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外侧肌肉注射法在婴幼儿预防接种中的效果观察

2016-11-18黄俊音苏广校

关键词:三角肌预防接种臀部

黄俊音,苏广校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预防保健科,广东 珠海 519000)

股外侧肌肉注射法在婴幼儿预防接种中的效果观察

黄俊音,苏广校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预防保健科,广东 珠海 519000)

目的 探讨股外侧肌肉注射法在婴幼儿预防接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预防保健科进行预防接种的2岁以内的婴幼儿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观察组以股外侧肌肉注射方法,对照组以上臂三角肌的方法,两组接种后分别对注射后30 min及注射后3、7天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相对比较安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外侧肌肉注射法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高,在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股外侧肌肉注射法;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免疫接种是大范围预防某种特定传染疾病的重要手段,是目前我国高效率、低投资、有效保障儿童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途径。随着预防接种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疫苗的应用,如何减少婴幼儿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受到了关注,因此免疫预防接种的注射方法也受到广大的研究[1]。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的2岁以内的婴幼儿800例,分别采用股外侧肌肉注射和上臂三角肌注射两种不同的注射方法,观察接种中和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预防保健科进行预防接种的2岁以内的婴幼儿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其中男378例,女422例;年龄1.5~2岁,平均年龄(1.72±0.18)岁。两组婴幼儿的形变、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婴幼儿采用的是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对照组采取上臂三角肌注射,家长环抱住婴幼儿,将其拟注射侧胳膊固定并充分显露。左手固定并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垂直进针上臂三角肌约1/2深度固定,缓慢推注药物,注射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按压进针点约2 min。

实验组采取股外侧肌肉注射,家长环抱住婴幼儿,显露拟注射侧股外侧,并用手压住固定注射侧小腿。左手固定并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垂直进针约1/2深度固定,缓慢推注,注射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按压进针点约2 min。

注射完毕后,嘱咐家长带幼儿留观30 min,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并予以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接种完毕第3、7天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幼儿情况,并告知家长在随访期间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可以随时电话咨询或者前往医院进行检查[2]。

1.3 观察指标

在留观及其随访期间,询问家长幼儿以下情况:疫苗接种部位是否出现红肿及硬结;注射侧肢体是否出现运动感觉障碍;幼儿是否出现发热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幼儿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n(%)]

3 讨 论

疫苗反应通常在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引起的,观察到的反应是在体内可引起生理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肿胀,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疲劳、食欲不振、疲劳等综合性症状。一般分为接种后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在接种后几个小时到24 h之内出现,疫苗接种点出现红、肿、热、疼痛。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有时还伴有头痛、寒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持续约1~3天[3-4]。

白破疫苗是我国现行疫苗中针次最多的一种,所以不良反应也比较多。造成这种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大概如下:(1)药物本身原因;(2)接种对象体质;(3)注射方法。希望通过改善注射方法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有资料认为[5-6],可在臀部、肱三头肌以及大腿的外侧采取肌肉注射的办法预防接种,但是这种方法免疫应答率不高,而且安全性比较差。后来臀部注射被列入了不正确的接种部位,摈弃使用臀部注射的方法。有研究认为[7-8],在臀部肌肉长期注射药物后可加大纤维性臀肌挛缩症发生的概率,假如位置选取不够精准,还易伤及坐骨神经。我国目前大部分人还很拒绝在大腿外侧注射疫苗,一般在肱三头肌上注射。研究显示,在臀部注射导致坐骨神经受伤在小儿发生比较多[9]。小儿臀部小,不积极配合,容易导致操作失误伤及神经[10-11]。

通过对比两种不同部位的注射方法发现,采用股外侧注射方法注射疫苗,在接种中和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低于采用上臂三角肌注射方法注射的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股外侧肌肉注射法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高,在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1] 王 鸣.实用免疫接种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49-150.

[2] 夏宪照,罗会明.实用预防接种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41.

[3] 李汉群,余翠萍,王恩莉.对安尔宝接种部位进行有效选择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4):2107.

[4]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疫苗安全的补充信息[S].日内瓦:疫苗和生物制品司,2000,6.

[5] 潘杏玲.臀肌挛缩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院,2008,8(11):82-83.

[6] 崔 焱.儿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4.

[7] 刘红联,刘小祥,吴美华,等.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两种不同接种途径的安全性观察[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9):828.

[8] 陈付华,刘晓林.臀部肌肉注射致坐骨神经损伤46例护理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8):412.

[9] 曹丽萍,马钦惠.臀部肌肉注射损伤坐骨神经的原因分析[J].中原医刊,2003,30(21):60.

[10] 朱凤珍.肌内注射后硬结形成的原因预防及治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15):55-56.

[11] 潘杏玲.臀肌挛缩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院,2008,08(11):82-83.

本文编辑:孙春宇

R186

B

ISSN.2096-2479.2016.05.129.02

猜你喜欢

三角肌预防接种臀部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对称
手到病除
激活臀部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儿童三角肌挛缩症:3.0 T高场强MRI特征分析
不同位置皮下给予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