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深度融合条件下研究生课题的改变研究

2016-09-26程成隋艳伟任耀剑孙智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改变

程成+++隋艳伟++任耀剑++孙智

【摘要】产学研融合模式是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条件下研究生课题中的改变,分析了产学研融合模式出现前后研究生课题的特点,并提出产学研下研究生课题的建立机制。

【关键词】产学研深度融合 研究生课题 改变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学改革项目支持(JGZZ14-110)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48-01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障,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实力进步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迅速,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应随着社会的需求加快转变,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人才需求。目前,产学研融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能使研究生在学习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具备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因此,产学研融合培养是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人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研究生课题是研究生进行研究活动的出发点,是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源泉,研究生课题的选择与培养出的研究生是否具有实践能力息息相关。在产学研融合模式出现以前,研究生课题存在理论知识强、调查研究范围小和生产指导意义薄弱等缺陷,培养出的研究生在企业中的实践动手能力差,不能满足实际生产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而产学研融合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的课题来源更广泛,实际操作性更强。本文主要介绍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条件下研究生课题中的改变,对加强研究生能力培养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一、以前研究生课题的分析

目前,我国在校研究生人数约为180万,是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但是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间[1]。研究生培养以课题为基础,课题是培养研究生能力的根本所在,在产学研融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出现以前,各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生课题理论性强,培养出的研究生生产指导能力差,创新能力和发现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

以前研究生课题的组成主要是理论研究方面的学术型研究,多数课题来源于指导老师的经验提炼和意向转化。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的同志在自己的实践中都摸索了不少经验,在科研过程中都萌发过不同的探索意向[2],因此,在指导研究生课题时,往往会把自身经验总结出来,把探索意向作为研究课题让学生摸索,期望学生通过研究把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在倾向于理论研究课题下培养出的研究生,职业选择比较倾向于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的工作也偏向于教学和科研工作,难以快速适应更广泛范围内的用人单位的需求。

另外,由于研究生课题经费和设备支持的途径较单一,主要依靠国家经费支持,而从企业所得到的支持较少。课题本身上限制了研究生走出去,导致其很难在企业中获得实践机会,此外,某些研究虽然与实际生产相关,但实验室缺乏企业级设备,限制了研究生在这些课题方面的选择。这就导致了研究生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实际生产和应用提供智力支持,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薄弱。

二、产学研下研究生课题的建立

科技时代的到来,使得产学研融合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成为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关注热点。产学研深度融合条件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是将研究生培养、课题研究和产业需求融于一体,塑造具有综合素质的研究生的实用型培养模式。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社会适应性,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在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得到大力推广和广泛运用[3]。

培养目标是研究生教育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指导研究过程中各个方面,对研究生选择课题起着决定性作用。产学研深度融合条件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育高水平专业人才,尤其是企业等实际生产部门和技术应用部门,更加要求研究生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

产学研深度融合条件下,要求研究生从事的课题研究必须围绕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使得研究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应用性[4]。因此,在课题来源上,产学研下研究生课题的建立依赖于社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研究解决或完善该问题,不仅对社会有重大意义,也提高了研究生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研究生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的距离。

通过产学研融合,能够调动企业、学校各方面资源,充分利用,为研究生提供全面的实验、实践平台。课题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企业,学校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企业可为学校提供开展实践教育的场所和资源,这就打破了以往研究经费、研究设备和研究条件局限于高校的障碍,研究生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开展研究。在研究生进行实际问题课题的同时,自身与社会、企业的差距也在缩小,更容易获得实践机会。因此,在设备、资金等条件齐全的条件下,既能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学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更愿意选择这些与企业紧密相关的课题,这也是产学研下研究生课题建立的基本点。

三、产学研下研究生课题的建立机制

首先,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要以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引导学生在选题时优先选择围绕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其次,企业和高校应及时发现、总结,将实际生产中面临的问题,转化成研究生课题的形式,供学生选择。

最后,为课题增加工程实践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选择产学研条件下的生产实际课题。

在培养目的明确、课题来源实际和实践机会保障的综合条件下,能很好促进产学研下研究生课题的建立。

参考文献:

[1]伊影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成效分析——基于研究生导师制度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6(04):86-90.

[2]刘丽洁.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科研究生模式的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4):36-37.

[3]魏红,丁月华,李俊吉.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4):114-116.

[4]余勇.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方式多样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隋艳伟,博士,副教授,长期从事先进材料研究工作和研究生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改变
论以英语教学的改变创造课堂魅力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