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课程改革的点滴思考

2016-12-05刘堃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用教材教四基先学后教

刘堃

摘 要: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我们要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根基,探索到教育的本质、教育规律的内涵以及教育行为的真谛。不论是“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论是先教后教,要根据学生需要教,不论先学后学,要激发学生主动学。“双基”变“四基”,变化的背后渗透着小学数学要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方向发展,但并不意味着忽视之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需要“用教材教”,只是我们不再唯教材了。我们执教者虽然可以改,但不可随意改。

关键词:课程改革 先学后教 四基 用教材教

教育改革已经很多年了,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新的教育观、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材观都充斥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中,都在发生变化,变化是一种发展,是一种进步,是一种完善,但变化不等于全盘否定,我们要在变中找到不变的根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探索到教育的本质、教育规律的内涵以及教育行为的真谛。[1]

一、关于“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

新课程强调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突出,怎么突出呢?很多教师认为教师讲解学生学习就不是新课改,只有把学放在首位,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就是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了,以至于现在的课堂上老师大多都不敢多讲,深怕老师讲多了就不是新课改。如此这般,导致教师在课堂上该讲解的地方,没有讲,或者讲不清楚、讲不到位,或者由学生讲,由学生自悟,由此而导致了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该理解的没能理解,该掌握的没能掌握,课堂上因为缺少了教师的有效讲解,使得教学效果大打了折扣。[2]

我觉得不论是“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二者并不矛盾,不论是先教后教,要根据学生需要教,不论先学后学,要激发学生主动学。早就有教师的“三讲”“三不讲”之说,“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学生的易混点;“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会的不要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用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讲。“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教师都应当讲则讲,讲深,讲透,不要畏惧。

我们不要只注重“教学”形式而忽略了“教学”本质,若一味强调先学,虽在课上展现了精彩,却要因先学而消耗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这仍是一种低效的表现。这种当下流行的“反转课堂”不应成为主体课堂,它可以是一种主体课堂的补充或个别课程的尝试。

二、关于“双基”变“四基”

在新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将过去的“双基”也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成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双基”变“四基”体现了新的数学教学的观念,反映出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在提高,数学的地位也由过去的计算、证明等知识和技能,增加到了思想、方法和做数学的高度,这是数学本位的回归。“双基”变“四基”变化的背后渗透着小学数学要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方向发展,但并不意味着忽视之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仍需扎实掌握,要真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想的形成,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积累的数学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课堂变化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了。例如《鸡兔同笼》问题,原本上这节课,出示问题,教师讲解用假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反复练习同类问题,以达到熟练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技能。而在新课标下,教材建议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在对题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观察与猜想,并进行大胆尝试,让每一位学生亲自做一做,用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等多种方法尝试解决并探索规律,引发新的思考,找到每种方法的联系。学生在尝试中不断地归纳出数学规律,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广到其他同类问题的研究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感悟了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变化,教师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四基”都要抓,“四基”都要强,在课堂上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给学生发展的机遇、权利,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三、关于“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

这是有关“教材观”的问题,在当下,教材不断多样化,教材已然不再是《圣经》,它成为了教学的媒介,我们不再唯教材论了。教师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还可以自主开发教材,教材成为了教学的资源之一。但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一套教材都是严密的逻辑体,都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我们执教者虽然可以改,但不可随意改,我们要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从内容、结构、呈现形式等多个方面做出调整和补充,目的是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便于学生自主探索。我们需要用教材教,我们不能脱离教材,只是我们不再唯教材了。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我们要教什么?怎样教更好?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需要教师做到心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张奠宙教授认为:一个数学教师的职责,是把数学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我想,这就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所在了。[3]

课程改革后的课堂应是高效的课堂、智慧的课堂乃至生命的课堂。一定要让学生有收获,有真正的收获,有更为丰富的收获。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材使用的开发者,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专业能力、专业行为,在课改的路上,不断思考前行。

参考文献:

[1]于发友.教师专业标准与专业成长.小学教师[C].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17-18

[2]潘小明.数学生成教学. [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4-37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5-57

猜你喜欢

用教材教四基先学后教
论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三重境界”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
积极构建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四基”发展
例谈“用教材教”的是与非
基于“四基”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