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业类课程对学生创业的影响
——以天津市6所高校为例

2016-10-22王小琼杨静慧尹维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天津设置大学生

王小琼,杨静慧,戴 媛,刘 磊,尹维娜

(天津农学院 园艺园林学院,天津 300384)

高校创业类课程对学生创业的影响
——以天津市6所高校为例

王小琼,杨静慧,戴媛,刘磊,尹维娜

(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天津300384)

以天津市6所高校为例,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课程设置、学生参加创业课程概况和创业类课程对学生的帮助程度.结果显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占45.6%,各年级之间差异不大.天津大学一、二年级和天津城建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对创业类课程了解程度最高,天津理工大学学生了解程度最低;大四学生创业课程参与人数最多(天大学生除外),说明各高校在学生毕业前加强了创业培训;50%学生认为创业培训课程对创业有较大帮助.相关性分析显示:创业类课程设置与课程参与程度、创业课程对学生的帮助水平相关性分别高达0.761、0.599,为极显著相关.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与对学生创业的帮助水平、学生的创业意愿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3、0.433.建议,政府和学校优化创业类课程设置体系,并加大相关的师资投入.

创业教育;创业课程;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在诸多的调查研究中已经得到详细分析和论证[1],而政府在这一形势下,不断出台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社会经济要发展,人才的能力层次需要提高和转型,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完善产业结构,同时还能以创业拉动就业,发挥人才个性化优势,由“找饭碗”到“造饭碗”.2010全球创新型经济高层论坛上,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教授指出,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不足2%,而欧美的这个比率达到20%-30%,同时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偏低,约为1%.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创业教育待完善,大学生创业知识储备不足,在校无专业培养,创业能力薄弱,实践经验不足,也不了解相关政策法规[2].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爱好结合,通过努力创造出自己所预期的价值[3].大学生创业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学校和各界的支持和鼓励,在创业门槛、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创业资金的来源等多方面给予帮助[4,5].

何谓创业能力?温世仁认为创业能力至少具备五个条件,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组织能力、理财能力和资金[6].通过适当的课程教学可以使其具备创业精神、能力等,协助其开创新事业与创业、经营成功等[7].优化设置高校创业课程,可引导、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倾向需求和可行性,为大学生创业的创造条件,有效的辅助大学生创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需求,单一课程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必须通过多种课程设置才能达到[8].我国创业教育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部分商学院的MBA课程中有体系化的设置,大部分学校则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少数开设了相关必修课程;中国高校创业课程开设的数量少,课程结构单一、覆盖面窄,缺少适合本土学生的教材[9].创业课程与当下大学生创业发展的需求是否契合,是否符合大学生的需求,创业课程面临的现状等问题都是我们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课题,未见报详尽报道.为此,我们选择了津市六所院校(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大学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他们对创业课程的需求,为政府和教育部门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调查与方法

2014年7-9月,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课题组成员调查了天津市六所高校,即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大学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其中针对本科生11个专业四个年级共发放调查问卷1971份,回收有效问卷1667分,有效回收率84.58%.

用Excel2013和spass17.0进行方差统计分析及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天津市6所高校大学生创业倾向结果

表1 6所高校不同年级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比例(%)

天津市6所高校本科生创业倾向调查结果显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占45.6%,没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占29.2%,创业想法不明确的学生占23.4%.其中,大一学生占28.0%、大二学生占25.2%、大三学生占21.8%、大四学生占25.1%.可见,将近一半的学生有创业意愿,本科生各年级之间创业意愿差异不大.表1结果显示:6所高校本科生各年级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各学校各年级之间有一定差异.其中,天津科技大学二年级学生中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比例最高,而天津大学三年级学生中有创业想法的比例最低;天津农学院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比例普遍高于各学校相同年级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比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有创业想法学生比例略低于其他5所高校.

2.26天津市6所高校本科生对创业类课程的了解程度分析

通过各高校本科生对创业类课程的了解调查发现:33.5%的学生知道有专门的创业类课程,39.3%的学生认为没有专门的创业类课程,27.2%的学生不清楚所在的学校或院系是否设置了专门的创业类课程.从不同学校看,天津大学一、二年级和天津城建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对自己学校设置的课程了解程度较高,天津理工大学各年级的学生对自己学校或院校设置的了解程度最低,其余学校居中(见图1).表明各高校本科生对自己所在的学校或者院系设置的创业类课程了解程度不同.

图1 天津市6所高校本科生对创业类课程的了解程度分析

2.3天津市6所高校本科生参加就业培训类课程情况

不同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分别有45%、41%、8%、27%的学生参加了创业课程的教育或培训;天津城建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分别有33%、26%、31%、56%的学生参加了创业课程的教育或培训;天津理工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分别有10%、23%、16%、30%的学生参加了创业课程的教育或培训;天津科技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分别有22%、30%、30%、44%的学生参加了创业课程的教育或培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分别有26%、13%、14%、35%的学生参加了创业课程的教育或培训;天津农学院一年级至四年级分别有16%、27%、34%、32%的学生参加了创业课程的教育或培训.即各高校均以四年级参加培训课程的学生最多(天大学生除外).说明各高校在学生毕业前加强的创业培训.

图2 6所高校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学校开设课程的比例

2.4天津6所高校不同年级开始的创业类课程对学生创业的影响

总体调查结果显示,仅仅7.6%的学生认为所在的学校或院系的创业类课程对于其创业非常有帮助;23.6%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帮助;25.3%的学生认为没帮助;33.2%的学生态度不明确.即5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培训课程有用.

图3 各高校不同年级开设的创业课程对学生创业的影响

不同年级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分别有43%、37%、16%、24%的学生认为其参加的创业课程的教育或培训非常有助于或比较有助于其创业;天津城建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分别有36%、45%、40%、44%的学生认为其参加的创业课程的教育或培训非常有助于或比较有助于其创业;天津理工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分别有8%、17%、16%、34%的学生认为其参加的创业课程的教育或培训非常有助于或比较有助于其创业;天津科技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分别有24%、32%、30%、28%的学生认为其参加的创业课程的教育或培训非常有助于或比较有助于其创业;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分别有48%、42%、34%、54%的学生认为其参加的创业课程的教育或培训非常有助于或比较有助于其创业;天津农学院一年级至四年级分别有14%、21%、15%、21%的学生认为其参加的创业课程的教育或培训非常有助于或比较有助于其创业.即职业学院和城建大学认可程度较高、农学院和理工大学认可程度较低.

2.5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3显示,创业类课程设置与课程参与程度、课程对学生的帮助水平相关性分别高达0.761、599,为极显著相关,说明开设创业类课程是学生参与与否的关键,也表明多数学生愿意参加此类课程的学习并从中获得帮助.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与对学生创业的帮助水平、学生的创业意愿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3、0.433,说明创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创业有很大帮助.学生创业的帮助水平对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相关性不显著.

表2 高校创业类课程设置、课程的参与程度与学生创业意愿、课程帮助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3 讨论

3.1高校设置创业课程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对大学生创业帮助水平的影响

大学生创业近几年来成为一种热潮,创业类教育课程进而成为大学教育探索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创业课程设置本身的目的是树立学生争取的就业观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10].彭刚在《创业教育学》中对创业意识的定义是目前国内研究采用的最多的定义,即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信仰和创业世界观等心理因素;它支配着创业者的创业态度和行为,规定其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力度[11].创业课程教育设计应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尽可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业提供知识平台,促进学生学会积极思考质疑的态度,探索和批评的精神,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的规则和特点,并最终拥有创业的基本素质.

创业教育无论是从政府层面的政策与制度建设,还是从学校层面的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以及学生的认可度、可参与度都已经度过了初始期[12].本文研究中,用有创业意愿学生的比例反应当前的大学生创业意识.针对天津市6所高校四个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设置创业类课程对学生参加创业类课程和对学生创业的帮助水平有极显著相关性,但与学生的创业意愿相关性不显著.结果说明,天津市目前开展的创业类课程能够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对学生创业有良好的帮助作用;但对于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的影响作用不显著;高校设置创业类课程预期目标与实际收到的效果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同时,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比例整体水平偏低,能够付诸于实际行动的将会更低,各学校之间、各年级直接,学生的创业意识参差不齐,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创新的氛围,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

开创良好的创业教育,应加强师资队伍和创业学科体系的建设,通过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体验的教师队伍来建立良好的创业学科体系,引导学生创业,实现创业教育的成效.例如,美国著名百森商学院的师资要求必须有创业经验的风险投资家、初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创业家、实业家.创业学科体系是实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要的基础.创业学科体系应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方式进行.课程设置上应注重教育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淡化学科界限,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3].

3.2学生参加创业类课程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对大学生创业帮助水平的影响

高校设置了创业类课程是学生参加创业类课程的前提,对天津市高校学生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关系.各学校对创业类课程的设置理念、设置原则不同,学科定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和课程实施也不尽相同,也导致了学生是否参加创业类课程教育和学生参加创业类课程的形式不同.学校一般通过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同时存在隐性创业课程和显性创业课程教育.由于就业形势和教育思想的转变,以及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转变,创业教育愈来愈重要,但是创业课程的设置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将现行的创业教育需要体现于创业课程中,实现创业教育的效果,将是未来各高校的努力目标.学生参加创业类课程对学生创业的帮助水平和创业意愿的激发均有显著相关性,但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即学生参加创业类课程所接收的创业知识和所培养的能力的预期水平较低,不足以对学生的创业产生极大的帮助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学生参加创业类课程是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借此创造创业氛围的有效方法,因此,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学科培养力度,优化创业类课程设置体系,让学生参加创业课程教育,让学生在创业课程教育中受到创业意识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提高良好的师资投入,可以增加创业类课程教育水平,这也是吸引学生参与到创业类课程教育中来的必要保障.

创业型人才培养是国际环境下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标准,有利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作者认为,了解和知道院校或院系设置了专业的创业类课程的这部分学生本身对创业有兴趣,有创业意识,能够敏感的了解院校设置课程的意图,并从中学习到相关知识,属于主动学习和抓住机会的学生,也是创业最有潜力的表现之一;各学校或者院系课程的设置方式有差异,有的贯穿于其他门类之中,在教师授业解惑的过程中逐步渗入,有的则是由专门的课程给予指导,如天津农学院为了促进就业而设置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不仅给予就业指导,也引导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创业或者工作所需要的潜在的能力要求,如何选择工作或者创业,针对自己的选择应该有怎样的准备.本科院校为适应市场需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通过实施创业教育为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全民创业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4 结论

4.1高校本科生对创业类课程的了解结果中,天津大学一、二年级和天津城建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了解程度最高,天津理工大学学生了解程度最低;创业课程参与程度为各高校均以四年级本科生参加人数最多(天大学生除外),说明各高校在学生毕业前加强的创业培训.创业类课程设置与课程参与程度、创业课程对学生的帮助水平相关性分别高达0.761、0.599,为极显著相关.天津市目前开展的创业类课程能够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对学生创业有良好的帮助作用;高校设置创业类课程预期目标与实际收到的效果还有一定的差距,创业类课程设置体系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4.25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培训课程对他们的就业有较大帮助,其中职业大学和城建大学认可程度较高、农学院和理工大学认可程度较低.学生在课程的参与程度与对学生创业的帮助水平、学生的创业意愿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3、0.433,即学生参加创业类课程所接收的创业知识和所培养的能力的预期水平较低,不足以对学生的创业产生极大的帮助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师资投入和学科培养力度,优化创业类课程设置体系,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创业课程教育红来,才有可能从中受到创业意识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

4.3政府和学校为了开创良好的创业教育,应加强师资队伍和创业学科体系的建设,通过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体验的教师队伍来建立良好的创业学科体系,引导学生创业,实现创业教育的成效.

〔1〕朱仁宏,叶敏,邓靖松.2006年创业经济与企业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管理科学,2007(07).

〔2〕陈仲华.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3〕张海燕.我国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探讨[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杜朝东,韦茵,王沁,等.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2(03).

〔5〕孙玥,解长福.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人才与教育,2011(12):131-132.

〔6〕温世仁.创业管理的十二课堂[M].台北:天下远见出版社,2002.

〔7〕尹忠红,郝振河,郝欣.浅析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探索,2010(12).

〔8〕Peterman N E,Kennedy J.Enterprise education:Influencing students'perceptions of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 Practice 2003,28(2).129-144.

〔9〕刘强,李金星.基于大学生创业知识培育的学科课程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09):141.

〔10〕李倩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1〕彭刚..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87.

〔12〕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1.

〔13〕彭志武.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及其实施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11(3):64.

G645

A

1673-260X(2016)09-0244-04

2016-05-15

杨静慧(1961-),女,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园艺植物栽培、抗逆生理和分子育种研究

猜你喜欢

天津设置大学生
如果天津有“画”说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天津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天津之眼》
大学生之歌
天津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