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6-11-16吴娟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

吴娟

【摘要】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必修课,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教师必须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其中,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感悟学科的魅力。这样既可巩固记忆知识点,还可在思考过程中发散思维,最终实现思维创新。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71-02

一、前言

将生活化教学措施应用到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能可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感受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趣味,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当中对教师而言是一个考验。笔者将对如何发挥出生活化教学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地爱上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教师要想将生活化教学模式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例如: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联系到一起,对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丰富,将生活化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目标充分转变,对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学空间不断拓展,通过模式化的教学手段融入生活化教学。笔者将从这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

众所周知,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旨在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对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改造错误,塑造良好的品格。为健全学生身心,教师应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其中,并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例如:教师在“学会宽容”的教学中,可以从“廉颇蔺相如列传”入手,在开展教学前,将这个历史故事讲述给学生听,小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对于故事却有着极大的兴趣,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产生兴趣,随后再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这个故事为主,要学生对廉颇和蔺相如产生误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请几个学生来谈一谈,之后,教师再要求全班学生对解决误会的有效方式进行讨论,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列举身边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到相互谅解、宽容的好处。同时,也要让小学生明白,宽容并不是一味的迁就、妥协、退让,而是以平等相处为原则,有一定的宽容底线,使学生懂得与人相处方式,能够正真关心他人、宽容他人、友善待人。

(二)对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提高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丰富,以此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有效提升。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对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充分整合,以此对学生学习感受予以丰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将品德与社会的课堂理论化知识延伸至实际生活情景中,以实际生活来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感悟。例如:在教授“做明白的消费者”时,小学老师可以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让小学生在观看短片中对消费观念有所了解,并展开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让学生生积极思考伪劣产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结合实际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谈谈自己的购物经验和并总结购物技巧,识别货物的真伪。

(三)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生活化

教师在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时,还应该将实际生活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使用价值。例如:老师可以以“走进水的世界”展开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初步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围绕小区生活用水,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研究,对城市用水及保护水源的有效方式加以思考,让学生真正走进水的世界。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珍惜水资源的意思,并对如何节约用水进行探讨,学会从实际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又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社会调查,要求学生每天在乘坐公交时对于“给老年人让座”这一个课堂进行持续性调查,时间为一个星期,通过这种调查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社会现状,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品德。

(四)促使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目标转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生活课堂、实际生活、小学品德等方面进行整合,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充分实现教学目标生活化,让学生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认知以及应对问题的正确态度。小学阶段学生心理承受力相对较脆弱,据此教师应经常开展相关教学,如:在“面对挫折”一课中,教师应将历史典故引入课题,例如:“凿壁偷光“故事中的小匡衡,因为家里很穷,没有蜡烛,面对这一挫折,小匡衡不仅没有懈怠,还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在自家墙壁上凿开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透射进来,最终成为一名大学问家。教师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知道,人的一生将会面临许多困难,甚至是挫折,但当挫折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能退缩,应该学会去面对,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将教学目标更加生活化,可以使小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践充分结合起来,避免学生在遭遇学习、生活上的小挫折时,产生严重的挫败感造成负面的影响,而是使学生学会从容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乐观的生活。

(五)对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学空间予以拓展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必须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号召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而获得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品德。例如:以“关注交通”单元教学中的“我是小交警”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各种交通标志、指挥动作的认知当中,并采取角色扮演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怎样的交通信息标志下,可安全通行,当面对突发交通状况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等等。在这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启发式教育中,融入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学会关爱生命、热爱生活。

(六)通过模式化的教学手段融入生活化教学

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心智不成熟、身心发展不健全等特点,要想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必须将重点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并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就需要小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后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小学生有自觉的思想道德行为,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通过思想品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一定的自制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例如:“小小一粒米”的教学中、小学老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些珍稀粮食的名言警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通过这些措施来帮助学生形成不奢侈,不浪费的好习惯。这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实际生活,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关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养成高尚的道德品德,能够与社会更好的融入在一起。小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整合教学手段,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热情,能够将所学内容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中,拥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向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学周刊,2015,20:155.

[2]段红国.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优势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2:293.

[3]马秀峰.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优势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24:336.

[4]贾元荣.《品德与生活》生活化教学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3,17:23-25.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浅析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品德课程中历史事件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