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淡之中见真功

2016-10-14韩月仓刘红川王晓光

体育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提高教学质量小学

韩月仓 刘红川 王晓光

摘要:提高常态体育课教学质量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六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小学常态体育课教学质量进行了详细阐述,力求上出“学生喜欢,同行认可、自己满意”的高质量常态体育课。

关键词:小学;常态体育课;教学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5-0025-02

“本课结构合理,运动负荷、练习密度适宜……”

“学生服装整齐、精神振奋、听讲认真……”

以上是我们对一节评优课(研究课、示范课)的描述,整节课用两个字来形容——完美。赞美之词说完了,私底下总会有人遗憾的补充一句(或者是心里說道):“要是平时的体育课(常态课)能够做到这个样子,那就更好了!”

我们的常态体育课是什么样呢?普遍情况是:教师讲——学生练——再比赛。周而复始时间一长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但是觉得体育课“没意思”的现象。有些教师为这种情况做了一个“很好”的解释:“我们体育教师一天4~5节体育课,还要上操、训练等等,要是每天都和上评优课、研究课那样,还不把我们累死啊!”这确实也有一些道理,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如果每节课都上成评优课、研究课,对教师来讲从精神到体力绝对是个考验。那么,有没有既能够让常态体育课向评优课、研究课看齐,而又不让教师负担过重的方法呢?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方法。

一、爱由心生,其乐无穷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体育教师会觉得体育教学越来越有意思,越来越值得琢磨,教学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每节课的时间越来越短,好像还没“尽兴”就下课了。而有些体育教师却感觉体育教学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容易上,每节课的时间越来越长,经常自问:“怎么还不下课啊?”以上两种情况反映了体育教师的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也决定了一节体育课的“质量”。提高体育课教学的质量,教师自身是关键。

教师的职业特点用一个“爱”字就可以概括。由内心进发出的“爱”才是最真挚的,在自己热爱的职业中才能其乐无穷,工作中才能够有质的飞跃。只有爱学生、爱这个岗位,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境界。

二、管理规范,严而不死,借鉴“军事化”模式

1.一部影片。记得在一次队列练习时,突然发现一名平时比较散漫的学生今天表现得出奇好。虽然动作还不是很标准,但是昂首挺胸,精气神十足。课后问其原因,原来他昨天晚上看了电视剧《士兵突击》,被军人训练的画面所感染,今天在课上也想试试。由此可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为其推荐一部军事题材的影片及阅兵式的纪录片、军事题材的影视剧(如:特种兵系列等)、或者是自己拍摄的军队出操和训练的影像等。小学生正处在模仿时期,如果正确引导学生观看影视剧,对我们的体育课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

2.一种手势。这个灵感也来源于学生。一次课间,发现有几个学生在玩“捉人”游戏,其中一个学生很潇洒的伸出两个手指,然后从右向左做了一个环形动作,立刻就有四名同学从楼道右边的门冲了出去,他自己则从左边跑了出去。嘿!还真有点特种兵出击的意思。于是在体育课中我逐渐运用更多的手势来代替语言,比如:伸四个手指向前平举,学生立刻明白要站成四列纵队:两臂前平举,双手各伸两个手指,然后向左右分开,学生就会自动在教师两侧站好。手势的运用不但节约了时间,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要注意,动作和表达的意思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习惯而定,开始时候一定要讲清楚含义,运用次数也要循序渐进的增加,不可操之过急。

3.一个眼神。教师在领操或者做示范的时候不方便说话,这时候眼神的交流就很重要。教师的眼神可以传达表扬、肯定、鼓励、责怪、质疑、提醒等等。恰当的运用眼神,可以使体育课教学更加的流畅,也为一些自尊心强的学生留了“面子”,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互相打闹的学生也起到了警示作用。

4.一句口号。口号声音洪亮、整齐是精气神的体现。教学中教师把氛围营造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就会忘情的“呐喊”。口号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低年级学生采用简单提示动作要领的方式,如接力跑的口号是“摆臂——快跑、抬腿(抬头)——加油”,中年级学生可以将动作要领融入口号当中,如齐步走的要领:“抬起头、挺起胸、自然迈步身要正、两臂摆动真威风。”高年级学生短促有力即可,如队列练习中常用的有:“1-2-3-4”。或者是增加一些有教育内容的口号,如在练习向左右后转的时候,可以配合“富强、民主、文明”等口号。

5.一次“检阅”。每一次练习后,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检阅”,让学生取长补短。尤其是队列练习,各组轮番上阵,互相比一比,赛一赛。在相互竞争中不断提高。“检阅”形式有可以以组为单位、男女生为单位、自由结组等等。目的要让学生明白,集体的荣誉是每个人全力拼搏的结果。

教学中借鉴军事化的管理,通过以上“五个一”的训练,让常态体育课更加规范,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好铺垫。

三、教无定法,注重实效

1.低年级(1、2年级)的学生只要开开心心的玩就可以,对于成绩和比赛的结果并不是很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简单、安全,不需要过于复杂,只需不断变化即可。如跳跃项目:单脚跳完了双脚跳,双脚跳完了两脚交换跳,跳完了方格再跳圆圉。投掷类项目:可以投击不同的标志物如大老鼠、大灰狼、方形或者圆形的标靶等。简单的几种变化,就会让学生在40分钟内玩的津津有味。

2.中年级(3、4年级)学生判断力和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教法的运用既要能吸引学生,又要与所教学的内容相符合。如:将快速跑和投掷相结合创设“猎豹捕食”的游戏,方法:学生两人一组,前面学生作为“猎豹”,后面学生手持沙包(或者垒球、实心球,根据需要而定)作为“食物”,听到信号后,后面的学生运用投掷方法用力将手中“食物”投出,前面学生看到后立刻跑出去,迅速将其捡回来。如此循环进行一举两得,快速跑和投掷都得到了练习。

3.高年级(5、6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控、选择和判断能力,一般的教学方法很难吸引他们。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充分利用高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如:跨越式跳高练习时可以将横杆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在此基础上我继续使用了“积分互补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跳高时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情况制定一个基础高度。每次提高3厘米,可以获得1分,如此累加。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碰到自己的弱项,例如投掷项。就可以用跳高的积分补充给投掷,1分可以增加远度5厘米。在综合评定时,两个项目的成绩如果原来一个是优,一个是良,互补后可能两个都是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强的项目更强,而弱的项目则更要努力提高。

有些教师在教法和教具的选择上过于追求“新、奇、特”,却往往忽略了实效性。在常态体育课教学中“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巧在用法”才是根本。

四、运动负荷适宜,练习密度合理

1.眼观。由于体育课中学生活动时比较分散,这就要求教师的视野要宽阔,走动要勤,时刻处于最佳的观察位置,对学生的体貌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判断。如:发现学生脸色发白、流汗不止、动作迟钝、眼睛发“呆”、长时间喘气、嘴唇发紫、不自觉的弯腰或者蹲下来。诸如此类的情景一经出现教师要立刻问清楚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耳听。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学生好胜心比较强、性格比较内向,在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身体的承受能力可能已经达到了极限,但还是依然坚持,或者只是声音很小的向老师请假。这时候教师的耳朵一定要“好使”,及时做出反应。其次,教师还要学会“偷听”,在巡视的时候“支起耳朵”来听同学之间的对话,如:“脸色怎么这么难看?”“你心跳好快啊!”“快起来,马上就比赛了,怎么还不动?”一旦听到类似的话语教师要及时问明情况。

3.询问。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的询问要做到真诚、及时、彻底、不急不燥。用最短的时间问明情况,即使遇到比较严重的情况也不要慌张。提出的问题尽量不要让学生过多的思考,而是跟着自己的感觉回答,如:头是不是晕?胸口是否疼?眼前是不是发黑?嗓子眼儿是不是发干,等等。

4.测脉搏。此方法可以在课上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采用。一种是摸桡动脉,桡动脉在手腕的大拇指侧,最容易摸到。方法是:学生手掌朝上,教师用一只手的中间三个手指肚(食指、中指、环指)轻压在学生桡动脉上,感觉动脉跳动。另一种是摸颈动脉,颈动脉在颈部的两侧,当人抬头的时候颈部两侧各有一条大的肌肉(胸锁乳突肌),这条肌肉的前缘深部就是颈动脉。教师用一只手的中间三个手指的指肚(食指、中指、环指)在学生颈部一侧,向深部轻压,感觉动脉搏动。测的时间建议用10秒×6的方法,即测10秒钟,然后乘以6得出一分钟的脉搏次数。

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虽然是衡量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也不能过于追求,要根据本次课的任务、教材性质、对象特点等全面、科学的安排。

五、评价精准,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1.语言。“及时语”评价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但要简洁、准确,切忌啰啰嗦嗦。如:学生动作标准,立刻给予肯定:“好,漂亮,再做一个。”如果出现错误,要有针对性的指出,如脚面绷直、抬头、挺胸。

2.形体。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对学生都会起到激励作用。手势和眼神的运用一定要及时且坚决,最好在有意无意之中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看到。如:学生完成一个漂亮的动作后,教师立刻伸出大拇指或高举拳头,配合着喊一声“好”。或者是迅速走过去,拍一下肩膀、摸一下头,再竖起大拇指。

3.辅助工具。这在评优课、研究课当中经常看到,准备起来比较繁琐,物品有红花、笑脸、小星星等。这些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大,一朵小红花可以让学生兴奋一节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实物”对学生的吸引力会逐渐下降,所以在中高年级采用“计分法”更适合。

六、下课铃响,意犹未尽

常态体育课不要“虎头蛇尾”,结束部分既是本节课的结束,同时又是下次课的开始。好的结尾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探究的兴趣,例如:当学生基本掌握武术的冲拳动作后,想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冲拳的速度,那么在本课结束前,教师手拿一个“纸球”说:“我们下节课进行一个比赛,看看谁能够用今天所学的动作击中抛到你胸前的纸球。”如此一说,学生课下练习的积极性就可想而知了。

正所谓“平淡之中見真功”,看似平平常常的一节常态体育课的教学里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只要我们体育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一定能够上出“学生喜欢,同行认可、自己满意”的常态体育课。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小学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101100)

猜你喜欢

提高教学质量小学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