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资源的区划与管理

2016-10-18郑浩然杨苛力

科技视界 2016年22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水资源

郑浩然 杨苛力

【摘 要】通过水资源区划原则和指标阐述了水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从加强水利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节约型社会等方面对水资源管理进行了简单总结,同时从行政体制改革,水价政策改革等层面提出了水资源管理模式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水资源区划;管理模式

在水资源的区划和管理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所采用的开发利用方案也常常是不同的。合理的水资源区划和管理方案除需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经济条件外,还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差异和联系,结合地形起伏,降雨特点,区域用水等因素。在人们不可能对区域水资源特性逐一进行研究的情况下,寻求水资源时空变化的分区特性,有利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按照水资源变化的自然规律安排生产。

1 水资源的区划的内容

水资源区划就是把特定区域划分为若干戈水资源条件有着明显差异的地区。区划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水资源时空变化的差异性,以及各部门对蓄水的要求,这样可以为合理分区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般来说水资源区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各用水单位的不同需要选定区划指标,通过分析计算和实地调查确定分区接线,阐述不同类型区的水资源特点及规律,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和建议等[1]。

1.1 水资源区划的原则

水资源区划的原则是:同一分区内水资源的变化具有最大相似性,不同分区内水资源的变化具有最大差异性。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建立在经济合理和施工可行性的基础上。在一般情况下,水资源区划以反映不同地区水资源的数量,质量为主,以各部门特殊的蓄水要求为辅,这样水资源区划就能够充分反映水资源变化的区域特点,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部门和各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规划设计的要求。

1.2 水资源区划的指标

水资源区划的指标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用水部门普遍关注的三项基本指标:水资源的数量,质量,能量指标,另一类是满足某些用水部门特殊需要的辅助指标,如影响航运,城市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的旱涝指数,径流年内分配,河流封冻天数或枯季最小径流量等。一般来说,在水资源区划的基本指标中,水资源数量可用多年平均或不同频率的年,月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减去重复计算量来表示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可用反应天然水质的矿化度,总硬度,总碱度或pH值来表示,同时也可采用反应污染程度的污径比,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或污染级指数等指标,水资源能量可用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等指标来反应[2]。

水资源区划的指标是多种多样的,在一般情况下,应当优先满足各部门对水资源供需分析的普遍需求,而重点考虑选用基本指标。当有关部门对水资源的供需分析有特殊需要时,则可优先采用辅助指标。在进行区域水资源综合区划时,也可同时采用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

2 水资源的管理

水资源保护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证,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针对水问题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建立水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立水资源节约型社会,就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创新建立节水防污运行机制,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设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体系。水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要依靠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以家庭或单位集体作为一个控制单位,限定允许的排污总量,将排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全面实行定额用水和定额排污的制度。同时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生态修复,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2 加强水资源法律法规建设

2016年4月27日国务院通过《农田水利条例》,目的是解决日益突出的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说明要要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就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制定从城市到农村,兼顾生活、工业、农业等多方面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将城市水资源与农村水资源规划相结合,使国家的建设真正做到量水而行。同时要贯彻落实《水法》,根据《水法》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各流域水利机构相协调的原则,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实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实现区域管理机构相协调的体制[4]。

2.3 加强水利学科建设,逐渐完善治水理论

加强水利学科建设,要根据中央水利工作的方针,规范水利学科门类划分,积极将水利前沿知识和动态编入教材,突出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思路。同时加强水利科研机构投入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源配备,将科研与水利建设相结合,使科研解决工程问题,使工程实现科研成果。完善治水理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3]。创新治水理论,要求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在防洪体系建设中,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全面提高治水工作的科技含量,构建人水和谐社会。

2.4 加大水利事业的建设和投入

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之一就是水资源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进行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在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建立长期稳定并且有效的保障机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继续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长期建设国债投资的重点,力争用于水利建设的比重有所提高。

3 改革水资源管理模式

3.1 行政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要加强城市水务一体化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将水权按照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原则,把水权逐级向下划分,构建现代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在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制定水域纳污核定政策,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对供水企业,用水企业严格控制把关,将用水与排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协调机制,推进城市节水。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过程中:设立流域管理委员会,流域委员会依法拥有对流域水资源的分配权,依法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5]。

3.2 水价政策改革

改革现行的水价制定方法,由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供水企业等共同协商确定水价,提供公众参与度和水价制定的透明度。水价要以国家发布的标准来计算,同时兼顾公众承受能力和政府的财政能力,并在评估的范围内合理浮动,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3 管理模式改革

建议结合水资源现状,制定相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尽快调整政府及水利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的定位。依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对原有的水利工程要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提出用水治水防水方案。在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下,继续实行阶梯水价并针对企业与居民实行不同收费制度,通过合理调控水价达到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训,李秀珍.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方法[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2]娄华君,毛任钊.中国地下水资源系统三级分区及其在海河流域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2.

[3]夏飞.浅论水资源保护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大陆桥视野,2014.

[4]唐琳,姜珊珊.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5]张志军,周戈.关于改革水资源行政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0.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水资源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
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以淮南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