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效果解析

2016-11-30叶大智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偏瘫抑郁

叶大智

【摘要】 目的:整理笔者所在医院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76例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综合组和传统组,每组38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综合组患者采用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患者抑郁缓解情况。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综合组的HAMD评分为(20.16±2.03)分,传统组的HAMD评分为(25.68±2.37)分,且综合组的NDS评分为(8.62±4.32)分,传统组的NDS评分为(9.23±4.86)分。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N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法对于偏瘫的治疗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抑郁对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影响,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偏瘫; 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 神经缺损; 抑郁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15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6.089

偏瘫发病后,患者往往由于肢体和功能障碍而出现健康问题,并造成心理应激反应,不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极大的影响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1]。且由于偏瘫患者的病程长,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也会为家庭带来非常大的负担[2]。临床除了对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外,进行神经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本文对所选76例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2月所收治的76例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综合组和传统组,每组38例。综合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42~75岁,平均(56.23±5.12)岁。传统组男

20例,女18例。年龄44~74岁,平均(56.34±5.32)岁。所有患者均在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偏瘫患者,其中脑卒中患者23例,脑出血患者12例,脑梗死患者18例,脑外伤患者2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综合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综合性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运动治疗和语言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偏瘫患者在发病后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造成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使患者对自己的治疗失去信心,无法有效的配合治疗。为此,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心理暗示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医生可以通过支持疗法和认知疗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治疗时间为1 h/次,2次/d。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治疗与护理的满意度。

运动康复治疗:运动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其神经和肌肉的功能,保证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对于未来生活的自理能力。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的主要内容包括步行训练、起坐训练、翻身练习、摆放休息姿势等。按照患者不同的病情程度和康复阶段进行不同的运动康复治疗。患者的治疗时间为40 min/次,2次/d。

语言康复治疗:语言康复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语言康复治疗的主要内容包括听力训练、发音训练和语言训练,每位患者由最简单的训练开始,并逐渐增加难度。帮助患者恢复其语言功能和脑部记忆功能。患者的治疗时间为3 min/次,2次/d。

两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比较6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汉密顿抑郁评价量表和神经功能缺陷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汉密顿抑郁评价量表:无抑郁≤53分;54分≤轻度抑郁≤62分;63分≤中度抑郁≤72分,严重抑郁>72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的评分与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呈正比,患者的评分越高,神经缺损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汉密顿抑郁评价量表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的评分差异不明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综合组为(48.76±4.33)分,

传统组为(52.36±5.78)分,治疗6个疗程后,综合组为(20.16±2.03)分,传统组为(25.68±2.37)分,两组患者治疗各个阶段的HAMD评分差异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DS评分差异不明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综合组为(11.05±3.21)分,传统组为(13.65±4.35)分,治疗6个疗程后,综合组为(8.62±4.32)分,传统组为(9.23±4.86)分,两组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临床NDS评分差异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偏瘫是指,患者受到脑卒中或外力刺激的影响,出现身体侧面肢体、面部肌肉等部分活动障碍和功能障碍。在偏瘫的发病原因中,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其中以脑外伤、脑卒中的影响最大。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的改变,脑血栓、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偏瘫患者的患病原因,与脑血管疾病有直接的关联,患者一旦出现偏瘫,其运动功能、肢体功能、神经功能、语言功能都会受到影响[3]。患者往往一夕之间从一个健全的人变成了“残疾人”。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得许多患者都会出现应激心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单单需要运动功能等肢体的康复,还需要对应激心理和反应进行探究,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及失望等,严重者会使患者抗拒治疗,造成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性下降,对患者的康复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偏瘫患者中,约75%的患者在出现偏瘫症状的同时,还并发抑郁症状[4]。随着临床对偏瘫的研究日益加深,临床对于偏瘫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越来越重视,通过对患者采用积极的心理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除此之外,对患者应用积极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肢体与语言康复训练,也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的关键方法[5-6]。

通过对本文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看出,患者治疗前的HAMD评分与N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评分逐渐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但综合组患者上述指标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传统组,治疗6个疗程后,综合组的HAMD评分为(20.16±2.03)分,传统组为(25.68±2.37)分,且综合组的NDS评分为(8.62±4.32)分,传统组为(9.23±4.86)分。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N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受损康复效果,积极的引导患者消除抑郁情绪,减轻患者的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度,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闫小荣.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6):37-38.

[2]周丽平.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的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0):117-118.

[3]肖春莉.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护理方法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2):109.

[4]刘卫华.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86-87.

[5]苏华.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8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6):85-86.

[6]林燕颜.康复指导性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8):43-46.

猜你喜欢

偏瘫抑郁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在脑梗塞伴肢体偏瘫患者护理中对ADL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后的改善效果分析
漫画
过半帕金森病会和“抑郁”相伴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