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家领导人的教育背景看我国的高等教育
——基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教育背景的比较视野

2016-12-06王雪萍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中央政治局常委分科学历

王雪萍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从国家领导人的教育背景看我国的高等教育
——基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教育背景的比较视野

王雪萍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地关注。本文以一个全新的视角,选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教育背景作为研究对象,从国家领导人毕业学校、专业、最高学历、实践经验这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再对高等教育的文理分科利弊、一流大学的建设、终身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进行反思。

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教育背景;高等教育

1 引言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本文以一个全新的视角,选取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教育背景,浅析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六十多年国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经过一届一届地选举、换届,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国家领导人才。在此,为了使文章更具时代特征,也为了减少研究的成本,文章选取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二届至十八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研究对象,主要把研究对象聚焦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上。之所以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个时间点,就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不管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对我国教育的发展,都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发展更趋稳定化,有利于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供今后借鉴。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而细致地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相应结论,来反思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2 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

2.1 核心概念

国家领导人是指中共中央、国家机构、全国政协的主要领导人。他们在各自的职位上履行各自的职责,对国家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治理,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是国家前进道路上的智囊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本文研究的国家领导人教育背景就是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处于不同年龄段所接受的教育,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等。受到时代特征的影响,每个时期接受的教育内容有所区别,但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非常久远的。本文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因此,在文中的教育背景主要是指研究对象所受的高等教育经历。

2.2 研究方法

2.2.1 具体研究方法

文献法。在进行该文的写作时,进行了大量的文献阅读,了解文章中出现的核心概念,了解调查对象的教育背景,并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

比较与历史研究。本文按照历史的顺序,对十二届到十八届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教育背景进行归纳,在整理的过程中,比较了各个历史阶段的领导人教育背景的异同,总结出时代特征,为反思我国的高等教育做了充分准备。

2.2.2 研究对象和资料来源

本文独到之处就在于选取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据资料显示,很少有学者研究我国国家领导人的教育背景的,李成(Cheng Li,音译)在其所著《中国领导人》[1]一书中宣称,其研究目的是客观分析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性格——他们的优点和弱点、生活经验和政治态度。该研究认为,中国第四代领导人是学历水平最高的一代。他们大多为工科背景,从事过基层工作,对中国底层问题有相当了解。在领导风格上,他们不像以前的领导人那样行事高调、具有个人魅力,而是更务实、低调,“神秘”而“成功地让人不了解他们”。这批领导干部多为“经济改革精英”,具备“技术官僚”(techno-cratic)和“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倾向。可以看出,李成对我国第四代国家领导人给予高度评价,但是随着十八届人大的召开,第五代领导集体的上任,他们将会给我国带来怎样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呢?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教育背景又有什么特点呢?本文在比较的视野下,从多角度对国家领导人教育背景进行透视,反思我国高等教育的得失。本文利用网络上的搜索引擎进行查找相关领导人的官方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并与文献上的资料进行一一核实,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更有利于保障结论的正确性。

3 国家领导人教育背景的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从十二届到十八届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共有51位领导人,除去连任的17位领导人,我们对剩下的34位领导人的教育背景进行了统计,可以看出其教育背景充满了时代特征。现在将从国家领导人的毕业学校、所学专业、取得的最高学历和特殊的实践经验四个方面把统计结果与大家分享。

3.1 从毕业的学校看

从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教育背景看,由于受到战争环境的影响,国内政局不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不是很好,当时的高等教育与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有所区别,6个领导人都有求学经历,叶剑英和邓小平还有出国留学经历,这也与当时我们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有关。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有了较好的发展,接下来几届的领导人,有8个毕业于清华大学,2个毕业于北京大学,即在这34个领导人中有29.4%的毕业于北大、清华这样的一流大学。其他的领导人,也大都毕业于我国的名牌大学,大部分学校都是我国的“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可见,高等学校教育有利于国家领导人才的发展。

3.2 从专业背景看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就实行文理分科制,就是将课程分为文科和理科,让学生依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然后进行分别教育的模式。这一制度是学习苏联的教学模式,当时的苏联是由于在二战损失了大批知识分子,因此,在战后重建过程中需要以分科的形式快速地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同样的,在我国建国后,同样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且我国的国情与苏联相近,于是就模仿苏联的教育模式,培养出大量的理工科的人才。从可收集到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在历届国家领导人中,有20个学习理工科的,8个学习文科的,可见,在历届领导人中,58.8%的都是理工科的人才,文科生还是存在明显的弱势的。

3.3 从最高学历看

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在34个国家领导人中,有24个获得本科学历,有2个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有3个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可以看出,70.6%的国家领导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还有的为了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工作期间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历,虽然研究生学历获得的人数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的趋势会增强。学历层次的提高,说明人们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3.4 从特殊的实践经历看

从统计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历史时期,部分国家领导人会有不一样的社会实践经历,早些的领导人,他们参加过长征,在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过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有的国家领导人有知青的经历,这些经历,我们不能片面的说是好或是坏,经历过这些事的领导人,对社会的底层人民的生活有更深的了解,更有利于他们在所处职位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出贴近民生的政策。

4 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反思

4.1 文理分科,何去何从

关于文理分科到底科不科学,有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的讨论一直不断,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文理分科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培养出更多更加专业的人才,另一方面,能够减轻学生学习众多科目所带来的压力,分科学习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发挥自己的特长,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会学的更好。但是,过度的文理分科,理科生的人文素养较低,写作能力不足,经常出现一些最低级的文学常识性错误,同样的,文科生只关注与自己领域的学习,对科学文化知识知之甚少,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关于取消文理分科的设想也是受到多方阻拦,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从以上材料和分析可以看出,现在理科生的发展前景还是较好的,一度都有人认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确,相对于文科来说,理工科有较强的优势。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经济不断地提高,越来越需要更多的管理性人才,正如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9个人中,只有习近平、李克强是文科生,其他7人都是理工人才,高级工程师,到了十八届,7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只有俞正声是高级工程师,其他6人都是学习法律、经济、历史的文科生,文科生的比例从22.2%上升到85.7%,可见,文科生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4.2 一流大学,如何建立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一些“211工程”、“985工程”等名牌大学对我国培养众多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北京大学(2010)明确提出其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各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清华大学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3]这些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很好的发展,为其他学校的发展起到楷模、带头的作用。虽然,北大、清华每年为我国培养出众多的人才,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大学相比,北大清华学子有其无与比拟的优越性,在34个国家领导人中,有8个是来自清华大学的理工生,但是我国的名牌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是存在巨大的差距。如何建立国际一流大学,我们需要借鉴别国的经验,再一步一步地改进,在这个过程中,不怕步子小,就怕停步不前,只要我们坚持,就会看到更美好的明天。

4.3 终身教育,势在必行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许多领导人在人生求学的道路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在获得本科学历之后,在工作之余还会继续深造,如习近平和李克强是在职研究生学历,说明,工作再忙,他们也会抽出空时间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分别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们树立了终身学习的信念。时代在进步,人如果不进步就是退步,为了自身的发展,也为了能为国家建设尽一份力,他们始终没有停下自己学习地脚步。所以,在我国高等教育有着长足进步的同时,大力发展我国的第三级教育,即终身教育,势在必行。

4.4 高等教育国际化,积极融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期间,我们学习国外的办学经验,积极地使我国的教育与国际接轨。近几年来出国留学生的人数有所上升,但回国的人数也有所上升。“回国潮”的出现说明就业问题凸显。另外留学生出现低龄化,留学经历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既要有本国的特点,也要有国际化的趋势,要积极促进教师的国际交流,拓宽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唯有积极的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潮中,才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越来越好,得到世界的认可。

4.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中之重

卢梭说过:“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4]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学校里的学习生活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但是社会这个大课堂给我们上的课更为重要。很多领导人,在他们所处的年代里,由于政治、经济、战争等原因,他们有的经历过革命,有的经历过长征,还有的经历过知青,这些人生的经历与其说是对人的一种伤害,不如说是对人生的考验与历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正是因为经历过长征与革命,才懂得国家的安定是多么的重要;正是因为经历过知青岁月,才能体会到劳动人民艰苦的生活,才能更好的为人民造福,而不是高高在上,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同样的,我们现在虽然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我们在学习中要不断地与社会接触,不能只做温室里的花朵,学校要积极地安排实践课,让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能真正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唯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实践中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

5 总结

正如胡适所言:“凡成为领袖人物的,固然必须有过人的天资做底子,可是他们的知识见地,做人的风范,总得靠他们的教育训练”。[5]虽然一个人的成才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如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我们通过研究我国部分国家领导人的教育背景,来了解高等教育是如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才能人的,再反思我国高等教育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改进的方向,为进一步优化我国高等教育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 Cheng Li,China’s Leaders:The New Generation[M],Rowman & Littlefield,2001

[2]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3] 王大中.为开创21世纪清华大学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新局面而努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1):1

[4] [法]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5

[5] 胡适.领袖人物的来源.胡适学术文集[M].中华书局,1998:121

王雪萍(1990-),女,江苏徐州人,14级高等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G64

A

1672-5832(2016)05-0269-02

猜你喜欢

中央政治局常委分科学历
跟着习总书记学党史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王岐山来到云南代表团
膨胀学历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知识无力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访问亚欧非五国
取消文理分科:听听孩子们怎样说
高中文理分科要不要取消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