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

2016-11-18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护理人员

陈 晶

(安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

陈 晶

(安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相应的管理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风险防范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①试验组患者护理投诉率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防范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对自身的健康问题重视起来。心血管疾病是内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不断上升,而且心血管疾病还呈现发病快,病情相对较为复杂的特点[1]。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如果护理工作出现不到位或者不及时的情况,可能成为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影响患者的及时救治,甚至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2]。因此,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应该加强风险防范管理,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3],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6例。对照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6.2±3.8)岁;病程3~19年,平均病程(8.8±2.7)年。观察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56.4±3.8)岁;病程4~21年,平均病程(8.9±2.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探讨对应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血管内科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风险防范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加强学习法律知识:组织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对医德及医疗事故管理相关文件进行学习,并考核,帮助护理人员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也能自我约束和管理自身的医护行为;②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根据每个护理人员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特别是新入科护士,更应该进行详细的岗前培训计划,并实施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通过各种业务学习和针对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降低不安全时间的发生率;③认真总结分析过往差错事件:对科室以前曾经出现的典型的护理差错事件进行回顾,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相应的整改,避免再次发生此类时间;④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顺利开展护理工作的基础,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尽量使用文明语言,心平气和的对患者进行解释和安慰,在护理工作之前,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交代诊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提高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于诊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投诉率为1.8%,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及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在心血管内科日常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4]:①由于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及专业知识水平不足,导致在服务、安全及法制意识上的淡薄,护理质量无法得到提升;②患者在住院期间,与科室环境相关的不良因素主要为硬件设施、物品放置等,例如病床的防护栏、地面湿滑等;③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一般情况下以老年人居多,其本身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差,如果护患沟通不到位,可能引发医患纠纷;④规范的护理文书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如果平时的护理记录字迹潦草、漏记或者记录不全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误诊;⑤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用药种类和数量一般较多,如果用药不当,或者用药过程中核对制度不严格,很有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等[5]。医院应该加强环境建设,重视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严格核查制度,规范操作及合理用药,从多方面确保医疗服务质量[6]。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投诉率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和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和17.9%(P<0.05);②风险管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6%(P<0.05)。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管理能有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1] 马永萍.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3):164.

[2] 苗尔平,李宝山.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J].母婴世界,2016,(01):97.

[3] 陈娟娟.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04):254.

[4] 梅 花.探讨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6):154-155.

[5] 徐广侠.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6):227-228.

[6] 宋建华.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1):101-103.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5

B

ISSN.2096-2479.2016.05.048.02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护理人员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