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6-11-19杨玲玲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汽车维修课程教学企业管理

【摘 要】从抓住本质内容、掌握核心大纲、实现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实现多媒体视频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观学习、组建“虚拟”企业、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汽车维修 企业管理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54-02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建立在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汽车行业的自身特点、发展现状及规律,总结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的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是管理理论与汽车维修知识的有机结合体,理论性非常强。面对汽车维修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学习该学科的理念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更偏重和喜爱技能方面的学习,实际教学中容易对理论产生厌学、困学的心理,失去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此,本文试对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做一思考,以促进工科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枯燥乏味的文科性质的理论知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而言,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抓住本质内容,明确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的概念

学习本课程之前,首先要理解企业管理的概念,让学生对企业管理有一个系统的认知。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管理理论脱离不了企业管理的范畴。想学习好汽车维修企业管理,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知道什么是企业,什么是企业管理,也就是企业与企业管理的概念。这样在理解了基本涵义之后,学生才能够进一步透彻地明确课程的学习内容。很多学生在学这门课程之前都认为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就是汽车维修车间的日常整顿与经营,其实这是很不全面的理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的内容远不止维修车间的范围,它囊括了维修制度、生产技术、质量检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建设以及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等全方位的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各个部门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的管理。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不仅要管经营,还要管技术,它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汽车维修企业的点多、面广、规模小的行业特点,现代化的汽车维修企业只有把每个环节都抓好了、管好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掌握核心大纲

教学大纲可以说是整个教学的灵魂,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不可代替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吃透大纲的前提下,对知识结构逐步深化。对于工科生来说学习文科性质的企业管理,可能会有点吃力和理解不透而不愿去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多加一些具体的案例,组织学生参观周边有影响力的企业,结合人类劳动发展史,用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把艰涩难懂的理论变成很顺畅、很自然的学生自己的经验总结。汽车专业的学生肯定对汽车维修车间最为熟悉,有比较独到和深刻的理解,所以一开始就以维修车间的管理来建立教学大纲,然后通过讲述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建设等车间外的内容来填充这个大纲,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这样,知识内容重点明确,定位分明,学生既可以纠正本来狭隘的认识并建立新的全面认知,又可以把握学习目标和方向,并掌握到企业管理的全方位理论,而且还可以增加许多实践经验,从而做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三、实现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他们个性鲜明,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见。所以,课堂上如果单纯靠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会把讲课当成“催眠曲”,学习效果肯定不好。为此,应让学生积极加入到“讲”的角色里来,做好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首先,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提问,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再从中点拨、完善或修正,扭转错误观念,强化正确意识,丰富理论内容。其次,建立讨论组,进行组内和组间的讨论和争辩,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处于激昂饱满的学习情绪状态中。最后,鼓舞学生走向讲台,让学生备课后到讲台上体验当教师的感觉,使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够有勇气迈出质的一步,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可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又练习和强化了普通话,一举多得。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唯一的主角,而是让学生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把学生带入一种无拘无束的轻松的学习境界之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各方面潜质,这样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强得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深刻。

四、实现多媒体视频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日益普及,在教学中可以多为学生放映一些企业管理大师的经典讲座,让学生领略教学大师的尖锐观点和思想风范。这相当于学生在听不同教师的讲课,不至于因为长时间面对一个教师而产生惰性和排斥性。案例教学就是指通过对社会上真实公司的成功或失败的例子进行具体深刻的剖析,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抽象理论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的教学必须结合活生生的企业案例来讲授,才能从另一个角度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在加深对管理理论理解和掌握的同时,还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视频的观看,可以让学生领略世界各地不同企业管理的风采,增长见识,增强见闻,树立以后的工作目标。通过对不同企业不同案例的剖析,增长许多不同的见识并可能创造出一些独特的管理理念,为工科学生日后加入到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诸如海尔等品牌公司的经典管理理念,观看后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并做出总结,令学生把其他行业的管理知识借鉴到汽车维修企业当中,不拘泥于本行业现有的管理方式,博采众家所长,使起步较晚的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得到长足快速的发展。这样就能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使纯文字的教学内容变得声色并茂,改善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观学习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如果采用传统定点的教学方式,会限制学生学习思维的扩散。所以高职学生应尽可能地“走出去”,走出教室的局限,走出学校大门的“封锁”,多接触社会,在毕业之前就与社会接轨,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得更快、更好。但出去的前提是要确保安全,所以学校可以为学生联系更多的企业,如汽车4S店、汽车大修公司、汽车快修店、汽车美容店、汽车制造企业等,由教师带队,企业的负责人为学生讲解企业的机构设置、经营策略、计划安排等各方面的知识,之后学生可以自由参观。通过现场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比课堂上深刻得多。同时,通过对不同企业的参观,通过现场气氛的影响,还可以使原本盲无目的的学生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坚定学生对本行业的信念,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之为实现未来的目标而奋发图强,不懈努力。

六、组建“虚拟”企业

组建自己的企业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尝试,也体现了本课程的特色。企业要想成功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相互配合。在组建企业的过程中,首先提前布置任务,将学生按3-5人分组,每个组同时也是评审委员,让学生事先构思自己企业的名称、地域、经营范围等基本问题。然后通过学过的知识和参照资料,让学生做好公司的详细厂房建设、机构设置、人员安排、领导班子等方面的问题,构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企业,并撰写项目报告。最后召开企业新闻发布会即企业揭牌庆典大会,派代表对自己企业的详细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向全社会予以公布。新闻发布会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模拟组建企业,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一个企业的总体运营情况,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模拟企业的组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精神,从而让高职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七、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

为了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必须改变以往的传统考核方式,不能仅以卷面成绩定分数,要尽量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使之真正意义上促进能力的提升。具体执行标准如下:把考核标准分成五部分,其中出勤占10%,平时表现占20%,平时作业占30%,期中考试占10%,期末考试占30%。平时作业占的比重很大,这就要求学生对平时的作业积极认真对待,查阅资料、勤于思考总结、书写正规、上交及时。这样可以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而期中考试只是为了督促学生平时的学习进行的一次小测验,所以占的比重不大,还能从另一方面告诉学生,不要畏惧考试,考试并不是那么可怕,考试也不是最终目的,不要为了考试而应付,最主要的是工夫要用在平时,要学到真材实料。用这种分数比重促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认真对待该课程,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正掌握该学科的要领与内涵。在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试题内容上,以主观分析题为主,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做到活学活用,不读死书。

通过以上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更新、完善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将新型的教学技术、方法及理念如微课、翻转课堂等引入本课程的教学中,更好地促进本学科的发展,为企业、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凤兰.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2]安菊梅.《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02(6)

[3]沈树盛.汽车维修企业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的研究与实践”(2013GJA405)

【作者简介】杨玲玲(1981— ),女,山东威海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汽车设计制造、检测维修与营销管理等。

(责编 刘健华)

猜你喜欢

汽车维修课程教学企业管理
中职汽车维修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实施
车用千斤顶研究与设计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