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外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护理体会

2016-11-14朱吉华臧雪芬

河北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性疾病后遗症盆腔炎

朱吉华 赵 楠 臧雪芬

(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妇产科, 江苏 靖江 214500)



中医综合外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护理体会

朱吉华 赵 楠 臧雪芬

(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妇产科, 江苏 靖江 214500)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外治法治疗及护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1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单纯用中药保留灌肠,护理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包蒸热熨,均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并记录下腹疼痛及子宫压痛积分。结果 护理组显效率95.7%,对照组8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下腹疼痛及子宫压痛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包蒸热熨治疗护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较单纯中药保留灌肠效果更显著,可改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盆腔炎性疾病;外治法;护理

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内生殖器(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症的总称,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以往称为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有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初始即表现为慢性炎性病变者[1]。本病较为顽固,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2013-03—2014-10,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包蒸热熨方法治疗并护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46例,并与单纯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并护理3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2]及《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3]制订。①曾有急性盆腔炎病史、宫腔手术史或不洁性生活史等;②下腹疼痛、坠胀,腰骶痠痛,性交痛,白带增多;③子宫压痛,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一侧或两侧附件条索状或片状增厚、压痛,或触及包块;④B超或CT检查提示: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有包块,盆腔积液,子宫增大等。

1.1.2 排除标准 ①盆腔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合并有心、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患者;②肛门、直肠或结肠等手术后,或大便失禁患者;③妊娠期或近期准备妊娠者及哺乳期妇女;④有精神疾患或不愿合作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81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46例,年龄22~49岁,平均(34.2±7.2)岁;病程0.5~7年,平均(3.4±2.5)年。对照组35例,年龄21~48岁,平均(31.5±6.8)岁;病程0.6~7.5年,平均(3.1±2.3)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及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单纯中药保留灌肠。灌肠方药物组成:大血藤20 g,败酱草20 g,蒲公英15 g,丹参15 g,桃仁10 g,桂枝8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延胡索10 g。痛甚者加川楝子10 g、乌药10 g;湿浊带下、有盆腔积液者加白术10 g、茯苓10 g、山药10 g、黄柏10 g;腰痠加川续断10 g、桑寄生10 g;附件有包块者加皂角刺10 g、天花粉10 g、三棱10 g、莪术10 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150 mL,于每晚睡前保留灌肠。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将中药液倒入灌肠袋中,药液温度维持在39~41 ℃。患者取去枕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 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 cm,将细长肛管轻轻插入15~20 cm,15 min内将药液匀速滴入,10 min后改为平卧位,药液至少保留2 h,最好保留6~8 h以上,以利充分吸收。

1.3.2 护理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包蒸热熨脐以下腹部及病患处。热熨方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苍术、黄柏、薏苡仁、延胡索、川楝子各100 g,柴胡、炒枳壳、赤芍药、川牛膝、蒲黄、五灵脂、当归各60 g。上述药物共研为细末备用。操作方法:取上述中药粉末250 g为一份,用20 cm×40 cm的薄棉布袋包后上锅蒸15 min,待温度降至50~60 ℃左右(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准)热熨于脐以下腹部及病患处,上盖保鲜膜,可加用热水袋保温,注意温度适中,以免烫伤。每次热熨30~40 min,每日早晚各1次。热熨完毕药末倒出置于2~8 ℃环境(或置于冰箱)保存,连用1周后更换新药,布袋洗净晾干可重复使用。

1.3.3 疗程及其他注意事项 2组均于月经干净3 d后开始治疗,中药保留灌肠每晚1次,中药包蒸热熨每日早、晚各1次,均14 d为1个疗程,待下个月经周期开始第2个疗程,共2个疗程(2个月经周期)。中药保留灌肠及中药包蒸热熨法操作简便、安全,患者可在家中自行操作。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耐心反复演示,详细讲解保留灌肠及热熨的要领及注意事项,直至完全熟练掌握。同时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外阴部清洁,注意下肢腰部及小腹部的保暖,做好经期、孕期及产褥期的卫生宣传。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经期禁止性交。及时彻底治疗急性盆腔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营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恢复期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护理前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及《中医妇科临床研究》[1]的有关疗效评定标准,采用计分法评价中医证候变化,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并根据积分变化情况判定临床疗效。痊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恢复正常,积分为0分;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2/3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有减轻,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1/3以上;无效:治疗后无改善。显效率=[(痊愈+显效)/例数]×100%。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护理前后下腹疼痛及子宫压痛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护理前后下腹疼痛及子宫压痛积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护理后下腹疼痛及子宫压痛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后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虽不是危重急症,但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导致不孕,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伤害[1]。本病病理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局部血运较差,组织中常常找不到病原体[1]。西医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单纯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甚满意,且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故中医药治疗优势明显[5]。中医古籍中无盆腔炎性疾病这一病名,本病的临床特征可散见于中医学带下病、妇人腹痛、痛经、不孕、癥瘕等病证中。中医学认为,本病为经期、产后及手术后血室正开,体质虚弱,摄生不慎,感染湿热毒邪,治疗不彻底或体质虚弱,病情迁延,致湿、热余邪留恋于冲任、胞宫、胞脉,阻滞气血而成瘀[6]。湿、热缠绵日久,反复进退,耗伤正气,形成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但以血瘀为关键。故治疗时以祛瘀为主,配合利湿、清热、温经、补虚等,标本兼顾,综合施治[1]。灌肠方中大血藤、败酱草、蒲公英清热除湿排脓;桂枝、桃仁通络活血,化瘀散结;五灵脂、蒲黄、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丹参活血调经。诸药合用,共行清热除湿、化瘀散结之功效。使用该方保留灌肠,既可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损伤,又能使药物经直肠黏膜吸收,很快在盆腔弥散,加速盆腔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机体代谢,以利炎症吸收,使粘连的盆腔组织软化分离,最终达到治愈目的[7]。中药热熨方中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柴胡解表退热;黄柏、薏苡仁、苍术、川牛膝清热除湿;炒枳壳、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活血止痛;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当归、赤芍药养血活血行瘀。诸药合用包蒸热熨于患处,借助药力和温热的作用,以达到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蒲公英、黄柏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8];柴胡、薏苡仁、苍术、川牛膝具有解热、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柴胡、牛膝、蒲公英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8];延胡索有显著的镇痛镇静作用[8];五灵脂、当归、赤芍药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全血黏度及抑菌,解痉止痛[8];炒枳壳、蒲黄、川楝子有解痉止痛的作用[8]。因此,热熨方中的中药具有抗菌抑菌,解痉镇痛,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促进炎症吸收作用[8]。护理上,我们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本病顽固、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耐心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积极与其沟通,共同讨论病情及治疗方案,鼓励其坚持治疗,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在治疗中能密切配合,达到更好的治疗护理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组显效率95.7%,对照组82.9%,护理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下腹疼痛及子宫压痛积分均明显降低,护理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9],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本病疗效肯定,临床使用多年[10]。我们在传统的中医保留灌肠基础上加用中药包蒸热熨腹部患处,2种方法结合使用,相辅相成,显著提高疗效,且操作简单安全,患者易于接受,能坚持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1] 肖承悰.中医妇科临床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8-157.

[2]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8-264.

[3] 黄庆道,钟南山.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M].广州:广东省医药管理出版社,2003:15-18.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

[5] 盛骥锋,吴恩新,徐佑娟.以温针灸为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9,27(9):117-118.

[6] 宋玉春.止带方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150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11):31.

[7] 郑雪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6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6):154.

[8] 高学敏.中药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6-460.

[9] 权宁子.肖承悰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7):435-436.

[10] 黎烈荣,谭异伦,张建春.慢性盆腔炎中药口服与保留灌肠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2,4(9):1023-1024.

(本文编辑:李珊珊)

朱吉华(1968—),女,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中医妇产科护理。

10.3969/j.issn.1002-2619.2016.08.039

R711.33;R244;R248.3

A

1002-2619(2016)08-1263-03

2015-04-27)

猜你喜欢

性疾病后遗症盆腔炎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春天的“后遗症”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