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2016-12-05郑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9期
关键词:好奇心理特征主动性

郑艳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它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两个方面。其中的学生提问是指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

关键词:提问 思维 内涵 好奇 心理特征 探索 主动性

很多知识和问题的研究探索,往往要经过几个阶段和层次,需要有一个过程。下面,我就以自己在教学中的认识和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1]

一、巧设矛盾,培养学生提问的针对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思维探索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特别是概念、性质及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设置矛盾,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关键外提出问题,从而培养提问的针对性。例如我在教学小数和性质时,通过引导学生看图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以及0.30和0.3的大小,得出一条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我用红色粉笔在“末尾”两个字下面加上小点,并指着“末尾”两个字有意地问学生:学了这个性质以后,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很快,有些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如果在小数的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可不可以呢?就这个问题,我让学生举个例子来考虑。有学生说出一个小数:0.06。于是,我让他在一个正方形中(这个正方形已平均分成了10份),把表示0.06的部分涂上颜色。再让学生把0.06中间的一个“0”去掉,变成0.6,同样在另一个正方形中(这个正方形已平均分成了10份)把表示0.6部分也涂上颜色。很明显,学生发现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中,0.06所占的面积,因此0.06<0.6.由此得出结论:小数的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就这样,在培养学生提问的针对性的同时,强化和巩固了新知识。

二、巧用“好奇”心理,培养学生提问的主动性

对新事物的“好奇”,正是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往往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索活动。例如我在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出示例题: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当教到求得2.953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是3.0时,我指出3.0中十分位上的“0”在这里不能去掉。有些学生就很好奇,并提出了一个问题:根据小数的性质,3.0十分位上的“0”是能够去掉的,但这里为什么不能去掉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讨论。当有学生说出3.0是2.953保留一位小数得到的近似数,而3则是2.953保留整数得到的近似数时,我马上提问:3.0和3这两个近似数分别精确到个位。至此,学生明白了,根据小数的性质,3.0十分位上的“0”是能够去掉的,但在求近似数时由于所要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小数末尾则就不能随意地添上或者去掉“0”。学生敢于提问的这种进取精神是创造性思维必备的心理品质,教师有责任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并从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三、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提问的独立性

思维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而学生的大脑是独立于教师直接范畴之外的客体。一位再高明的教师,即使把课讲得再透彻清晰,如果没有学生大脑的接收、加工、组合,也是枉然。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想法。这样,反映在提问上,学生提的问题,都是经过自己独立观察思考所发现的疑问。这种思维的独立性所反映出的提问的独立性,是学生活动中一种极其可贵的品质。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了计算一些三角形的面积。在计算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了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然后让学生应用这个公式计算一些三角形的面积。在计算过程中,有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如果底或高正好是2的倍数,我能否先把底÷2,再与高相乘,或者先把高÷2,再与底相乘,这样可以使计算来得快。当时我马上表扬了这位同学,并就这个问题让学生们展开讨论,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四、利用“追根问底”的特点,培养学生提问的层次性

“追根问底”,寻找问题的根源也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如果我们把知识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知识之树的生长并非无序,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很多知识和问题的研究探索,往往要经过几个阶段和层次,需要有一个过程。再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为例,我在肯定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另两种方法后,就有学生提出要验证一下这两种方法。怎样来验证呢?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位学生提出,既然先要把底÷2,可以通过一条底的中点画另一条底的平行线,剪下小三角形,并与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我就让其他同学按照他的方法动手剪拼,并就这位同学所提出的以下这些问题让大家进行比较: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底呢?(底是原三角形的底的一半)高呢?(高就是原三角形的高)根据这几个条件,你能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原三角形的底的一半乘以高)。因为面积没有变,所以原三角形的面积也就可以等于什么呢?(底÷2×高)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学生们验证了当三角形的底是2的倍数时,可以先算底÷2,再与高相乘求面积,从而使计算来得快。然后,同学们按照同样的方法验证了先算高÷2,再与底相乘来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可能性。就这样,利用学生“追根问底”的心理特征,可以在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培养其提问的层次性和连续性。

总之,在教学中,学生的提问,是其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的表现形式。教师应鼓励学生“爱问”培养学生“善问”,使学生能在提问中获取知识,在提问中形成技能。

参考文献:

[1]《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吴宓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Z2):18-18

[2]《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黄建安 - 《广西教育》 - 2007

猜你喜欢

好奇心理特征主动性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解析高中语文试卷讲评改革的必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