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华盛顿邮报》同性恋报道的话语分析(2004-2015)

2016-12-05韩宇华

未来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同性主题词语料库

刘 虎 韩宇华



基于语料库的《华盛顿邮报》同性恋报道的话语分析(2004-2015)

刘 虎 韩宇华

同性恋问题是美国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和民权问题之一。在语料库工具的辅助下,以《华盛顿邮报》同性恋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题词和检索行的分析,试图探索该报在同性恋问题报道上的话语建构、立场和态度。文章认为,《华盛顿邮报》报道在同性恋问题上的话语建构和报道的变化,是与美国社会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逐步走向宽容这一社会现实同步发生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通过文中的文本和话语分析,我们可以观察近十年来,美国各界人士在同性恋问题上的态度及其演变的特点。

《华盛顿邮报》;同性恋;语料库;批评话语分析

同性恋问题由来已久,它指的是一种思想、情感和性行为方面对同性感兴趣的性取向。[1]直到最近百年,人类才真正重视这一问题,并对其进行认真研究。作为自由开放国家的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同性恋人群。在美国过半的州允许同性恋婚姻的背景下,2015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批准了同性婚姻,但在美国社会仍然引起哗然。同性恋问题在法律、社会学和伦理学中早已是热门研究问题,国外学者做过一些从话语的视角分析同性恋问题的研究,但是国内尚不多见。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2004—2015年间《华盛顿邮报》关于同性恋问题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这11年间,美国多个州实行了同性婚姻合法化。《华盛顿邮报》作为美国的一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媒体,其报道反映了美国社会关于同性恋问题的价值伦理反应与演变。

研究者从LexisNexis数据库收集2004至2015年3月《华盛顿邮报》关于同性恋问题的报道18125篇,其中2004—2009年共计3300篇,2010—2015年共计14825篇。在wordsmith tools(4.0)支持下,本文将对主题词和检索行等进行分析,以探查媒体对同性恋问题的话语建构和态度变化。通过借用语料库软件,语言学家能克服传统语言研究的一些弊病,如效率低下、缺乏客观以及对词语研究对象的把控和囊括不足等问题。就本文而言,如果没有语料库软件辅助,要对多达万篇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是短期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语料库方法能够用来识别主题词和有意义的语言搭配,它们能够表明特定话语的语言特征。[2]在本文中,通过分析主题词和检索行等,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对《华盛顿邮报》同性恋问题报道进行研究的目的。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是西欧语言学界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源头为批评语言学。CDA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费尔克拉夫(Fairclough)是批评话语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和沃达克(Wodak)阐释了批评话语分析在理论和方法上应遵循的几条原则:批评话语分析关注的是社会问题;话语反映权力关系;话语是社会和文化构成要素;话语是意识形态的工具等。[3]国内学者钱毓芳是将语料库方法与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倡导者,她认为,二者的结合很有价值,它为质化的分析增加了量化分析,二者相辅相成,为更好地分析特定话语的特征提供了帮助。[4]

两种方法的结合,不只是分析语言的形式,它还特别关注语言及其社会背景之间的复杂联系。语料库检索行结果本身并不能解释它们本身的含义,只有通过批评话语分析,才能建立起话语与其背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因此,语料库和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的结合在当今语言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二、语料库统计和分析

依据上述方法和介绍,本文对《华盛顿邮报》相关报道语料库进行了主题词、检索行分析。全部文章按照时段被分成两个语料库,即2004—2009,以及2010—2015两个时段语料库。10年报道的主要主题词如下:

表1 《华盛顿邮报》同性恋报道主题词

检索行是语料库语言学的中心,主题词的罗列提供了分析的具体对象,而对其进行检索行分析,可以观察其具体出现的语言模式和语境,从而为分析其话语含义提供了可能。

(一)主题词分析(2004—2009)

从这两个语料库的主题词列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时段的主题词差异明显,这反映了美国社会对同性恋问题的认知进一步深入,社会关注点出现变化。2004—2009年间,《华盛顿邮报》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同性恋者的抗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司法争议,如法庭(court)、法律(law)和最高(法院)(supreme)。同性恋总体上被视作是一种变态行为,短期内难以为社会接纳。在很多媒体的描述中,同性恋问题也转化成众多美国社会焦虑的一种隐喻。[5]在2010—2015年间,《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更多是将同性恋问题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与宗教信仰有关的讨论是这一时期报道的重点。如教堂(church)和主教(bishop)。由此可见,美国社会关于同性恋的社会舆论氛围经历了一个从严酷到宽松的过程,同时美国社会总体的宗教背景也对同性恋问题的讨论和发展有着强大的制约作用。

案件(case)一词也是高频主题词。对于同性婚姻主张者而言,他们的诉求是将宪法赋予的权利扩展到所有的普通公民,同性恋者长期以来遭遇了过多的歧视和骚扰,他们应该获得平等的对待和尊重。这样的诉求自然会遭遇保守分子的反对,两个阵营争执不断,由此产生诸多纠纷,“案件”一词因此在报道中层出不穷。

在2010年至2015年时段,疑问(question)一词是主题词之一。尽管美国社会总体上对同性恋问题持相对开放态度,但是这样的宽松并没有成为同性恋者生活的一部分。普通公众对同性恋问题也缺乏基本知识和直接体验,误解很深。这样的疑惑和疑问充斥于报道中,从最终结果看,疑问是人们关注该特殊群体的开始,也为合法化提供了可能。

故事(Story)一词也值得关注,长期以来,同性恋者常以离经叛道者、流浪者甚至是罪犯形象出现在媒体中,到最近几年,他们渐渐开始被当作美国主流社会的一部分了。同性恋从本世纪初期的争议问题,逐步演变成大家愿意去倾听和接受的事物。人们开始通过媒体来观看和阅读这个特殊群体的“故事”,关于该群体故事的报道也日益增多,关键词“故事”反映了美国社会对同性恋的容忍度大大增强。

(二)对同性恋(homosexuality)一词的检索行分析

在语料库语言学中,词丛(cluster)能展现一个特定词语所处的上下文,以及它所使用的特定成语结构。前面简要分析了几个关键词的含义,以及它们所表明的美国社会态度,在本部分将对同性恋一词进行检索行分析。

在英语世界,还有一个与同性恋相关的缩写词LGBT。LGBT是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20世纪90年代,由于“同性恋社群”一词无法完整体现相关群体,“LGBT”一词便应运而生,并逐渐普及。即便这一词汇能囊括所有,“homosexuality”一词仍然是媒体最为常用的关于同性恋的表达。

表2 同性恋部分检索行(2004—2009)

表2是2004至2009年间homosexuality一词的部分检索行,它表明这一期间,以《华盛顿邮报》为代表的媒体对同性恋的报道并不友好。社会上充满了对同性恋的歧视和敌意;公司职员因被怀疑是同性恋而遭受权利限制;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道德瑕疵等等。这些检索行显示,当时的美国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态度是相当排斥和抵触的。

例1:同性恋行为与基督教教义(或其他一些相似规范)相悖。The practice of homosexuality is contrary to Christian teaching(or some similar formulation).(2006年某报道)

这是《华盛顿邮报》乃至众多其他媒体在涉及同性恋问题时经常援引的依据。美国作为一个基督教影响深远的国家,反对同性恋的阵营非常强大。《圣经》多处章节都有明确的对同性恋行为的批评和指斥。如《利未记》十八章22节:“不可与男人媾合,像与女人一样;这本是可憎恶的。”

例2:记者和编辑从一开始,就将韦斯特的同性恋等同于恋童癖,并且似乎仍然作此判断。The reporters and editors, from the beginning, equated West's homosexuality with pedophilia, and still seem to continue making that association.(2006)

从这句可以看出,即便在受过较好教育的记者和编辑眼中,同性恋与某些犯罪行为(恋童癖)联系在一起,可见当时美国社会在该问题上的认识和立场与今天的差距之大。

例3: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的行为已经足够了,即便他没有其他毛病,如同性恋、滥用职权或恋童癖问题。Of course, there are people for whom that is enough, without the other issues of homosexuality, abuse of office, or pedophilia.(2006)

这里同性恋再次与一些涉嫌犯罪的行为,如滥用职权和恋童癖联系起来,在这些报道中,仍然没有将同性恋看作是某个人群的一种天然性倾向。

从上面的检索行分析看,《华盛顿邮报》所建构的同性恋形象是极其负面的,同性恋没有被媒体和社会正常接纳,媒体报道的话语常常将其与犯罪行为或变态行为等同。

表 3 《华盛顿邮报》同性恋检索行( 2010—2015)

表3是2010至2015年间对同性恋一词的部分检索行,从中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的报道充满了更加激烈的辩论。人们引用《圣经》经文(scriptures)来论证同性恋之不可接受;某市长的同性恋行为也被当作性丑闻充斥报章;还有法律上关于同性恋的条款也开始受到挑战。不过,这一时期媒体报道出现了认识上的重大转折,如对非洲某些国家惩罚同性恋行为的报道和揭露;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关于同性恋可以接受的主张;出现批驳“同性恋是变态行为”的挑战性言论。与过去常见的一边倒的单方观点不同,这一时期的报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例4:在非洲愈演愈烈的惩罚同性恋行为的同时,西方社会对作为少数群体的同性恋者开始采取保护立场。The growing trend to punish homosexuality across Africa has gained strength at the same time the Western world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tective of sexual minorities.(2014年某报道)

这一报道说明,到了2014年左右,美国社会不仅大大减少了对同性恋的批评和指责,而且开始对同性恋群体产生保护意识,这种变化在保守主义思想浓厚的美国,是一种新世纪现象。

例5:演员兼剧作家哈维·菲尔斯坦呼吁美国抵制索契冬奥会,因为俄罗斯禁止“宣传同性恋”。回想2002年那会儿,美国还曾骄傲地派遣运动员参加犹他州的盐湖城冬奥会,该州就禁止“宣扬同性恋”。The actor and playwright Harvey Fierstein has called on the United States to boycott the Sochi Games because Russia prohibits “propaganda of homosexuality.”But recall that in 2002 the United States proudly, and without comment, sent its Olympic athletes to a state - Utah - that prohibits the “advocacy of homosexuality”.(2014年某报道)

美国社会在同性恋问题上态度转变,没有比这段报道更为典型的了。就在十几年前,美国的冬奥会还是在禁止宣扬同性恋、观念保守的盐湖城举行,而12年后的2014年,社会名流就开始呼吁抵制索契冬奥会,公开为同性恋者站台代言了。

三、 同性恋报道话语建构与社会背景

单纯的语料库统计结果是无法解释自身变化的原因的,它无法解释为什么人们对于同性恋的态度立场十多年间发生了如此之大的转折。只有检视这段报道同期的社会背景和变迁,才能找到事情发展变化的原因。费尔克拉夫(Fairclough)认为话语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是一个同时包含话语、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话语事件,是构成社会实践活动的符号成分。[6]因此,我们不仅要分析《华盛顿邮报》报道的形式特征,要认识到这样变化的报道发挥了社会公众之间的交际作用,而且公众之间通过媒体报道产生的思想和认识交流,对社会整体的态度立场产生了推动作用。

同性恋群体的存在由来已久,如报道所示,他们的权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尊重,故而这一领域被称作美国种族主义问题之后的最后的人权问题堡垒。其中同性婚姻合法化又是他们追求的最终也是最高目标。[7]

在2004年之前的10年间,同性婚姻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话题,多达48个州颁布法律规定婚姻乃一男一女之事,[8]布什总统更是公开呼吁国会修宪,规定婚姻只能是男女之间的关系,同性婚姻应予禁止。虽然很多人对同性恋群体表达了同情,但同性婚姻主张一直招致保守群体的坚决抵制,尤其是在美国有着强大势力的各派教会的抵制和谴责。2008年5月,加州最高法院裁决支持同性婚姻,但却遭到强大的社会反弹。[9]由此可见,在2010年前这个阶段,美国社会在同性恋问题上,态度仍然相当保守,同性恋者的舆论空间并不宽松。

自2010年以后,美国社会同性恋权利运动越来越多,公众对待该问题的立场态度渐渐改变,这也是随着前述媒体报道的立场态度的变化同步发生的。美国多个州逐步对同性婚姻加以合法化,继康涅狄格州给予同性恋者公民集合(civil union)权利之后,即允许他们实际上有权结婚之后,衣阿华、佛蒙特、华盛顿和纽约等多个州对同性婚姻采取了合法化立场。2011年7月,美国国防部决定取消禁止同性恋公开在军队服役的政策,并保证取消这一执行了17年的政策不会影响美军的战斗力。至此,联邦政府的几个主要部门都卷入同性权利和婚姻问题。2012年5月,奥巴马总统表态支持同性婚姻,成为首位如此表态的美国总统,此举也表明民主党清晰无误地支持同性婚姻。

四、结 语

综上分析,过去十多年来,同性恋问题在美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它已经从一个被排斥被非议的问题,变成了一个公开的、被逐步理解、接受甚至是合法化的现实。《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所呈现的话语特征、立场和态度基本反映了美国社会在同性恋问题上的变迁。然而,媒体并不总是被动地反映社会,它所拥有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又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了社会对所报道问题的理解和态度,即话语与社会变迁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互动和联系。

[1]赵然. 同性恋研究概述[J]. 法制与社会,2011(3):271.

[2]Qian, Y.DiscursiveConstructionsaroundTerrorisminthePeople’sDailyandTheSunbeforeandafter9.11 [M]. Oxford: Peter Lang, 2010: 67.

[3]纪玉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3):151.

[4]钱毓芳,田海龙. 话语与中国社会变迁: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3):40.

[5]Fred Fejes.Same-sexRightsandMoralPanicTheOriginsofAmerica’sDebateonHomosexuality[M].US: Palgrave Macmillan, 2008:50.

[6]田海龙.批评话语分析:阐释、思考、应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5):73.

[7]何东平.美国对同性恋立法的概况及启示——兼谈我国未来对同性恋立法的路[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12.

[8]George Chauncey.WhyMarriage?TheHistoryShapingToday’sDebateOverSame-sexEquality[M]. Basic Books, 2004:25.

[9]谈大正.同性恋的历史及其伦理法律嬗变[J].中国性科学,2011(4):53.

[责任编辑:赵晓兰]

刘虎,男,副教授,国际关系专业博士。(浙江传媒学院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G212

A

1008-6552(2016)05-0036-05

韩宇华,女,硕士研究生。(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310013)

猜你喜欢

同性主题词语料库
同性极式感应子电机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的提取与确定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20 年第26 卷主题词索引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 年第五卷英文主题词索引
同性危险性行为管理有空白
报告
作为美女,压力山大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