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师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6-12-20王雅静田庆锋蔡建峰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博士生自主性创造性

王雅静 田庆锋 蔡建峰

导师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影响机制研究

王雅静 田庆锋 蔡建峰

分析了导师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影响,以及创造性人格和构想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148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导师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产出具有正向影响,构想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创造性人格对自主性支持与构想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从自主性支持、构想能力和创造性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自主性支持;创造性人格;博士生教育;科研产出

导师的指导风格是影响博士生科研产出和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导师的指导风格一般分为支持型和严格控制型[1]。支持型风格导师的指导方式是给予博士生充分的研究自主权,善于倾听,并引导博士生在选题、观点和研究思路等方面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这种指导方式通常被称作自主性支持(Autonomy Support)[2]794。有观点认为,自主性支持由于促进了博士生的独立科研、关键思考和课题管理等能力,而能有效提升其科研产出[3,4];而有些学者则发现,在控制了博士生的禀赋和态度后,自主性支持对其科研产出没有显著影响[5],而且导师的自主性支持也并不是越多越好,控制型指导风格有时也是有效的[6]。针对上述差异,学者们进一步发现自主性支持是否能促进博士生科研产出取决于一些情境因素,如博士生的主动性、成熟度和合作者等[7,8]。可见,自主性支持是否对博士生科研产出存在积极作用,还存在一些争议。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新的视角探讨二者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机制。

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即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在外部环境因素和行为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而人格特质则对上述关系起调节作用[9]191。在博士生科研活动中,导师自主性支持属于环境因素,创造性人格属于个人特质,博士生科研产出则属于行为绩效的范畴。而自主性支持与博士生发现新问题和提出新观点的活动最为密切,与之相关的自信程度被称为构想自我效能感[10]60。基于该理论,提出以下概念模型:导师自主性支持通过构想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对博士生科研产出产生积极作用,创造性人格正向调节导师自主性支持与构想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导师自主性支持、博士生的构想自我效能感和创造性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自主性支持与博士生科研产出

博士生在提炼问题、提出观点和研究实施过程中,由于理论储备和经验的匮乏,存在很多操作性的困难。而导师频繁的指导不但能帮助博士生解决眼前的困难,还能将相关的隐性知识不断地传授给博士生,使其研究实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具体到自主性支持方面,这种开放性的指导方式有利于培养博士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博士生独立地分析各种假说、理论、经验事实和实验现象,进而发现其中隐含的矛盾和对统一解释的需求[2]802。由于一项具体研究主要是依靠博士生来完成的,导师不可能为每个博士生指定具体的研究问题,每个研究问题虽然都是以偶然的形式被发现,但其背后都经过了大量思考的沉淀。因此,只有让博士生在具体的研究领域内进行持续的思考,同时导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交流,才可能使博士生做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H1:导师的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产出具有正向影响。

2.构想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构想自我效能感在博士生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其前因变量分析,导师自主性支持有利于提升博士生的构想自我效能感。这是因为,自主性有利于博士生培养发现问题、提出观点和假说的研究能力,这促使博士生在研究构想方面取得更多的成功经历[2]798。此外,导师的自主性支持在鼓励博士生自己发现新问题和提出新观点的同时,也代表了导师对其构想能力有较高程度的认可,这就起到了社会劝说的作用。而成功经历和社会劝说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主要途径[9]195。

从结果变量分析,构想自我效能感越高,博士生会认为通过自己一定程度的努力之后,会在提炼问题和提出观点方面达到更高的成就,即结果预期更高。构想和结果预期进一步影响研究兴趣[11]。而上述因素又共同对博士生的科研目标产生影响,如果博士生对自己的构想能力有较强的信心,预计只要自己努力就能获得理想的科研成果,就会对这项研究工作有更高的追求[12]。上述认知和态度因素,最终落脚到对研究工作的浸入程度和行为上,进而影响博士生的科研产出。尽管进行科学研究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其产出经常以偶然的形式出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更多的个人投入(这里主要是指时间和精力)仍然是高水平产出的保证[13]。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构想自我效能感在导师自主性支持与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3.创造性人格的调节作用

博士生在研究构想过程中,需要在现有理论、假说和经验事实之间,通过观察找出不统一或缺乏有力解释之处,进而找出研究问题,并提出一种新的观点或假说对该问题进行解释[14]。这些工作通常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教材可循,因而具有更高难度,除了专业领域知识之外,更加需要创造性思维,对博士生相应能力的培养也只是针对思维方式而不是技术性的。

虽然导师的自主性支持总体上能促进博士生的研究自我效能感,但对于高创造性人格的博士生来说,有利于其创造力培养的环境更为重要[15],因而会更积极地接受从该环境中获得的知识,并利用环境给予的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机会。因此,高创造性人格的博士生能够更深刻体会授课老师传授的有关发现问题和提出假说的思维方式,并且充分利用导师提供的独立思考空间,这都大大增加了博士生在研究构想阶段取得成功的可能。而且内寻想法训练和导师自主性支持中对独立思考行为的鼓励,对于高创造性人格的博士生将产生更有效的社会说服功能。在上述成功经历和社会说服的双重作用下,高创造性人格的博士生将产生更高的构想自我效能感。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创造性人格在导师自主性支持与构想自我效能感之间起调节作用,对于高创造性人格的博士生,导师自主性支持对构想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更强烈。

二、研究设计

1.样本

本文选择X大学部分学院博士生为调查对象。一共向162名博士生发放了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成功回收率达91.36%。样本的主要人口统计信息如下:男性占75.7%,女性占24.3%;攻读年限不满4年的博士生占14.2%,4~5年的占39.2%,5~6年的占26.3%,超过6年的占20.3%。

2.测量工具

自主性支持的测量选择Overall和Deane等开发的量表,包含6个题目[2]794。构想自我效能感的测量改编自Bieschke和Bishop等开发的Research Self-Efficacy Scale量表中的构想维度,包含9个题项[10]68。创造性人格的测量采用Gough开发的Creative Personality Scale量表[16],包含30个形容词,要求调查对象从中选出能正确描述自己的词汇。选中一个正面词汇则得分+1,选中一个反面词汇则得分-1,未被选中的词汇不计数。博士生科研产出的测量使用蔺玉的方法,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SCI论文的影响因子之和来表示[17]。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1.构想自我效能感的层级回归分析

以构想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的层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的模型1~模型4所示。结果表明,自主性支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在各个模型中都达到了p< 0.05的显著性,在模型3和模型4中,说明自主性支持是构想自我效能感的显著前因变量。

模型4中,创造性人格与自主性支持的交互项对构想的回归系数为0.181,且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这说明对创造性人格更高的博士生来说,自主性支持对构想自我效能感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从而证明了假设H3的正确性。

创造性人格与自主性支持的交互作用如图1所示,在高创造性人格条件下,博士生感知到的导师自主性支持程度分别为高和低时的构想自我效能感差异较大,而在低创造性人格条件下这种差异相对较小,这进一步支持了假设H3的正确性。

2.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层级回归分析

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层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的模型5~模型10所示。结果显示,自主性支持的回归系数在模型6、模型7和模型8中分别为0.252、0.249和0.244,且都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这表明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产出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证实了假设H1的正确性。

在模型9中,构想的回归系数为0.315(p<0.01),而在模型10中,构想的回归系数为0.253(p<0.01),这说明构想自我效能感是博士生科研产出的显著前因变量。将模型10与模型8进行比较,自主性支持的系数由0.244降低至0.164(p>0.05),这表明构想在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从而证实了假设H2的正确性。

表1 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层级多元回归分析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针对导师的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影响机制问题,本文根据社会认知理论进行分析,探讨了构想自我效能感和创造性人格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三个方面的研究结论,基于此,将分别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科研产出提供借鉴。

1.通过加强导师自主性支持来提高博士生科研产出

研究结论一:导师的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这是二者之间的直接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研究能力的提升来实现。导师的自主性支持有助于引导博士生独立思考,这样能对相关的科学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培养对科学问题的敏锐洞察力,这种能力的提升是博士生在中后期独立完成高质量科研所必备的。根据这一结论,培养单位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导师在博士生科研过程中,尤其是选题、破题阶段的自主性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图1 不同创造性人格下自主性支持对构想的影响

(1)建立以自主性支持为核心的博士生培养文化氛围。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树立典型等方式,大力推广自主性支持的培养方式,力求使之成为约定俗成的准则。从博士生角度,要树立自主选题、独立思维、提出独创观点,而不过分依赖导师的意识;从导师角度,要认可博士生在研究构想阶段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为主、导师为辅、不过多干涉的观念。

(2)完善导师自主性支持的制度约束。培养单位要出台相应政策,保障博士生享有必要的科研自主权,同时加强对导师指导的过程管理,规范师生互动的时长和频次,并有效建立指导纪要、备忘制度,使指导过程有据可查,也有利于积累先进经验。为保障博士生科研自主性,建立必要的申诉机制、协调机制和补救机制。

(3)在导师选拔过程中考虑人格特质因素。在遴选博导的过程中,增加人格测评环节,并增加测评结果在遴选决策中的参考权重。重点考虑人格中的外向性、开放性和亲和性等因素,以尽量遴选出更有耐心、善于放权和善于倾听的导师。同时,加强导师培训,从人格特质方面保证自主性支持指导方式的落实。

(4)保证导师与博士生研究兴趣相近。导师与博士生之间有相同的研究兴趣,是落实自主性支持指导方式的重要前提,一来能避免选题更换,二来能提出更有建设性的建议。为此,在录取招生过程中,应考察导师与学生研究兴趣的匹配性,实现优化配对;其次应效仿美国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制度,拓展导师研究兴趣宽度和博士生的可选择性。

2.通过提升博士生构想自我效能感来提高科研产出

研究结论二:博士生的构想自我效能感在自主性支持与科研产出之间起中介作用。

这是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产出的间接影响作用,这种影响机制具有两方面的含义。①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过程的积极影响是有针对性的,对于研究构想,即发现新问题和提出新观点阶段的促进作用要更突出,而对于研究实施等后续阶段则可能控制型指导风格更有效。②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构想能力的促进并不是提升其科研产出的唯一原因,而提升构想能力自信心,通过一系列从认知到行为的机制,激发博士生更高的努力程度,这也是提升博士生科研产出的重要因素。根据这一结论,除了自主性支持外,培养单位还应当多管齐下,促进博士生的构想自我效能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问题学”课程教学。在培养计划中,增加“问题学”公共课程,使博士生更深入了解科学“问题”的哲学内涵、产生来源和解决方法。掌握对各种社会现象、实验现象、科学假说、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和共性进行分析与比较的技巧,从而具备自主提炼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及科学观点的能力,逐渐形成问题导向的科学思维方式。

(2)加强科学史课程教学。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强科学史教学内容,对于历史上那些重大科学发现,要求博士生更深入了解科学先驱们发现问题和建立假说的思维过程,从而通过替代性学习,帮助博士生进一步掌握发现新问题和提出新假设的技巧,从而加强博士生研究构想能力,提高他们的构想自我效能感。

(3)加强研究构想的专门性训练。在博士生培养的早期,在他们正式介入课题研究之前,通过暑期学校、专门课程学习和学术研讨等方式,对他们的构想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由导师或授课老师在预设情境中,引导博士生对既存现象、假说和理论进行反复辨析,在此基础上开放性地不断尝试提出新的研究构想,并辅以导师的点评和积极反馈。

(4)监控博士生构想自我效能感。培养单位和导师应定期对博士生的构想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估,对可能有损于博士生构想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做到提前预防和控制。定期对博士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从成功经历、替代性学习、社会劝说和情绪状态这四个方面入手,使他们对构想能力始终保持较高的自信心。

3.通过提升博士生创造力来提高科研产出

研究结论三:自主性支持对构想的影响作用受到创造性人格的正向调节。

对创造性人格高的博士生来说,他们更加善于在各种假说和事实间的矛盾之处发现新问题,并作出新的解释,导师的自主性支持则为这种行为创造了条件。而创造性人格低的博士生,独立完成研究构想的能力要差一些,从而导师自主性支持的积极作用会相对较弱,因此,只有当创造性人格与自主性支持同时存在时,对构想自我效能感的积极影响更显著。根据这一结论,培养单位应从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博士生的创造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博士生招考中考虑创造性人格因素。在博士生招收录取工作中增加人格测评环节,引入先进的创造型人格测评工具,并将其得分作为招生决策的参考,在同等条件下尽量招收更具创造性人格的博士生,尽量将就学机会留给更具科研潜力的报考者。

(2)开展“创造学”课程教学。通过加强对博士生“创造学”课程的教学,对博士生创造力进行有效的后天开发,使博士生掌握科学发现和创造发明的过程、方法和基本规律。通过创造力开发训练,提升博士生的想象力、洞察力、转换思维、逆向思维和求同、求异思维。

(3)根据创造力不同采取差异化培养方式。在制订培养政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分类培养,给天才留出空间,给通才制定规则,确保高创造性人格的博士生可以在科学研究中脱颖而出。针对高创造性人格的博士生,要减少在开题、阶段性检查等环节的审查压力,鼓励博士生研究新领域、新方法;针对低创造性人格的博士生,加强对其日常管理和学术指导,通过过程管理帮助其完成科研工作。

[1]王茜,古继宝,吴剑琳.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研究——博士生个人主动性的调节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5):14-17.

[2]OVERALL N C,DEANE K L,PETERSON E R.Promoting doctoral students’research self-efficacy:combining academic guidance with autonomy support[J].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Development,2011,30(6):791-805.

[3]LEE A.How are doctoral students supervised?Concepts of doctoral research supervision[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08,33(3):267-281.

[4]KIM K,KARAU S J.Working environment and the research productivity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management[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10,85(2):101-106.

[5]GREEN S G,BAUER T N.Supervisory mentoring by advisers:relationships with doctoral student potential,productivity,and commitment[J].Personnel Psychology,1995,48(3):537-561.

[6]MAINHARD T,VAN DER RIJST R,VAN TARTWIJK J,et al.A model for the supervisor-doctoral student relationship [J].Higher Education,2009,58(3):359-373.

[7]吴剑琳,王茜,古继宝.导师自主性支持对研究生创造力影响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7):154-160.

[8]ZHOU J.When the presence of creative coworkers is related to creativity:role of supervisor close monitoring,developmental feedback,and creative personality[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3,88(3):413-422.

[9]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191-215.

[10]BIESCHKE K J,BISHOP R M,GARCIA V L.The utility of the research self-efficacy scale[J].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1996,4(1):59-75.

[11]BROWN S D,LENT R W.A social cognitive framework for career choice counseling[J].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1996,44:354-367.

[12]BAKKEN L,BYARS-WINSTON A,WANG M F.Viewing clinical research career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lens of 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J].Advances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2006,11:91-110.

[13]WHITE C S,JAMES K,BURKE L A,et al.What makes a“research star”?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search productivity of business facul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vity&Performance Management,2012,61(6):584-602.

[14]林定夷.问题与科学研究:问题学之探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15]OLDHAM G R,CUMMINGS A.Employee creativity:person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at work[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607-634.

[16]GOUGH H G.A creative personality scale for the adjective check lis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9,37:1398-1405.

[17]蔺玉.博士生科研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责任编辑 周玉清)

王雅静,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 710072;田庆锋,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西安 710072;蔡建峰,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西安 710072。

10.16750/j.adge.2016.04.013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博士生科研产出影响机理研究”(编号:2015Y0101)

猜你喜欢

博士生自主性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