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江西省丘陵地区中心村规划编制探索——以南昌县垱上中心村为例

2016-11-09闵忠荣洪亮

老区建设 2016年12期
关键词:村庄规划中心

闵忠 荣洪亮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江西省丘陵地区中心村规划编制探索——以南昌县垱上中心村为例

闵忠荣洪亮

[提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大统等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1]国外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从城市为主乡村附属的传统模式走向城市引领乡村繁荣的新模式才是中心村规划发展的正确趋势[2]。以南昌县垱上中心村规划为例,围绕如何在既定目标和新型背景下打造精品农村社区,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建设优美和谐景观空间从而合理帮建具有良好区域集聚带动能力的中心村,使其成为城乡一体化良性发展运作的良好载体做出了一些探究,以期能对江西丘陵地区的中心村规划编制提供借鉴指导。

新型城镇化;江西省;中心村;规划编制

一、划背景介绍以及中心村定义

(一)规划背景

江西省颁布施行了《2015年度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赣新村发【2015】1号)[3]。其目的主要在于改变江西农村在建设发展方式的粗放、质量提升与规模增长的不同步、城乡空间面貌的日益趋同等问题,力求通过中心村建设使村庄在规划设计、风貌营造、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方面有所改善。做好中心村规划建设工作,既是做好危旧农房改造工作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全面推进中心村规划建设对江西丘陵地区来说势在必行。

(二)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中心村定义

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城乡区域的空间的协调统筹,和资源结构的共享共用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这就对中心村定义提出了新的内涵与要求[4]。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空间作为一个整体,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处于区域核心地位的中心城市而是把更多的关注焦点放在更具发展潜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小城镇和中心村。在实现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进程中中心村将更多承接区域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流动基站和末梢神经的作用。

二、江西中心村建设规划需求

(一)村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江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和传统的传统的城乡建设机制模式成为了日益突出的矛盾。如何通过营造丰富生动的公共空间和绿地;如何合理构建宽敞敏亮的文化活动空间延续其传统生活方式和空间载体,形成精神文化家园。这些都是中心村规划要解决的重要课题[5]。

(二)村庄旅游开发需求

江西丘陵地区众多乡村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丘陵风光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中心村规划应改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策略参考并为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景观营造指导,确定旅游产业发展目标,配套旅游开发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三)村庄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

江西在全国的定位一直是农业大省,但江西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面积比重达78%,耕地总面积4633.7万亩而人均面积低于全国水平。这不仅阻碍了江西农民的增收进程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现代农业在江西的推广。中心村规划应当为为江西推进农业现代化描绘好蓝图。

(四)学术研究需求

中心村是行政村为村域提供服务的有形载体,在各个时期其规划建设都有其新的内涵,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西省丘陵地区中心村如何发挥其城镇化的末梢神经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江西省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合理集聚建设都是有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三、村庄概况:

(一)风景秀丽生态宜人的特色村落

三江行政村属赣抚丘陵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沟渠纵横,河塘星布,年平均降雨量为1523毫米,是个不折不扣的江南“鱼米之乡”。风景秀丽的垱上村既是生态湿地、城市“氧吧”,又是三江镇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垱上村作为三江行政村的中心村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是附近知名的风景秀丽的村庄。

(二)水网密布村塘合一的合理布局

村庄内传统区域坐落在村庄主干道的北侧,传统区域和新建区域通过水塘和道路合理的划分。一条东西向7米宽的乡道贯穿全村,两个水塘和一条小溪将村庄划分为东西两部份,形成了两塘三片的布局形式,村庄格局序列清晰。

(三)阡陌纵横绿浪起伏的田园风光

垱上村拥有374亩高产蔬菜农田以及近150亩水塘。村前水塘围绕波光凌凌,村庄内绿树点点环境宜人,村庄外高产蔬菜田园鳞次栉比,一片忙碌的景象,田园延伸至远处是向北逶迤奔腾的恩江,给人展示了一片美好的田园画卷。

(四)初具规模效益显著的生态农业

垱上村生态农业初具规模,主要以绿色生态的方式种养市面上需求量较大的农副产品,不仅给农民带来了更多收入,也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村委会组织村民成立了垱上村蔬菜合作社,定期推广生态技术,并联合镇里举办了多届三江镇蔬菜节。

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心村规划理念以及技术路线

(一)中心村的规划技术路线

(二)注重“乡愁”的规划理念

村落自然景观资源、物质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是中心村规划重要的理念体现。应该注重乡愁的规划理念。

1.生态优先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规划的一条基本准则更多考虑村庄的生态承载力与发展的关系。在中心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与自然环境整合,融入低碳环保理念,实现村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

本次规划过程中笔者走访了村里的一些村民,了解村民的诉求,更多站在村民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把规划当作外在力量对村庄进行干预建设。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力量帮建生态家园,打造特色村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3.公众参与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心村建设过程中,更多注重公众参与就是要将规划意图与村民进行广泛的沟通,并落实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不搞大拆大建,对需要拆除的住房、设施等,要先征得农民同意,并根据相关标准给予补偿。

4.尊重乡愁

在中心村建设中,继承与发扬乡土文化,应综合考虑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协调性;并与村庄生产发展、村风文明等工作相衔接,借此提升村庄的品质和韵味,将看的见山,望的见水真正体现在规划意图上。

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心村规划的体系构建

(一)强调统筹发展的中心村村域规划

中心村村域规划必须明确开发方向和确定产业分布,将适应以打造“传承农耕文化特色、塑造绿色生态农业”主要规划定位,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特色种养,同时以农耕体验、旅游观光接待为辅。将垱上村打造为“都市人的生态菜园、农事体验游乐园”,成为南昌市南部中心村建设的示范村。

通过对每个自然村的踩点和各项技术指标的衡量将村域体系规划分为中心村和基层村二个等级并对每个等级针对村庄各项用地制定了相应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用地控制要求以期能够精确的分类指导。同时规划考虑各个自然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人口、布局的现状,将三江行政村所有自然村分为集聚发展型、限制规模型和逐步迁并型,针对不同类型提出可行性的建设意见。

(二)尊重村民意愿的建筑整治规划

将村庄所有的建筑物纳入规划整治范围,将村民意愿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并对垱上村整个村庄的建设情况深入摸底,对各个建筑进行编号,统一录入各项建筑信息,制成垱上中心村建筑信息调查表,为整个村庄的规划建设提供详实可靠的规划基础依据。

1.整治规划

建议保留:针对风貌较好建筑以及部分质量较好,与村庄整体风貌没有冲突的其他建筑的措施。在保留现状建筑的基础上,保持对其进行日常维护。

建议拆除:针对与整体风貌有较大冲突的不协调建筑和障碍建筑,破坏原建筑布局和空间形态的建筑,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对建筑实施拆除。

部分修缮:对历史建筑所进行不改变外观特征,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的建设活动。主要为建造室内外设施,同时注重与历史建筑风貌相协调。

2.农房改造利用

随着村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村民物质和精神需求已上升到了一定层次,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何真正体现对居住的导向性考虑,户型设计是最基本的体现。

户型设计:满足基本的居住功能的同时,考虑融合传统文化的建筑元素;体现地域文化的同时,也要布置农资贮存、生产机具放置的空间能够充分满足日常的农事需求;不仅要满足当地的通风和采光需求,更要保障村民居住的舒适性。

立面设计:在考虑建筑风格统一和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在材质、色彩、细部装饰等方面精心推敲,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和体现乡村的自然韵味,风格上以当地现有传统风貌为主,与周边秀丽的水乡风光融为一体,通过构建露台花架营造和谐丰富的居住休闲空间。

(三)注重空间共享的景观环境整治

1.道路及场地空间景观引导

道路空间的共享性设计体现了道路设计的人文关怀更加注重将道路空间作为公共空间的可意向性进行打造[6]。规划在保留村庄东部步行道基础上,在村庄西部进行了适当的营造,沿村庄中心广场设置了一条4米宽的车行道增加了村庄各部分对中心广场的可达性。并尽量做到主干道和主要居住区域分离。同时为了方便到合理停车,规划提高了停车场地的配置标准。

2.沿线空间景观控制

公共空间应该作为景观控制的重点进行设计重塑。[7]规划沿主要道路设置景观廊道做为组织村庄景观的主要轴线,同时在横向道路北边布置一处中心广场作为村庄的活动中心,对不同的空间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方便建设控制引导。

3.重要节点景观设计

节点是构成村庄景观要素的重点,应该采用街巷空间恢复、劳动场景保留与重现、传统建筑空间的梳理与再利用、村庄公共活动场地和村庄整体环境提升等景观整治措施提升村庄格局[8]。同时合理划分村庄功能结构,构建特色农业展示区。针对滨水休闲区做出相应的景观措施以丰富村庄景观展示功能。

(四)绿色生态视角主导的产业发展策略

第一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应用,进一步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态与生活功能,将村庄建设成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具有田园文化内涵的农业休闲观光区。

第二产业:以科学发展、生态发展为前提,以村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积极引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利用垱上村农产品的优势,积极发展各类时鲜蔬菜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业,走生态、环保的发展道路。

第三产业:运用3N(Nature,Nostalgia,Nirvana)旅游开发理念,将垱上村单一的农业为主的经济体系逐步向以生态农业为主,旅游接待同步发展的综合性产业结构转变,实现“秀美、新居、宜业”的生态旅游村。

六、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规划建设的重点不仅仅是区域的中心城市也包含小城镇和中心村,注重中心村在农村区域的集聚带动作用,结合新城镇化大背景合理编制中心村村庄规划。江西丘陵地区有其独特的一些特点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将会成为优势,通过利用自身优势构建中心村规划体系建设和谐统一的村庄关系,发挥好这一根末梢神经的作用对于建设和谐农村社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R].北京:2012.

[2]吴良镛.关于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城市、人居环境[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3]2015年度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赣新村发【2015】1号.

[4]葛丹东,华晨.论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技术策略与过程模式[J].城市规划,2010,(6).

[5]郐艳丽,刘海燕.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探讨[J].规划师,2010,(6).

[6]赵之枫,范霄鹏,张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村庄体系规划研究[J].规划师,2011,(1).

[7]罗宏翔,哈颖.乡镇撤并与农村空间结构优化[J].财贸经济,2005,(4).

[8]王富更.村庄规划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6,(3).

[责任编辑:邵猷芬]

闵忠荣(1963—),男,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洪亮(1991—),男,江西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2015级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46)

猜你喜欢

村庄规划中心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村庄,你好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
村庄在哪里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