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产地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19种黄酮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2016-11-08赵胜男李艳荣李守拙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赤峰黄酮类黄芩

赵胜男,李艳荣,李守拙

(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河北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承德 067000)

不同产地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19种黄酮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赵胜男,李艳荣,李守拙△

(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河北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承德067000)

目的:以黄芩中19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比例为指标,考察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的差异,为黄芩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C-C18柱(4.6mm×250mm,5☒m,Agilent)、梯度洗脱方法进行色谱分离,以面积归一化法分析赤峰、山东野生和不同栽培期黄芩中19种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赤峰、山东野生黄芩和栽培黄芩均含有19种黄酮类成分;野生黄芩与不同年份的栽培黄芩以及不同地区的黄芩比较,19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比例均有明显差异。结论:药材中成分的含量比例和产地均应作为中药质量控制的环节。

黄芩;含量比例;面积归一化法;差异

黄芩为传统常用药材,一直以野生为主,但近年来黄芩的用量不断增大,野生黄芩资源越来越少,市场上已经供不应求,因此栽培黄芩逐渐代替了野生黄芩。但有报道显示[1-2],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在化学成分和药材性状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影响临床用药以及处方用量的把握。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面积归一化法,以本课题组前期[3]通过液相质谱联用技术确定的19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比例为指标,探讨野生黄芩和栽培黄芩的差别,以期为黄芩药材来源的稳定性、临床用药以及全面控制黄芩药材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实验材料

1.1仪器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DAD检测器,Agilent Chemstation System色谱工作站(美国安捷伦公司),梅特勒-托利多AG245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1.2材料药材: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药材采自河北赤峰与山东地区,其中赤峰栽培黄芩分别为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山东栽培黄芩分别为一年生、二年生,且在居群取样的基础上采集黄芩。药材产地由课题组人员亲自考察,且药材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世良研究员鉴定为正品黄芩。

对照品:黄芩苷(批号:715-9506,纯度>99%),汉黄芩素(批号:111514-200403,纯度>99%),黄芩素(批号:111595-200604,纯度>99%),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千层纸素A(批号:20091124,纯度>99%),白杨素(批号:090518,纯度>99%),汉黄芩苷(批号:20090319,纯度>99%),上海顺勃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TC-C18柱(4.6mm× 250mm,5☒m,Agilent);乙腈与0.1%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5min乙腈21%,5-12min乙腈21-22%,12-30min乙腈22-30%,30-50min乙腈30-58%);柱温: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6nm;进样量:10☒l。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量对照品黄芩苷3.50mg、汉黄芩苷1.92mg、黄芩素2.05mg、千层纸素A 2.02mg、汉黄芩素3.88mg、白杨素2.82mg,分别置于1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取1ml各种对照品溶液分别置于10ml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分别制成黄芩苷溶液浓度为35.0mg/L、汉黄芩苷溶液浓度为19.2mg /L、黄芩素溶液浓度为20.5mg/L、千层纸素溶液浓度为20.2mg/L、汉黄芩素溶液浓度为38.8mg/L、白杨素溶液浓度为28.2mg/L的对照品溶液。

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量黄芩粉末0.25g,置平底烧瓶中,精密量取溶剂(水:乙醇:乙酸乙酯:冰醋酸50:49:5:1)25ml,加热回流90min,静置,取上清液过0.45☒m滤膜,即为供试品溶液。

2.419种黄酮类成分的确认前期已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和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确认了黄芩中19种黄酮类成分,以数字1-19代表,色谱图见附图[3]。

附图 黄芩的指纹图谱

2.5方法学考察

2.5.1精密度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每次进样10☒l测定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白杨素的峰面积,RSD分别为0.63%、1.33%、0.60%、0.61%、0.43%、0.72%,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5.2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样品6份,按2.3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10☒l,测得6种组分的峰面积值,RSD分别为0.68%、1.68%、0.98%、1.02%、1.32%、1.09%,结果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5.3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8、12、24h测定,测得6种组分的峰面积值,RSD分别为1.09%、1.86%、0.89%、0.82%、1.24%、1.12%,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h内稳定。

2.6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比较

2.6.1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比较:取山东、赤峰野生和栽培黄芩,每批20株,按照2.1的色谱条件、2.3的制备方法操作,得到HPLC图后以面积归一化法得到19个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比例,其中栽培黄芩取平均值,结果见附表。化学成分组成:野生黄芩、栽培黄芩均含有19种黄酮类成分;19种成分的含量比例:赤峰、山东地区野生黄芩与不同年份的栽培黄芩比较,19种成分的含量比例均有明显差异。

附表 黄芩样品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比例(%)

2.6.2不同产地黄芩比较:赤峰和山东地区二年生栽培黄芩19种黄酮类化学成分,3、4、9、10、17、19号的含量比例差异较大;赤峰和山东地区野生黄芩比较,19种成分的含量比例均有明显差异。见附表。

3 讨论

研究者们一直以黄芩苷单一成分或者是几种成分的含量来判断黄芩的质量,认为成分的含量越高,黄芩的质量越好。但中药是一个复杂体系,体现了多组分、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这就要求学者们应该从多个化学组分、以及多个化学组分与含量的关系入手,不应固守单一或几个组分含量越高、质量越好的思想。本研究显示,赤峰一年生栽培黄芩5号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比例最高,是赤峰野生黄芩的2倍以上,但从植物的生长期看,一年生黄芩还没有生长成熟。因此提示,不能以一种成分的含量作为控制中药质量的标准。

虽然目前有许多学者认为可以用栽培黄芩代替野生黄芩,但本研究结果显示,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不同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比例存在明显差异,提示栽培与野生黄芩的药理药效作用可能会有所不同。黄芩为传统中药,许多古方记载的关于黄芩的用法用量多指野生黄芩,如果用栽培黄芩代替野生黄芩,应注意处方中黄芩的用法用量。并且,本研究还发现不同产地的黄芩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比例也存在差异,提示黄芩的药材产地也应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1]李韦,李化,杨宾,等.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化学成分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2):1425-1428.

[2]付桂芳,冯学锋,格小光,等.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11):23-27.

[3]赵胜男,李艳荣,申川川,等.黄芩药材不同取样部位指纹图谱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4):284-286.(收稿日期:2016-04-05)

(基础医学栏目编辑:陈志宏)

COMPARATIVE STUDY ON 19 KINDS OF FLAVONOIDS INWILDAND CULTURAL SCUTELLARIAE BAICALENSIS GEORGI FROM DIFFERENT REGIONS

ZHAO Sheng-nan, LI Yan-rong, LI Shou-zhuo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Hebei Key Laboratory of Research and Exploi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e Medical College, Hebei Chengde 067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al and wild Scutellariae baicalensis Georgi from different region and at different harvest time by using the content ratio of 19 kinds fl avonoids as index, and provide basis for quality control of Scutellariae baicalensis Georgi. Methods: The components in Scutellariae baicalensis Georgi was separated by TC-C18column (4.6mm×250mm, 5μm, Agilent) and gradient elution; The contents of 19 kinds fl avonoids in cultural and wild Scutellariae baicalensis Georgi from Hebei Chifeng and Shandong at different harvest time was analyzed by area normalization method. Results: Cultural and wild Scutellariae baicalensis Georgi from Hebei Chifeng and Shandong all contained 19 kinds of fl avonoids. The contents of 19 kinds fl avonoids in wild and cultural Scutellariae baicalensis Georgi at different harvest time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Conclusions: The content ratio and origin should be used as quality control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Content ratio; Area normalization method; Difference

R282.4

A

1004-6879(2016)05-0365-03

* 河北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赤峰黄酮类黄芩
赤峰学院学生书法作品
赤峰学院教师书法作品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黄芩的高产栽培技术
MS-DAIL联合MS-FINDER鉴定中药黄酮类化合物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黄芩使用有讲究
HPLC法同时测定白梅花中6种黄酮类成分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黄酮类化合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