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之困

2016-12-06王振离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培养能力

王振离

摘 要:职业教育是指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就业的需要,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必需的实践经验,并能迅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一种教育。简言之职业教育即是生存与饭碗的教育。

关键词:中职教育 能力 培养 发展

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但真正获得蓬勃发展的是在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4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改革中等教育结构,职业教育从此进入恢复阶段;1985年底,全国职业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在之后的十年间大步向前发展;但在1997年开始经历了短暂的滑坡,2002年开始职业教育又迎来了它的重振阶段,此后便蓬勃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人数显著增长。

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19万所,比上年减少384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536所,比上年减少41所;职业高中4067所,比上年减少200所;技工学校2818所,比上年减少64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457所,比上年减少79所。2014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327所,招生337.98万人,占普通本专科院校招生总数的46.9%,比2013年增长5.8%,是“十二五”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1006.6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40%。

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14年3月23日~2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了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经济下行与增长速度下滑已不可避免,在强刺激后产能过剩充分暴露,行业的困局给社会经济制造了较大的麻烦。虽然政府提出了很多的办法进行供给侧的改革,想以此来调节经济,避免硬着陆带来的伤害,但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强的效果。不过这也不是完全的坏事,刚好给我们修养生息的机会。强化提升劳动力的整体技能水平,为下一轮经济的腾飞准备充分的人才平台,为未来中国制造创造条件。

截止到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就业压力巨大。保就业是政府工作的重头戏,但在世界经济形势委缩的大背景下,出口低迷,内需泛力。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乏出现中国人到日本抢马桶盖、电饭煲,到香港抢婴儿奶粉的事件。有一个报道说越南人宁愿买日本或欧洲的二手设备,也不愿买中国制造的新设备,虽然中国新设备的价格非常的诱人。所有这些事例都说明我国的制造业出了问题,不是设计不好,而是我们的工人技能水平有待提升,是我国的职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就是我想阐述的。

一、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受困于“观念”

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无论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人们观念中的认可度相对来说偏低。很多家长(甚至连自己本身就从事职业教育的家长)都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读职业学校,中国人爱面子,因为孩子从职业学校出来身份就不一样。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毕业,被烙上工人的标记,而从大学毕业后则是干部身份,落差让人感觉心里不舒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户籍制度已经突破,但身份的阴影何时才会消失?另一问题是收入水平的高低,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总是认为干部应该比工人拿的工资高,管理人员应比普通人员多。作为一个生产线上的岗位工人,即使如何付出也不会高过一个管理干部的收入,造成相当一部分人不想干好也不愿干好,以这样的心态去工作,要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恐怕是有困难的,即使我们的设计再完美。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3 月29日的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对中国制造作了很好的诠释,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2016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二、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受困于“国家政策”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大跃进式的爆发之后,每年的毕业生人数接近800万,在教育产业化的指引下,成本高昂,但这些人并不愿意到生产的一线岗位就业。从任何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结构看,应该是一个金字塔的形状。最低层的劳动者应是绝大多数,越往上走越少。国家的教育政策给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干部身份,接受中职教育的人的工人身份,这样在就业时落差非常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可以进入国家机关做公务员,还可以不断的往上升做政府官员,前途一片光明。可中职毕业后只能进入生产一线做一名蓝领工人,活是苦脏累,收入微薄。在这种政策背景下,有谁愿意做工匠?我国一些城市招聘环卫工,应者云集,不乏有研究生,更不要说大学生,但这些应聘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借政府给的编制进入公务员,其中会有多少人愿意在环卫岗位上长期干,恐怕是要打问号的,这也充分暴露出我国的人材政策的不合理。本来这样的工作岗位受过职业培训的一般人完全可以胜任,非要用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造成人材的浪费。我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并不高,到2012年中国历时近20年才首次实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还有很多地方的九年义务教育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总之,中职教育在解决就业,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中会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不断弱化,受社会的价值观、教育政策和教育体制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我国早日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还需我们继续不懈的努力!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培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