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旧人口红利转折期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挑战

2016-11-14许艳丽柏淳

职教论坛 2016年24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许艳丽+柏淳

摘 要:第一次人口红利已经开始逐渐消退,新人口红利将成为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劳动者技能的提升是开发新人口红利的关键因素,在新旧人口红利转折期,职业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从经济学视角探讨人口结构变动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分析了第一次人口红利期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揭示了新旧人口红利转折期职业教育面临职业教育生源规模下降态势明显,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在这一重要转折期内职业教育创新路径主要是:调整职业教育招生形式,保证生源质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素质,转变职业教育培养和培训模式,优化技能人才结构。

关键词:职业教育;第一次人口红利;新人口红利

作者简介:许艳丽(1964-),女,天津市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柏淳(1990-),女,天津市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创业研究”(编号:12YJA880141),主持人:许艳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4-0009-05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能人才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主体力量。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做出重要批示: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3]。

研究表明教育发展与人口问题息息相关[4]。当前,出生人口和适龄劳动者数量正在大幅度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多,社会抚养比例迅速提高,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新特征表明第一次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随着我国生产要素相对的优势由第一次人口红利优势向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优势转变[5],新人口红利将成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的关键因素。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新人口红利就是中国正在转向技工时代,需要培育大量熟练的技工成长[6]。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结束,技工时代即将开始,向技术工人转变的人力投资的增加将会促进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形成产品更新换代的基本条件[7]。新人口红利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挖掘、培养和释放人力资本的存量与增量,通过支持和激励不同层次人力资本创新活动及产业优化发展,最终获得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增长的源泉[8]。在人口红利转折期,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发挥职业教育功能,创造开发新人口红利的制度条件,使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注的焦点。

一、第一次人口红利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人口红利由大卫·布鲁姆(David Bloom)于1998年首先提出,它主要是指在一段时期内劳动人口的比重较大,而少年和老年人口的比重较小,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人口机会窗口[9]。在经济学领域,人口红利通常代表人口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10]。人口红利期是指当生育率下降、抚养比下降、总人口中适龄劳动人口比上升,而在老年人数比例达到较高水平前形成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时期[11]。在第一次人口红利时期,职业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职业教育规模逐步扩大

第一次人口红利时期,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规模开始逐步扩大。1985年,在人口红利初步体现之时,《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要形成全社会兴办多形式、多层次职业教育的局面。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指出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2000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更是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国家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建设和教育等领域内的重要地位。1999年到2005年六年间,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和招生数分别增长了2.5倍、4.2倍、4.3倍和3.6倍,2007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更是达到283万人,已占到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50%[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均招生人数超过1100万,在校生总数近3200万,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每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5亿人次[13]。职业教育充分利用了第一次人口红利带来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为国家输送了1亿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14]。中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居世界第一。据相关测算这一时期的人口红利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占到总比重的26.8%[15],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GDP增长,促进了社会进步。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

第一次人口红利时期,职业教育不仅生源规模得到扩张,人才培养质量也普遍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稳步上升。2005-2011年间,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4%[16]。第二,职业教育体系内拥有职业技能资格人数增多。以2004年北京高等职业教育为例,统计数据显示,每万人获得专业技术证书和专业技术的人数占80%左右,而人工成本仅为美国的1/10[17]。第三,“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采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订单式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企业亟需的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在国际分工中构成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竞争优势,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升了企业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制造”提供了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