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钢琴教学中引入20世纪钢琴作品的必要性和策略探求

2016-10-22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世纪钢琴音乐

吴 洁

(广东肇庆学院 音乐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高师钢琴教学中引入20世纪钢琴作品的必要性和策略探求

吴 洁

(广东肇庆学院 音乐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在高师的钢琴演奏的教学中,大力倡导20世纪钢琴作品的运用和研究,有利于启发学生们的音乐理解能力、音乐想象力、音乐表现力,特别是开阔学生传统文化视野,提高学习钢琴的热情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力图从20世纪钢琴作品的风格特征入手,论证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引入20世纪钢琴作品的必要性,从实践教学角度,探索引入模式的策略探求。

20世纪钢琴作品;策略探求

当时间已经推进到20世纪末,大部分作曲家都已经完成了努力掌握20世纪音乐语言的进程,并将其大量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去,对于钢琴演奏家和钢琴教育家来说,这一个过程却来得比较缓慢,那些100多年前的音乐,即使被这个世纪的天才演奏家们完美诠释,重新塑造,它们所表达的也是从前的情感,与当下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20世纪已为数可观的现代作品被演奏和被纳入教学曲目的机会仍是屈指可数,与时代脉搏拉开了一段不小的距离。[1]经历了20世纪的变迁,人们早已洞穿了19世纪浪漫旋律的煽情,符合时代感的调性曲调似乎应该是片段性的,要努力将百转千回的悠长旋律切碎,使它变得客观而轻松。

本文通过对当代作品演奏风格的分析与研究,来探讨20世纪现代作品在高师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策略探求,以期对现代钢琴演奏与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照。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目前国内高等师范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能够比较好的理解和演奏西方古典的音乐作品,但是对中国作品和20世纪近现代的音乐作品接触甚少。

以目前高师选用教材为例,无论是《钢琴基本教程》,还是《21世纪高师系列音乐教材》,这些根据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课的选修课教材,其中的20世纪的钢琴作品占曲目的总数不超过20%,其中还有一些美国,阿根廷,印度,非洲及南美洲的钢琴音乐教材则更少。由于学生对于20世纪音乐接触较少,再加之20世纪的钢琴音乐在旋律、和声、调性、结构、弹奏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大量的非歌唱性旋律,高叠置和弦,非三度和弦,打破了以泛音为准则的在旋律表层功能意义基础之上的传统和声体系。

其次,在节奏方面采用了非韵律的节奏,重音的转移,不对称的小节,频繁的改变拍号,节奏与时值的增减等等。

最后,在演奏方面,20世纪的钢琴音乐采用很多崭新的音乐音响,如用小臂演奏音块、敲击琴体、甚至在钢琴中加入木板、螺丝钉、橡皮的“加料钢琴”。

高师钢琴教材和音响资料的缺乏。在当今高师钢琴教学中,造成学生对20世纪钢琴音乐的陌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各种20世纪钢琴音乐的乐谱及音响的匮乏,高师学校的乐谱资料也仅限于古典乐派甚至是浪漫派以前的钢琴作品。很多学生弹奏和聆听了大量贝多芬,莫扎特的曲目,但是真正学习过巴托克或者其他20世纪现代派作曲家的曲目的少之又少。

教师知识的空白。目前,高师的钢琴教学也是在以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为中心的音乐环境中完成的,很多早年学习钢琴的老教师还是深受古典时期与浪漫时期的作品的影响较多,对于20世纪现代派钢琴作品非歌唱性曲调,调性和和声的形态扩展并不十分熟悉。但是作为钢琴教师,必须在继承传统作品精华的基础上,对20世纪的钢琴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以比较客观的态度去对待这些作品,将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结合,审时度势,变换策略,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潜能。

二、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引入20世纪钢琴作品的必要性

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时间不长,和西方的钢琴音乐的演奏教材相比还远远不够。如果钢琴教师在教学曲目选择上太过偏向某一乐派或者某一风格的作品,势必会造成学生审美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的单一取向。因而改变现有的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探索出一套适合高师钢琴音乐教学的钢琴教育模式,已成为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以积极的态度对待20世纪的钢琴作品,让它们出现在教室,出现在舞台,对于钢琴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自身所带有的创新活力,他们带着大学中的创新文化气息,播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钢琴教学作为艺术教育及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20世纪钢琴作品非常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以及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将其引入高校钢琴教学中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二)符合大学生心里发展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观察能力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特别对那些新事物、新知识,反应迅速,比较敏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对于20世纪钢琴音乐而言,似乎正需要这样的群体去感受、去理解。[2]

三、在高师教学中引入20世纪钢琴作品的策略探求

(一)将20世纪钢琴作品与传统作品建立联系

现代作品大都有着独特的技法与音乐语言,如不和谐性,还有十二音技法、音块、无调性、多调性都是前无古人的。高师学生对于这些现代派的音乐语言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是通过研究,理解及增加兴趣中逐渐产生的,对20世纪作品的掌握和学习应该贯穿整个大学时期。

对于本科一二年级的大学生来说,无论技巧还是审美能力还不足够完善,可选取难度适中,比较简单短小的多调性、变节奏的作品,建议如巴托克《小宇宙》中前几首简易作品、萨蒂《体育与娱乐》中的一些小曲及爵士小品等。

本科三、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弹奏水平和审美理解力的提高,从音乐表现及乐曲的驾驭能力都有所提升,这时可以扩大视野,深入学习一些篇幅,创作技法,节奏,调性均难度较大的作品,如普罗科菲耶夫的《瞬间幻影》、五首《嘲讽曲集》、谢德林的钢琴套曲24首《前奏曲与赋格》等,探寻20世纪钢琴作品与古典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共性,在选曲方面与古典浪漫派作品并驾齐驱。

(二)通过研究,理解掌握20世纪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特征

1.戏剧性的力度对比

现代派的钢琴作品充满了相互对置的戏剧性因素。因此,要演奏好这些作品,既要做到对比,又要做到有机组合,避免支离破碎。20世纪钢琴音乐力度域被空前扩大,20世纪的作曲家为了获得更大及更多的力度层次,普遍将力度扩大到pppppppp—ffffff的范围。(见谱例1)

(谱例1)

力度层次的全面立体化也是与力度的模式化和序列化有关联的,力度层次的立体化使得作品的戏剧性大大增强。面对这些新的力度特点,必须改变以往音乐作品力度变化的自然渐变的特点,针对每首作品所涉及的力度级别,按自己处理力度的可能性,认真表现好力度的变化。

2.不协和音响

音响上的高度不协和性,是现代派作品突出的特点。由于现代生活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神经日益被绷紧,以及机器噪音的大量充斥,这种生活中的不协和越来越多地被真实地反映在现代音乐作品中。因此,演奏者应该努力去了解这些不协和音响产生的背景,以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再弄清它们的音乐构成和所表达的音乐内涵,这是演奏者要演奏好作品首先要突破的一关。

3.较为复杂的音乐语言

由于乐谱的记谱法和音乐语言复杂化等因素,使他们的作品较难理解。因而弹奏者必须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创作冲动、创作的时代背景。这是理解作曲家音乐内涵的主要途径,也是研究现代派作曲家音乐风格的重要课题。

巴托克《小宇宙》第 130 首《乡村玩笑》音乐中滑稽俏皮的形象十分生动,调性总是在具有大调式含意时急转直下到小调(如1~6小节),和具有小调式含意时急转直下到大调(如 7~14 小节)其中不断出现的小二度和三全音增加了这种形象特点。(见谱例2)

(谱例2)

(三)引导学生演奏20世纪钢琴作品,在演奏中挖掘新的弹奏技术

20世纪的上半叶,是一个交通发达、现代化工业蒸蒸日上的时代,生活中的噪音,钢琴已不仅仅被看作抒情的乐器来演奏和研究了。一种新的键盘演奏技术“敲击性因素”,开始逐渐成为钢琴演奏者和学界关注并研究的课题。在表现敲击性音响时,手掌及手指各个关节要有一定的坚硬度,触键面不仅限于指尖,并且要用大臂,手掌的力量直接和快速的触键等。这种触键的方式使得音乐的音响效果非常激烈,粗犷,此类作品全新的演奏风格,大大拓宽了钢琴作品的演奏观念。

(四)广泛聆听20世纪现代派作品,开拓艺术视野

20世纪的钢琴音乐,与之前各个时期的钢琴音乐相比,有着根本的差异,对于长期受着古典音乐熏陶的老师与学生来说,聆听和理解这些作品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些新鲜的作品,将当代钢琴学科引入了一种新的钢琴视野,促使音乐人以一种更契合现代精神的音乐思想更全面的深入的研究钢琴作品。

四、结语

由于20世纪钢琴音乐作品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性,标题性,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理解能力、音乐想象力、音乐表现力,特别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钢琴课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钢琴的热情和兴趣。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尤其作为教育第一线的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师们,更要通过自身的学习研究和努力,来引导学生们去尝试和学习更多,更优秀的20世纪钢琴作品,理解掌握现代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在演奏中挖掘新的弹奏技术,开拓艺术视野,增强音乐修养。

音乐教育不仅是技术,技能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教育,教学中大力倡导20世纪钢琴作品的运用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走出曲目局限从而进一步提高之时,更好的促进高师钢琴的教学改革,在更广阔的深度上推动了钢琴学科未来的发展。

[1]郑方.谢德林现代复调音乐思维及演奏风格——钢琴套曲《24首前奏曲与赋格》探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04).

[2]郝洁.高校钢琴教学中引入20世纪钢琴作品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黄河之声,2009,(18).

[3]康建东,冶鸿德.20世纪钢琴作品在教学中的意义初探[J].人民音乐,2003,(5).

吴洁(1985—),女,汉族,甘肃兰州人,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硕士,肇庆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猜你喜欢

世纪钢琴音乐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
纸钢琴
音乐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