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的可行性研究

2016-10-22马建国谈尊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排球场排球裁判

马建国,谈尊红

(1.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2.滁州市解放小学,安徽 滁州 239000)

安徽省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的可行性研究

马建国,谈尊红

(1.滁州学院体育学院;2.滁州市解放小学,安徽滁州239000)

文章主要对安徽省四所本科院校开展排球运动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对影响安徽省本科院校间开展排球联赛的意义和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论证了安徽省本科院校间开展排球联赛的可行性.研究得出:安徽省已积累了一些开展本科院校间排球比赛的经验,具有组织开展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的现实基础和良好群众基础;安徽省各本科院校具备组织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场地条件,拥有一批较高水平的排球裁判,各院校已有相关课程进行普及,以及各种排球赛事成功经验,证明了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是可行的.同时,就相关问题给出了一定的建议与对策.

安徽省;本科院校;排球联赛;可行性

1 前言

排球联赛作为一项推动大学生排球运动发展的赛事,应该将发展群众高校排球运动提高到与竞技高校排球运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促进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排球联赛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高校排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而且能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全方面地扩大排球人口最终促进我国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联赛能否顺利举办并且良好的发展下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徽省本科院校在排球项目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在竞技制度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缺陷,制约着排球运动的发展.项目的发展与竞赛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完善和发展关系,因此安徽省要大力提高本科院校排球运动水平,以赛制改革为突破口,充分发掘本科院校体育潜力.本文旨在对举办安徽省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在了解和掌握本科院校之间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分析举办安徽省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的可行性,并找出目前影响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举办的主要因素,为有关管理部门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划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的蓝图、试行和推广联赛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所有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巢湖学院、滁州学院四所高校进行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系统查阅1998-2014年出版的中文体育类学术期刊,有针对性的重点查阅了有关我国及安徽省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相关资料.并检索中国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库、维普期刊网、中国体育信息网、安徽高校网、排球联盟网等网站,力求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为本研究提供大量的理论及方法依据.

2.2.2专家访谈法

在2014年通过参加“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高校部排球比赛”时,访谈了大学生体育协会排球分会的领导及专家,当面访谈了6位高校排球教师.

2.2.3问卷调查法

本人对安徽省安庆师院、安徽科技学院、巢湖学院、滁州学院四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共发放教师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发放学生问卷400份,回收380份,有效问卷380份,回收率95%,有效率95%.

2.2.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有目的的数理统计分析,以期获得本研究有价值的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支撑.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开展安徽省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的意义

3.1.1开展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徽省大学生的排球水平

根据对多位专家的访谈后总结得知:近年来,安徽省本科院校排球竞赛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组织领导,校内及校际间排球竞赛活动开展随意性很大,各高校排球队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整体水平都不高,学校领导应加强对这方面的组织与管理,增加排球赛次数,通过“赛”来促进高校排球队的训练,通过“赛”来促进学生的主动,通过“赛”来促进学生的不断反思,从而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让大学生排球训练氛围活跃起来,推动高校排球水平的发展,为我国高水平排球的发展储备后备人才.

3.1.2开展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可以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高校有开展排球运动的良好基础,而组织大学生排球联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大学生休闲体育的需要,提高其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排球运动可以影响大学生参与者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在长期练习与参与中提高其综合素质.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积极投身排球运动、宣传排球运动,从而在校园内形成排球运动热点,使排球成为校园体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使排球运动的到顺利开展和蓬勃发展,丰富了校园文化体育生活,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3.2安徽省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的可行性分析

3.2.1开展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的群众基础

安徽省是高等教育强省,拥有1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是否具有开展大学生排球联赛的良好群众基础,是能否顺利开展高校间的排球联赛的重要条件.笔者对四所院校的大学生对排球的喜欢程度做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人很喜欢,38%的人比较喜欢,19%的人一般喜欢,11%的人比较不喜欢,6%的人很不喜欢,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都是因为感兴趣才参加排球运动的,而对排球运动不感兴趣的学生只是极少数.

大学生排球爱好者普遍认为排球是一项伤害性小、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锻炼价值,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吸引着众多学生积极参与.现代大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需要,还想通过这一运动给自己的业余生活增添乐趣结识更多的球友.

参加排球运动的首要动因是消遣娱乐,占调查总人数的45%,还有部分同学是为了锻炼身体,调查总人数20%;剩余部分同学是为了社会交往、陶冶情操和其他动机,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15%、10%、10%.

3.2.2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场地条件

排球场地是开展排球运动必不可少的条件.随着安徽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本科院校内体育场馆建设的投资逐渐增多,排球场地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对安徽省本科院校排球场地的数量和质量现状中调查了解到,安徽省内大部分高校都拥有一定数量的排球场,其中,安徽师范大学拥有12片室外场地和4片室内场地,安徽科技学院20片室外场地和1片室内场地,巢湖学院排球也拥有12片室外场地和6片室内场地,滁州学院拥有5片室外场地和1片室内场地.这些室内排球场可以为联赛决赛提供场地设施,解决恶劣天气问题,并方便现场电视转播.

在对安徽省本科院校排球场地的主要用途的调查中,通过对4所高校排球场地的主要用途这项调查排序来看,目前安徽省高校排球场地的用途主要有:排球教学、排球队训练、排协活动、排球比赛、教师活动等.学校排球场地主要以排球教学为主,其次是排球队训练和排协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其实也是体育课堂的延伸,学校应该鼓励本校师生参与到排球运动中去,促进本校排球运动建设.

3.2.5排球裁判

由于安徽省重视排球运动的发展,多次举办大型的排球比赛,目前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水平的排球裁判,足以胜任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的开展工作.

安徽省本科院校排球教师所持裁判证人数及等级统计

安徽师范大学排球教师有8人持有裁判证,其中有4位是国家一级裁判;安徽科技学院排球教师有7人持有裁判证,其中有3人是国家一级裁判;巢湖学院持有裁判证的5名教师都是一级裁判;滁州学院排球教师持有裁判证有8人,其中3位教师是国家一级裁判.说明我省本科院校排球教师大都是较高水平的裁判,为安徽省排球联赛的承办及执法提供了人力资源.

3.3影响安徽省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举办的主要因素

3.3.1教练员水平因素

在排球联赛的举办中,教练员的综合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教练员是一个球队的灵魂,在培养优秀运动员队伍中起主导作用,是整个训练、比赛过程中的策划者和控制者,是高校排球运动中极为重要的能动因素.根据调查和专家谈话中了解到,安徽省本科院校排球教师,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从事专业训练的时间较短,缺乏从事高水平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没有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业务能力还远远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运动训练的要求.因此,在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教练员必须具备很高的业务素质才能较好地调控训练、比赛过程.

3.3.2学校行为因素

学校行为是影响排球联赛举办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重视程度.有研究表明,在高校体育运动中排球运动其他球类运动的影响力相比逐渐下降,而排球运动的投资相对其它运动项目来说又比较大,这使得学校对排球运动的支持力度逐渐下降,对排球运动场地、器材的投入也逐渐减少,这严重影响力排球运动高校的开展.

3.3.3自身发展因素

排球运动是一项隔网对抗性项目,其技术主要由排球的准备姿势,排球的移动技术,排球的传、垫、扣、发和拦网技术组成,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一定的身体素质要求.排球比赛规则要场上每组队员只能击球三次,这跟其他运动相比降低了队员触球的次数,在三次击球中又要求队员之间的积极配合,具有高度的集体性的游戏.由于自身的特点,使得排球运动在安徽省本科院校开展现状不易乐观.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安徽省已积累了一些开展排球联赛的经验,具有组织开展本科院校排球联赛的群众基础,具备组织高校排球联赛的场地条件.

(2)安徽省有邻省排球比赛成功经验的启示,拥有一批较高水平的排球裁判,为排球联赛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3)制约安徽省本科院校间开展排球联赛的主要因素有:教练员水平、学校行为因素及排球自身发展因素等.

(4)安徽省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的开展促进了各高校排球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推动高校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4.2建议

(1)在安徽省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举办的初期,应以经济投入为主,加大排球运动宣传力度,吸引媒体宣传,吸引赞助,多渠道获取资金,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联赛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大力推广排球运动知识,提高学校领导对排球运动的是程度;加强校园排球文化建设,增加课余活动时间;加快排球场地的建设,提高场馆设施的利用率;加大排球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

(3)教练员水平是影响本科院校间开展排球联赛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把提高教练员水平和素质作为建设的重点之一,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要不断完善教练员的培训制度.

(4)各高校在比赛前期,应多组织与外省高水平排球多打友谊赛,通过比赛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我省排球队的整体水平,增强比赛的激烈氛围.

(5)可以吸取国内外排球联赛的成功经验,比赛尽可能采用主客场制,各个参赛高校至少能有一次的主场机会.

〔1〕吴明瑜.当前我国学校排球运动状况的思考[J].中国排球,1996(03):35.

〔2〕周战伟,张振东,张涛.从NBA、CUBA看大学生排球联赛的举办前景[J].体育科研,2001(03):16-18.

〔3〕龚德贵.中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与后备力量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1(02):60-62.

〔4〕吉建秋,陈颖川.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规范化运行的体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2):239-241.

〔5〕龚德贵.我国排球职业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68-70.

〔6〕金晓阳.关于我国大学生业余排球联赛运作的现状调查及其发展展望[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05):65-67.

G807

A

1673-260X(2016)09-0086-03

2016-04-22

滁州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间排球联赛可行性研究”(2014qd088)

猜你喜欢

排球场排球裁判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天津市中学课余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裁判中存在“唯一正解”吗*——对《司法裁判中的道德判断》的批判性研读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法律裁判中的比较推理
郑州市部分高校排球场地现状调查研究
皖南高校课外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