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死场》性别意识的再解读

2016-12-06常丽枝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王婆生死场萧红

常丽枝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生死场》性别意识的再解读

常丽枝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众所周知,《生死场》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本论文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女性生存和战争夹缝中的女性个体两个角度出发,对处于不同生活状况的女性处境和命运进行探讨,从而来达到对性别意识的再解读。

《生死场》;日常生活;战争

《生死场》是萧红早期的代表作,较为具体地体现了她早期写作的特色:漫无目的般的写景、有些幼稚的笔触、稍显凌乱的结构、大量的动物意象……看似过于拙劣的写作手法,却形成了萧红的特色,无人替代。而其在《生死场》中所塑造的乡土社会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自作聪明的让人哭笑不得的麻面婆,逆来顺受的福发妻子,有勇有谋、世故老道的王婆等等,都让人记忆深刻,那么,作者在这里体现出了什么样的性别意识?下面我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论证。

1 日常生活中的女性生存

女性是弱者,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弱者的身份,不仅体现在其较为瘦弱的身体条件,同时也体现为感性的头脑、充沛的感情和细腻的心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在婚姻、怀孕和生产方面,除了本身情绪不稳定以外,还有来自男性的暴力和外界环境的侵袭。在《生死场》中,处处体现了女性身份的低下和女性意识的消解。

小说中有一个女性形象却仿佛跳出了这种制度的巢臼,那就是王婆。她不再是一个拥有传统美德的女性,而是带点匪气的侠女。王婆的性格是不停转化的,最初她是村中妇人的中心,她的家就是妇人们聚会的根据地,她是最得人心的“权威者”。但是在男人面前,她依然处于弱者地位,是典型的家庭主妇。然而,她又是不同的。当丈夫赵三加入“镰刀会”时,她教丈夫学习打枪。这时,王婆身上的女性意识其实已经淡化,有了些男性化的色彩。儿子被杀,她自杀未遂后,开始酗酒、钓鱼、不做家务,完全失去了女性的身份。她成为了一个“男人”,恰如女性适当男性化,男性适当女性化一样,赵三在弱化自己的男性意识的同时,王婆也弱化了自己的女性意识,成为了一个男人的“替代品”。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即使在乡村这种父权意识根深蒂固的社会中,如果男性没有足够强大的雄性意识,那么他们也就没有自信和资格来对女性实施号令。只有女性将自己的话语权力提升到与男性平等的价值,才能对敌和反抗等级制的男权文化。当然,这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王婆和赵三的性生活并没有提及,可以说王婆已经失去了作为女性的独特性。所以,她有足够的经验来应付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正如五姑姑对王婆的评价:留下一段更长的路途,给那个经验过多样人生的老太婆去走吧。这个多样人生不仅仅指的是她的年龄,还有她的人生经历。她经历了三任婚姻,带着与第一任丈夫的儿女来到了第二任丈夫家,又自己净身出户,到了赵三家。在贞洁观念极为重视的乡下,这样的做法本来是为人所不齿的,但是却得到了女人们的佩服和赞扬。“他打娘,娘领着哥哥和我到了冯叔叔家”,从中可以看出王婆起初也是被男人所欺压的,但是她敢于反抗,并有勇气脱离家庭,虽然还是无法脱离男人,但是女性意识已有所抬头。当然并不是说离婚是激发女性意识的唯一途径,而是说女性要有反叛意识,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权利。

2 战争夹缝中的女性个体

战争,是《生死场》中不可避免的话题。作者舍弃了宏大叙事,利用“小叙事”刻画了在战争背景下的乡村百姓的行动,并且通过较为轻松和幽默的语言消解了战争带来的恐惧和惊慌。当然,战争中的性别意识也体现的更为彻底。

《生死场》中没有战争的场面,但是女性的命运通过其中几个典型人物便能够体现出来。一是“女学生”,也就是共产党。冯丫头在母亲王婆的劝说下开始了“革命道路”,王婆说怕是女儿的命运和那个“女学生”一般样,结果牺牲了。冯丫头虽然有和男性相似的能力,但终究还是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这里意味着女性即使想要摆脱身上的枷锁,自身的局限性也是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黑胡子的人对冯丫头的死的评价是“死了就死了吧!革命就不怕死……比当日本狗的奴隶活着强得多哪!”女性除了走上革命道路,就是日本狗的奴隶这条路了,这就是当时人们的看法。女性的道路已经被限定了,这就是无法躲避的命运。终究,反抗失败。二是老婆婆和孙女菱花,听说自己的儿子战死,上吊身亡。她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意识,不认为自己还有其他身份,唯一认可的是母亲身份,一旦母亲身份被剥夺,便失去了意义。三是都市里的女性,以秃头女为代表。她们为了在城市里更好的生存,利用自己的身体和美貌来获得金钱。她们的痛苦是相似的,但是表现出来的却是不以为意和勾心斗角,在新人被欺压和侵犯的时候,不仅不施以援手,反而变本加厉,成为欺压者。这些女性几乎没有传统女性的美德,善良、温柔贤惠、逆来顺受全部抛开,体现了另一种暴烈的反抗,然而,她们必须依靠男人生存,所表现出来的反抗也仅仅表现在对同性的嘲笑和打击之上,这样或许能得到瞬间的自尊和胜利。从这三类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女性想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来反抗父权社会的权威是无法成功的。萧红给予了这些女性反抗的机会,却没有给出正确的方向和解决的方法。女性本身的局限性阻止了她们跳出父权文化的“金丝笼”,在笼里挣扎的头破血流也于事无补。

萧红在小说结尾把抗日的大任交给了男性,即使是起初懦弱自私的跛子二里半也随着李青山走上了革命道路,这说明“萧红的女性意识此时还处于一种矛盾斗争状态,在对男性充满反抗、反叛意识的同时,对于男性的崇拜、依赖意识尚未完全退场”,但是,我们不可以忽略一个细节,在二里半踌躇不定时,是那个老太太指点迷津。萧红借老太太的口劝说二里半,也是体现了女性的极大作用,虽然女性无法成为革命的主力,但是功不可没,所以《生死场》中的女性意识还是得到了升华,只是女人的出路还需慢慢探索。

[1] 萧红著.大家小集萧红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06.

[2] 沈红芳著.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王安忆、铁凝小说创作比较谈[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12.

[3] 杨秀芝 田美丽著.身体·性别·欲望[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02.

[4] 晴云.萧红及其著作研究书目[J].图书馆建设.1993.04.

[5] 李向辉.“生死场”的现代书写——萧红新论[D].兰州大学,2007.

[6]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常丽枝(1993.03—),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在读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

I246

A

1672-5832(2016)05-0047-01

猜你喜欢

王婆生死场萧红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王婆酿酒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可怜可恨说王婆
从语言层面看《生死场》小说与话剧的异同
萧红《生死场》中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以及现实意义
从 《生死场》 看萧红的女性生死观
卖瓜的“王婆”原来是个男的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