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年600公里“七万”任我行

2016-10-14龚颜

体育教学 2016年5期

龚颜

摘要: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践行身心雄健的培养目标,我校规定在校学生三年至少要完成600公里长跑的制度,并颁发体育毕业证,把体育毕业证作为颁发学校毕业证的前提。制定三年600公里统计表并由家校监督,进行详细记载,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强健体魄。

关键词:三年600公里;体质健康状况;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毕业证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5-0039-02

一、学生体质堪忧——“三年600公里”的提出

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而人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健康,一个没有强健体魄的民族是不会有前途的。然而,我国开展的5次学生体质监测表明,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滑,男女生视1500米长跑和800米长跑为畏途。学生体质的下降,体育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2014年10月14日,我校举行了“三年600公里长跑”启动仪式,4000余名师生、家长参加了启动仪式。仪式上,陈刚校长宣布,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初中新生开始,要毕业必须先获得体育毕业证。“三年600公里”长跑及体育毕业证书制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培养身心雄健的人——“三年600公里”践行的目标

尽管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三令五申重视青少年体育。但是,在中学,由于升学的压力,体育被冷落忽视的局面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现实令人忧虑,使命催人奋进!我校以“万源归本,修己达人”为办学宗旨,以“万紫千红,德才兼达”为育人理念,确立了“身心雄健、情感丰满、精神高贵、智慧卓越”的培养目标,把“身心雄健”放在培养目标之首,提出了“身体素质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体育课程是学校的第一课程”这一理念。

2013年,我校申报省“阳光体育”示范校,陈刚校长提出实行体育毕业证书的设想,并于2014年开始由体育组具体落实,并规定取得体育毕业证书有四个条件:体质健康达标:体育态度合格:熟练掌握2~3项体育技能:三年完成600公里长跑。

三、家校监督详细记载——“三年600公里”落实的策略

我校自创校开始,就坚持以班级为单位的大课间跑步(每天1000米)。此外,每节体育课学生至少慢跑400-800米,再加上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每天平均跑步里程远超过1公里。因此,只要学生每天坚持跑步,三年跑完六百公里不成问题,而学校确立“三年600公里”长跑的基本目标是基于以下三点理由:(1)目标更加明确:(2)标准更加清晰:(3)评价和督促更加落实。

学校统一制定了长跑活动情况记录表,校内运动具体实施由各班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负责督促、落实和登记。寒暑假学校统一布置包括长跑在内的体育作业,家长监督完成并记录。三年在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的共同监督下,同学们能完成至少600公里的长跑目标。

四、强健体魄学会坚持——“三年600公里”推行的意义

每天坚持跑步,仅就体育而言,至少有两大收获:(1)跑出了终身锻炼的习惯:(2)跑出了健康强壮的体魄。2014-2015学年开学典礼,初一高一都有学生纷纷晕倒,而初二初三、高二高三学生无一人晕倒。高中201 4届学生陈识远,今年高考被北京大学法学系录取,在今年秋季开学典礼上,他和学弟学妹们交流成长体会时说:大课间的激情跑操,让他磨炼了意志,锻炼了体质,使他受益匪浅。

除了锻炼了身体,强健了体魄,同时,“三年600公里”还有其丰富的德育意义和价值:(1)树立目标意识:(2)培养做事的计划性:(3)让学生认识到积累的价值和意义:(4)锻炼学生把一件普通小事坚持到底的意志力,让学生明白把简单的事情坚持下去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坚持下去就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大道理。

我们的这些努力使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和体育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同类其他学校。让我们更加惊喜的是學生对体育的态度有了很大变化,学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们学校热爱体育运动、坚持各种锻炼的学生占79.3%。从学生及家长的反馈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在体质、体育态度、体育技能甚至人际交往、意志品质等方面都有正向的变化。

初一的李雪荧在作文中写道:“从小学跑400米需要老师全程监督才勉强完成,到初入初中时跟着同学一起坚持完成每天800米,再到现在每天早晨主动拉着朋友到操场跑步,这其中的变化连我自己都有些惊讶。”更让人高兴的是孩子们精神面貌的改变,这是一些家长有代表性的声音:“当孩子们回家时,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神情疲惫的脸庞,而是洋溢着青春的活泼身影,作为家长的我们也是由衷地高兴。”“作为家长,看着孩子红润的脸庞和阳光自信的笑容,我们突然也生出一种盼望:走进七中万达的绿茵场,也酣畅淋漓地来一次自己的‘三年600公里的计划。”

运动带给孩子们健康的身体、愉悦的心情、乐观的态度和自信的品质,体育的多重育人价值让我们收获了惊喜。

五、广泛报道专家认可——“三年600公里”引起的社会反响

“三年600公里”被华西都市报、南方周末、人民日报、网易新闻、央视新闻频道、东方卫视、安徽卫视、辽宁卫视等各大媒体所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评论的声音中有褒有贬,但绝大多数是肯定与支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教授表示,学校对学生体质方面的关注应该放在首位,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应该和饮食划等号。成都七中万达学校“三年600公里”的体育锻炼“任务”,符合学生在增强体质层面的需求,在辅助学习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于素梅认为,学生跑步这项体育锻炼“经济又实惠”,“学校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仅仅只需要一个宽敞的体育场地,确保学生安全。”概括起来,跑步计划的优势总结为三点:在学生进校时,布置三年的体育锻炼任务,其实是变相让学生更深刻地学会坚持:让学生树立锻炼目标,学生在每天的跑步中建立锻炼目标,把锻炼变成习惯:回归学生健康成长本质,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健康成长。“该校的体育锻炼举措,在一段时间过后,辐射面会更广泛,为此,现阶段是‘起跑时期,增强学生体质,促成德、智、体同步发展将指日可待。”

《中国教育报》记者撰文称,“要毕业跑600公里是提升体质的实招”,“长跑是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方式,通过长跑提升体质是符合国情的‘实招。”“该校不仅对长跑提出了要求,对学校体育课、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监测包括寒暑假体育作业等工作,也都是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在执行。”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奠基性工程。作为省“阳光体育”示范校,我校将始终把体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矢志不渝地推行“阳光体育”工作,培养出“身心雄健”的七中万达学子。作为体育人,通过三年600公里活动,让“七万”学子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