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新起点、新高度”
——对职教体育教学改革的审视

2016-10-31韩孟孟秦春林

运动精品 2016年12期
关键词:职教体育课程

朱 赛 韩孟孟 秦春林

(1.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南通 226010;2.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南通 214046)

“新时期、新起点、新高度”
——对职教体育教学改革的审视

朱 赛1韩孟孟2秦春林1

(1.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南通 226010;2.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南通 214046)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站在“新时期、新起点、新高度”上审视当下的职教体育课程,发现亟待改善和提高的地方很多。“十二五”以来,职业院校为各行业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释放的人才红利,有力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确保将来能够为社会创造贡献的学生们在校期间身体素质的提升和改善,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而体育教学在这一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职教;体育教学;改革

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1]。“职业教育活动周”于每年5月第二周举行,首届主题是“支撑中国制造 成就出彩人生”。李总理的这一番批示,既表明了政府近年来对我国各类职业教育的重视,又对当前的职业化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

上到国家政府部门、下至地方机关组织将未来中国飞速发展的目光聚焦于炙手可热的现代职业化教育,因此,能否确保培养出合格的、适合当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职业院校教育关键。然而,职教学生们在校期间的身体素质的提升和改善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关。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实际,在学校现有体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深化职教体育课程改革,探索一条适合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实践道路迫在眉睫。

1 人类亟需健康生活

根据戈登·杰森博士统计,过去20年,美国肥胖症每年导致约30万人死亡,已经达到了“危机性流行病”的比例标准。(BMI指数≥30.0被判定为“临床性肥胖”)。“社会在不断进化,人类在日趋退化”为主题的三幅漫画,如图1-3所示,揭示了这一现象是不良生活方式加之缺乏足量体育锻炼所致。然而,这一“病症群”正如瘟疫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蔓延,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据“国民体质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各级学校中,近25年学生体质持续下滑。除心肺耐力持续下降外,肥胖和近视率不断升高[3]。较之2000年,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近50%,城市男生肥胖达1/4;青少年近视率也从20%增长到31%。

注:体脂指数(BMI--Body Mass Index)是评估体重与身高比例的参考指数,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即:BMI=Kg/m2。

图1

图2

图3

2 体育与教育以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从亲身参加了古代奥运会的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到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都坚定“体育有助于塑造纯洁和高尚的品格,也应该承担起这份教育的责任”。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说“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的目标”;罗格说“体育就是教育,这是我们的责任”。因此,体育领域内的改革归根结底是为教育改革服务的[4]。

此外,近现代体育与人们的基本需求息息相关,例如:人的衣、食、住、行、医、教和生活环境均与体育密不可分。

衣——运动服装,结构制衡;

食——食动平衡;

住——运动友好型社区;

行——几乎就是体育,用进废退;

医——运动就是医疗,防治疾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教——不能缺少体育,体育是教育的托举之力量;

生活环境——体育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低碳环保;

因此,国际上也曾提出诸如“运动就是医疗”“运动拯救人类”等箴言。

3 职教体育课程的现状简析

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状况呈现稳步下降态势,虽然各级学校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集思广益,已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但其下降趋势仍在延续,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在学生视力不良比率上升、平均体重增加、而耐力素质普遍下降等不利局面下,国内校园还发生学生长跑猝死事件,更是引起社会对广大学生体质情况的广泛关注,此类极端事件的发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学生体质状况已经到了一个令人堪忧的境地,需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及每个高校体育工作者警醒,并积极作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应该看到,无论是学生平均体重上升、还是速度、耐力等与健康相关度较高的指标下降,均与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运动总量不足呈正相关。以笔者工作单位的具体实际为例,我校女生偏多,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各地学校狠抓学生基础课业成绩,忽视体育锻炼,为数不多的体育课还经常被复习课或重点考试科目学习所取代,就算是上课也多数为所谓的“放羊式”自由活动,女生们怕晒、怕苦、怕累,常常选择阴凉底下席地而坐,静等下课[5]。久而久之,形成了体育课就是用来休息等不良思想,在进入职教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正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在学生已形成的传统体育课思维面前一时间不易被大家所接受。若想解决学生身心健康问题,扭转这一群体整体体质健康状况不断下降趋势,转变学生对待体育课堂的态度和思想观念,针对学生群体实施合理的运动负荷干预则是科学合理的必然之选。

4 职教体育课程改革的路径初探

“十二五”以来,职业院校为各行业输送近5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释放的人才红利,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因此,确保这一批批将来能够为社会创造贡献的学生们在校期间身体素质的提升和改善,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而体育课程在这一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站在“新时期、新起点、新高度”上审视当下的职教体育课程,可见亟待改善和提高的地方仍旧很多。

4.1 职教体育课程评定中引入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

我国于1980年代开始引入ISO9000标准,实施后,对提高我国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服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ISO9000标准不仅适用于工业企业,还适用于教育管理部门。这对改变我国职教院校的传统教育理念,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提升院校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增强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均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ISO9000标准体系内各单元和子目标的重要性,设立不同的权重和评定细则帮助建立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是其基本要求。要对体育教育的各项教学活动作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包括教师岗位职责、工作行为规范、体育课程达标标准、体育教材内容设置、考生考试纪律、体育器材设施设备使用和管理规定、学生在校行为守则、体育教材大纲编排、教师体育课程安排、课堂教学、体育课程进度安排、体育教学软件及数据库建设管理使用等。每一项具体活动目标都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并有相应的推进督导措施,切实保证各个教育活动单元和子目标都能较好完成。

4.2 体育教学中贯穿生活教育、生存训练,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

相信多数人至今不会忘记汶川、玉树地震以及上海高楼火灾中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反思,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加强学生的生活教育和极端时刻的生存训练。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日本。例如:2011年日本特大地震岩手县赤浜小学三年级某班35人,慌而不乱、镇静应对,有序撤离,完好无损。在采访中了解到,学校教师会不定期开展面对地震、海啸、火灾等可能随时发生的灾害临时应对能力,将每一次演习都当做是真实现场。这样一来,学生们假如某天真正遇到灾难,才有可能争取更多生还的希望。

在日常体育课程中,可以开展以下生活教育和生存训练:

(1)煤气泄漏怎么处置?

(2)遇贼盗怎么防卫和格斗?

(3)观赛突然挤踏如何防踏伤?

(4)遇溺水如何救护?

(5)女生遇强暴如何防卫反抗?

(6)遭遇自然灾害逃生或互救。

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对今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参考观点

前一轮新课标的建立,从指导思想至内容体系和评价标准,主要放在转变理念方面。今后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应弱化理念、强化体育教学的实际效益和质量。

(1)指导思想上,明确“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这是基于近年出现的特大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对学校教育和体育提出挑战,务必要重视生活教育和生存训练并纳入新一轮的体育教改中。将体育作为今后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体育教学改革的组织教法是多元的,要注重过程,更重要的是用结果来检验,学校体育的结果应回归到三张表上。即:

学生每学年体质健康提高的曲线上;

学生的体适能和健康达标的曲线上;

学生文化成绩提高方面的曲线上。

(3)有关体育课程评价方面,突出“四”字要求

汗(有节奏的负荷);

笑(苦中作乐);

技(掌握动作);

情(和睦的人际关系)。

(4)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上,要逐渐演变为学习型、研究型老师

针对中国近五十多万体育老师知识结构不完整、知识体系不完善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比如:体态偏胖、营养过剩群体;体态消瘦、营养不良群体;运动量大,运动习惯养成群体;运动量小、运动积极性不高群体等,应该能有针对性开具“两个处方”,即:“运动处方”和“营养处方”。

作为“家长播种希望、孩子收获成功”的职教学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改善既关乎学生自身的健康,也利于学校日后的良性发展。学生唯有通过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切实改善身体素质,才能为日后真正走入社会工作、承担社会职责保驾护航。

[1] 姚文峰.英国职教改革中政府权力与干预路径[J].高教探索,2014,03.

[2] 李霞,阎泽.天津职教改革试验区国际交流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08.

[3] 卢元镇,张新萍等.2008年后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准备[J].体育学刊,2008,02.

[4] 杨桦.深化体育改革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1.

[5] 姚柱.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6.

[6] 陈丽波.现代职教体系下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The new era,a new starting point,new heights"--a survey on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ZHU Sai,etal.
(Nantong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health schools,Nantong 226010,Jiangsu,China)

朱赛(1989-),江苏徐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职教体育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我们的“体育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