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排球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2016-10-31石松源

运动精品 2016年12期
关键词:排球比赛课余排球

石松源 张 丽

(1.兰州理工大学体育部,甘肃兰州730050;2.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排球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石松源1张 丽2

(1.兰州理工大学体育部,甘肃兰州730050;2.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甘肃兰州73007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甘肃省5所高校课外排球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学生技术掌握较差、缺乏教师指导、场地器材受限、学校重视程度不足。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改善措施:改革教学理念、积极引导、重视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筹划多种多样的校园竞赛。同时也为排球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其作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排球;高校课外体育;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热情的不断高涨,我省体育事业得到的极大的发展。大学生篮球联赛、大学生足球联赛蓬勃发展,掀起了高校体育运动的高潮。然而当前排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国际排联和中国排球协会致力于发展“大众排球”和“排球进校园”活动,其旨在扩大排球人口,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与排球运动。作为开展学生排球运动的最后一站,普通高校起着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课外排球活动的广泛开展,有助于学生排球兴趣和体育意识的培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甘肃5所普通高校(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学生(非体育专业)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教师问卷16份,回收16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6份,有效率100%;发放学生问卷350份,回收334份,回收率95.42%,其中有效问卷327份,有效率93.42%。

1.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和文件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厚实的理论支撑。

1.2.3 访谈法 对上述5所高校排球教师进行相关问题的访谈。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数据运用EXCEL 2010和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理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甘肃省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排球活动的因素

2.1.1 缺乏教师指导

图1 影响甘肃省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排球活动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不经常参加课外排球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图1可以看出,缺乏教师指导,成为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排球活动的首要因素。原因在于普通学生通过排球课的学习,只是粗略的掌握了排球的基本技术,而场上如何换位、如何合理的安排出场人员就显得力不从心,经访谈也得知,大部分学校对课外排球活动由学生自发组织,缺乏必要的管理与指导。

排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运动,对于初学者尤其需要教师或同学的指导。在课外排球活动中,参与者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技术指导、战术布置和排球知识的传授。希望在获得身心愉悦的同时,掌握较为规范的排球技术、能够掌握排球的基本战术方法。通过调查发现,老师很少在课余时间对普通学生进行技术指导,且很少举行普通学生能够参与的校内比赛。

2.1.2 场地器材受限

49.1%的学生认为受运动场地、设施器材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参加课外排球活动。所调查的几所高校排球场地均为室外场地,受雨水、气温、灯光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而且在调查的5所高校中,2所高校排球场外没有适当的挡网,学生捡球花费了太多的气力,2所高校仍为水泥地面,且年久失修,场地坑洼不平。虽然近年来我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经费的投入情况比以前有所改善,但高水平的、普通学生能够使用的场馆太少,无法满足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排球项目本身为室内项目,在室外开展容易受到刮风、寒冷、暴晒的影响。

2.1.3 学校重视程度

17.5%的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得不到学校的重视,排球更是如此。表现在学院体育活动得不到应有的经费支持,甚至不能给予时间上的保证。自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颁布以来,学校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和应有的对待,但走访发现,课外体育并没有明显的改观。表现为:各项目校代表队并没有系统的规划;参与课外指导和训练的教师并没有体现其工作价值;并没有将场地开放、训练经费、器材设施等问题很好的解决;学校体育场地并没有高标准的建设。

2.1.4 学生自身因素

图2 大学生不经常关注校内排球比赛的原因

受运动技术水平的影响,45.6%的学生不经常参与课余排球运动。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排球运动本身技术性较高,仅仅通过一学期或更短时间的学习很难掌握其技术要领,很难在短时间通过排球比赛中体会排球运动的乐趣,而我们的中学体育教育缺失太多,很多基础的体育技能都没有让学生在应该掌握的年龄掌握;另一方面,排球课堂教学多以应试教学为目的,学生对某个考核内容练习较多,所学技术仅仅能用于考试,在比赛中球速加快很难较好的控制球,比赛回合少,缺乏精彩性,使学生难以体会到排球运动的乐趣,参与积极性自然不高。除此以外,对项目本身不感兴趣、学习任务较重也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外排球活动的因素。

除此以外,通过对校内排球比赛的关注调查可以发现,没兴趣、没时间是接近50%的学生认为没有关注校内排球比赛的原因,这个结果也比较符合当前大学生注意力较为分散,校内没有较为统一的课外活动时间的现状。校内各项体育竞赛如何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需要每个体育工作者思考。

2.2 对策分析

2.2.1 改革教学理念,加强课堂内外的有效衔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排球活动

首先,改革教学理念。排球之父威廉·摩根曾说:“排球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是人们从事体育锻炼的手段,是人们获得愉快的手段,我谨希望人们永远喜爱,长期参加这项活动。”因此,要加强课堂内外的有效衔接,使学生能够达到在课内学技术、在课余时间能够运用技术的有机促进。其次,优化当前的考核评价办法,将单一的技能测试改为课余俱乐部的参与程度,参与次数。通过课余俱乐部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余排球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校课余排球俱乐部的主导作用,既可以保持排球教学与课外排球锻炼的连贯性和统一性,也使学生的锻炼系统化。同时适当地提供物质奖励,鼓励大学生参加“排球俱乐部”,并在每一学期,对在俱乐部中有出色表现、运动成绩优良的成员、设立“奖学金”或“优秀证书”。此外,学校可再设“学校体育工作贡献奖”,用来激励在课外排球锻炼中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突出贡献的教师、指导员和学生骨干等。

2.2.2 发挥竞赛杠杆作用,组织和举办各层次的排球竞赛活动

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可以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要创造条件增加学生的排球比赛经历。如进行九人制排球比赛、四人制排球比赛、男女混合排球比赛、教学小组的排球比赛、班级之间、宿舍之间的各种比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加学生的比赛经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要增加高水平排球队、大型排球比赛与普通学生交流的机会。创造条件承办大型赛事,可以使学生与排球队同呼吸共命运,为其喝彩加油,通过比赛,将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友爱精神和强烈的爱校精神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使学生的爱校激情得到空前的激发和释放,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凝聚力。此外,在竞赛组织方面,要加强裁判队伍的培训完善裁判形象、做好排球竞赛的组织与管理,并在赛前赛后及时的报道宣传,营造一个积极的比赛氛围,最终满足大学生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体验感。

2.2.3 发挥体育骨干力量,成立学生排球社团,促进学生排球工作的开展

充分调动排球骨干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立排球社团、排球俱乐部、排球协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排球活动。体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要对社团、协会的活动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并开展排球裁判的培训,竞赛组织的辅导。最终能够将学生参加课余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校园课余排球活动,将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2.2.4 以《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为指南,改善校园体育场地设施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明确指出: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器材等基础条件符合配备、安全和质量标准,能够满足学校体育工作需求,完善配备、管理和使用等规章制度。经常维护体育场馆,及时更新、添置易耗、易损体育器材。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通过改善和提升体育活动空间条件,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活动场所,吸引学生参与课外排球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1] 杨铁黎,宋尽贤.关于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0):203-212.

[2] 杨涛.山东省重点中学课余训练保障条件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4(3):37-38.

[3] 杨再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0):62.

[4] 程亚飞.河南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D].河南大学,2006(5):23.

[5] 韩鲁安,周元.浅论竞赛制度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12(3):38-42.

[6] 杨烨,倪京帅.上海市中学竞技体育竞赛组织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2):25-28.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Volleyball Activities of College Non-professional Sports Students in Gansu

SHI Songyuan,etal.
(Lan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anzhou 730050,Gansu,China)

石松源(1981-),甘肃定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排球比赛课余排球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论排球比赛中的节奏控制
排球比赛中技术动作易产生错误的原因及分析
试析影响排球比赛水平发挥因素的心理训练
浅议排球运动员赛前不良情绪的表现形式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
咪咪曲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在课余愉快地进行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