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16-11-16烟晓红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情感教育必要性

【摘 要】 情感教育是我们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法宝,它不仅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多学习、多反思,优化提升自身情感道德素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有情施教;同时还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形成合力,全面提高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 情感教育;思政教育;应用;必要性;对策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指的是大学生思政教育要遵循情感教育的原则,对大学生的身心情感状态进行研究,加强大学生的情感自控力,进而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平时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感关心,多用心去聆听他们内心的想法,用情感的力量激发他们心底奋发学习的欲望,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并进而帮助他们在心理迷茫的时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当代大学生富于个性与创造力,但意志力较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弱

当代大学生身处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的全面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越来越广泛地了解社会,这些对他们的身心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自信、张揚,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烈,常常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部分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影响了他们坚韧意志力的形成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逐步提高,使得他们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有的甚至不能适应校园大环境;造成了他们经不起挫折、抗压能力弱等各种问题。比如“神童”魏永康,17岁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三年后,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被学校劝退。究其原因,表面上是他的母亲曾包办他生活上的一切导致他自身独立能力的缺失,但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其自身不努力,不争取,心理惰性导致其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大。所以说教育应在立足学校各学科培养的基础上加上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协调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只有实施情感教育才能有效解决心理冲突,增强意志力,提升心理承受能力。

2、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情感教育认识不到位以至于对情感教育缺乏重视

辅导员职业定位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事务的管理者、服务者,但由于辅导员平时忙于学生事务工作的处理,以至于在学生情感教育方面做得不到位,这是客观原因。主观方面是部分辅导员对学生情感教育不够重视,认为有专门的思想政治课老师,他们会在课堂上讲解此方面的知识。另外,部分辅导员不熟悉“90后”学生的思想特点,认为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有他们自己的处世法则,没必要再紧抓情感教育了。在平时的工作中,与学生家长交流的情况比较少,或者与家长沟通方式不恰当,对学生不了解,更别谈下一步的情感教育了。

3、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学生根本不懂得什么叫与人分享,不懂得什么叫互相包容,吃不得苦,受不得屈。同住一间寝室,由于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不同的宗教信仰,他们难以做到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他们不习惯谦让,在日常相处中暴露了一些沟通不畅的现象,从而产生各种矛盾,压抑久了,容易导致大的矛盾爆发。实际上,与人相处产生摩擦是正常的,如果大家都抱有一颗宽容的心,也就生活和谐了。作为思政工作者,要能够时刻做到对大学生加强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校园环境的和谐;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社会道德的贡献,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3]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对策

1、多学习、多反思,优化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情感道德素养

教育的本真意义是:追求智慧,使人向善,教人成人,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使学生成为独特的精神自我与有活力的生命个体。[4]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教师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反思,那么他的经验将大受限制。[5]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做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思政工作者的情感道德素养才会不断提高。孔子说:“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只有思政工作者自身情感道德素养提高了,才能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情感教育才会有良好的开端。

2、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沟通,进行有情施教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锁在了门上,有人拿了铁杆去开,结果费尽气力,没打开。之后拿来钥匙,轻轻一转,锁就被打开了。事后,此人做出反思,不了解锁孔,不知锁芯之大小,随便拿根铁杆去开锁是行不通的。正像在如今的校园,有的学生把自己封闭起来,隔离起来,给自己的心上了锁,这时候思政工作者只有动用真情这把钥匙,才能打开学生的“心锁”。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思政工作者只有做到把自己的真情融入工作中,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去温暖学生,才能激发出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动力。

3、社会重视、家庭配合、学校培养,三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近些年,我国情感教育研究多局限于中小学生,忽视了高等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长此以往,这种不重视情感教育带来的社会问题会制约社会发展并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隐患。如果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把情感教育提高到同认知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有着科学的教育理念,完备的情感教育知识框架结构,那必将能使情感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大学生认识情感、调控情感、提升生命质量。[6]另外,当代家长多在物质方面给予孩子较多,而情感教育做得较少。作为家长,一定要多联系老师,多观察孩子,用心与孩子交流,与老师做好配合,共同帮助填补孩子情感教育方面的空白区。所以说,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作用,才能形成强大的情感教育合力。[7]

思政工作者只有辨清方向,明确职责,将情感教育内化于心,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情感道德素养,注重工作中的反思与总结,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政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甘陶陶.试论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现实意义[J].思政教育,2015(9).

[2][3] 李改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

[4] 吴永军.关于智慧课堂的再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4).

[5] 刘芳.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J].现代教学,2013(Z1).

[6][7] 李祥.梁芷铭.徐福林.论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5(21).

【作者简介】

烟晓红(1982-)河北邯郸人,宁波大红鹰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情感教育必要性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