趣、主动参与的系列活动课程而非教学活动的罗列还需进一步思考,两类特色课程与基础课程的有效融合还需进一步实践。

青岛市李沧区机关幼儿园,山东青岛 266100)(责任编辑:高 原 丁德文)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创造性建构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