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胡风作报告

2016-11-26韦德锐

世纪 2016年4期
关键词:左联工农兵政委

韦德锐

听胡风作报告

韦德锐

我在安徽霍邱县(六安地区)县立中学读初二时,一天在街上看到招兵通知,是71师文工队招文艺兵。因平时爱好文艺,就报了名并被录取。1950年2月,我在彭城24军教导团青训队参加训练,当时全国已基本解放,部队没有战斗任务。我们一是听社会发展史课,二是出操训练,说是为解放台湾作准备。

某天接上级通知说,你们搞创作的和分队长以上干部明天去听一位名人作报告,通知特别强调说,这位名人是我们大家都叫“彭政委”的彭柏山亲自请来的。我想,彭政委曾是新四军军长陈毅的助手,现在是我军的最高首长,他请来的人一定是个大人物。那天,我们部分人员前往军文工团一间排练室等名人来做报告,到点前几分钟,戎装的彭政委陪着一位着民装的人,这无疑便是他请来的客人了,于临时搭的讲台座位入座。彭政委环视了一下会场,看人已到齐,便敲了敲话筒,高兴地宣布:“报告会开始。”他不无兴奋地介绍:“今天我们有幸请来胡风同志为我们全军的宣传、文化系统的干部作报告。胡风同志是老资格,有声望的文化名人,是‘左联’作家,是鲁迅的学生和战友,鲁迅对他的评价和巴金一样好。胡风同志今天报告的题目是《生活和创作》。”听完彭政委的介绍,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对于胡风,我那时是一无所知, 名字也未听到过。但是鲁迅我是听父亲说起过的,因为父亲韦佩弦的堂弟韦素园和韦丛芜都是鲁迅领导创办的“未名社”成员,是鲁迅培养提携的青年作家。胡风既然受鲁迅的器重,说明他不是等闲人物,这让我顿生敬意。

但是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回忆那场报告会上的胡风,其音容笑貌已然是毫无印象了。不过其报告的内容,我曾记在一个日记本上,并且常看。遗憾的是那个日记本后来遗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好在其报告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并未忘记。他那次报告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说你们是军队中的宣传和文化工作者,因此你们要多读点书来武装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艺术修养。从一定意义上说,书就是你们的武器,就像士兵手中的枪和手榴弹,战士赤手空拳是不能打仗的,古代打仗还要有十八般兵器呢。第二点他说得较多,情绪也激动起来。他说,我说过,对于文化人和作家,处处有生活。这个话曾招来不少批评,批评者说,我们要立足工农兵,服务工农兵。对此我不以为然,实践证明,写工农兵的作品未必伟大,不写工农兵的作品未必不伟大。鲁迅写过工农兵吗?没有。祥林嫂、华老栓、人力车夫,哪一个是工农兵?但是谁能说鲁迅的作品不伟大?连毛主席也说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茅盾的《子夜》写的是上海滩的资本家,曹禺的四幕剧《雷雨》《日出》,巴金的《家》《春》《秋》《雾》《雨》《电》写的都不是工农兵,但都是不朽之作。当然,你们身在军队,应该经常到士兵中间去,体验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写好兵、演好兵、唱好兵,这是各位的光荣使命。

彭政委完全接纳了胡风的建议。不久,一批文学读物发了下来,大家轮着读。记得我看过的有:鲁迅的《呐喊》《彷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孙犁的《荷花淀》等,还有一些苏俄的翻译文学作品。后来,上面下达通知,文工队员要分期分批下连体验生活。我当时下到210团的一个班里,和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在这段时间里,我写了好些反映战士生活的枪杆诗登在黑板报上,有一首还被采访的记者抄下,后来被收进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印的《解放军战士快报诗选》一书中。

1955年我军从朝鲜回国后,惊闻“胡风案”披露,真如晴天霹雳,极为震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那时已调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的彭柏山也受株连,因为彭在“左联”时就认识胡风,二人关系一直很好,是“铁哥们”。北京一道钦命直逼上海市委:“你们为什么还不抓彭柏山?”市委虽有领导力保彭柏山,但圣命难违。后来才知道,彭柏山也是“左联作家”,1937年参加新四军,在陈毅手下任职。彭柏山被定为“胡风分子”后,身心倍受摧残,“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终年五十八岁。今提笔作此文,禁不住心戚戚而泪潸潸焉。

(作者为上海吴淞中学离休干部)

责任编辑 张 鑫

猜你喜欢

左联工农兵政委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可亲可敬的工农兵
“政委”马布里:当英雄也会累,但我尽力了
“政委”马布里:当英雄也会累,但我尽力了
丁玲与《北斗》
俄海军拟恢复“政委”,主抓心理疏导
从建设“工农兵”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崛起
中国共产党以怎样一种领导方式推动了左联的成立
“左联”在中共意识形态建构中的作用
工农兵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