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创新与自媒体传播:理论述评与问题探索

2016-09-22廖卫民

新闻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自媒体传播

【摘要】本文从习近平同志关于改进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指示出发,针对当前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要求,对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创新与自媒体传播相关关系进行了文献综述,对相关的工作研究文献进行了理论述评。研究发现,目前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创新与自媒体传播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亟待研究:一是对高校党建工作当中自媒体的内容特色、传播模式、影响力机制及其效果評估的问题探索;二是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创新方式与自媒体传播紧密结合方式的问题探索;三是高校网络党建工作中的组织学习与自媒体融合创新的问题探索。

【关键词】高校网络党建;自媒体;传播; 创新;文献综述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5年浙江理工大学基层党建创新立项课题“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12月召开的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①在信息科技一日千里的背景下,新兴媒体飞速发展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网络环境复杂多变,这对高校党建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和创新驱动。近年来,网络自媒体蓬勃发展,一些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当中出现了运用网络新媒介与自媒体进行有效传播和组织行动的创新,那么这些理论探索及其相关实践究竟形成了怎样的发展趋势,存在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地探索?

为此,本文将遵循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方向,围绕高校党建工作提升质量、注重内涵的重心,对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创新与自媒体传播研究的现状加以文献梳理与理论思考,同时根据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现实需求进行更深一步的问题探索。

一、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与网络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传播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党建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各类新的媒介和传播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各地高校的党建工作。近期检索中国知网数据总库,篇名包含“高校党建”并 “网络”的文献有100篇,包含“高校网络党建”的有37篇,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文献在阐述高校党建工作中论及新媒体、微博、微信、微群等媒介及传播现象,这些文献对于本文的研究论题提供了大量的理论背景和参考基础。经过归纳,国内主要文献对于“高校网络党建”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或视角:

第一,将网络视为一种环境。例如,张丹(2010)分析指出,网络环境与传统环境相比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它对高校传统的党建工作是一种“创新、拓展和延伸”,并构成一种补充,其论文系统梳理了作为环境因素的网络对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②此外,刘伟(2015)将网络媒介作为一种高校党建工作的必要环境,认为“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功能,必将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代化水平。”③

第二,将网络视为一种工具。例如,吴笑韬等(2012)认为,“网络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工具、手段和平台,利用网络来完成传统的党建工作即网络党建,本身就是一种党建创新。”④

第三,将网络视为一种平台。例如,江苏大学博导金丽馥(2011)指出,“信息网络的迅速便捷给高校党建科学化带来了创新平台。”其主要表现在于:从20 世纪90 年代末至今,网络信息化建设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党员的信息收集整理、党员材料的归档等一系列高校党建工作有了新的平台,进一步实现了高校党建工作程序规范化、决策程序公开化、管理职权民主化。⑤

第四,将网络视为一种学习场域。例如,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令辉教授认为,“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运用,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形式,为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学习型党组织提供了新的学习和活动场域。”(卢丽君,2012)⑥

第五,将网络视为一种高校党建活动的参与手段。例如,范良辰(2015)在研究中认为,与传统参与方式相比,网络参与使参与主体的行为意愿表达具有自主、开放、互动、广泛的特点;网络参与经历了网络信息发布、网络讨论与意见传递、意见协商和整合的步骤过程。基于案例实践,该文提炼出宣传舆情氛围、开展网络参与、网下组织推进、反馈提炼升华的一般组织流程,提出了基于网络参与的高校党建活动的类型及对策。⑦

第六,将高校网络党建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提出这就是一种工作机制。例如,乐斌辉(2008)提出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具有系统整合、制约调控和整体推动功能,并从领导机制、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构想。⑧

综合以上研究表明,网络作为一种拟态的(或虚拟的)无所不在的环境,已经深刻影响了高校党建工作,网络不仅是一种工具、平台,也是一个学习场域、参与手段,更是众声喧哗的自媒体表达的麦克风,网络使得人人都成为他人的环境。加之,全球化将世界融为一体,世界变成地球村,网络让党建工作与个人发展、社会需求和世界潮流紧密相连,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党建工作必然也有强烈需求,使网络成为一种内在的系统机制,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并能有力影响调控高校网络社会的舆论基调和生态和谐。

二、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创新与自媒体传播研究现状述评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总库,篇名包含“高校党建”并“创新”的有419篇,这表明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文献,然而同时包含“高校党建”并“自媒体”的仅有1篇文献,如果放宽到“党建”并“自媒体”则有12篇,涉及的文章还主要是谈学生、研究生党建工作或国企党建工作与自媒体相关的文章。归纳现有的包含“高校党建”并“自媒体”内容的相关文献,主要表现在对自媒体概念及相关传播规律运用到高校党建工作当中的理论探讨,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第一,基于自媒体视域对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例如,元志立(2013)的《“自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启示——大学生“交互式网络平台育人支部工作法”的理论与实践》,主要探讨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崛起对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创新启示,其主要创新点在于将传统的“思想育人+组织育人+制度育人+实践育人”与“交互式网络平台育人”相结合,以及订阅《共产党员手机报》作为交流载体进行党建工作、进行思想引领。⑨再如,李浩、李清宙(2014)的《基于自媒体的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对华东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最常使用手机自媒体,并出于熟人社交和观点表达等动机广泛使用微信、微博等平台,然而调查数据也显示“现有自媒体党建平台效果和满意度不佳”,因而研究者提出“要针对微信和微博受众不同特点,丰富信息资源、提高互动性、加强信息维护和时效性,进而实现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⑩

第二,对自媒体给高校党建工作的正负影响及相关问题进行辨析思考。例如,韩亚超、曾程(2014)在《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创新思路》中高度评价自媒体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三点新变化,如“党建教育资源借助自媒体实现跨时空分享”、“党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群众监督制度落到实处”、“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强烈,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等,还指出了当前运用自媒体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对待自媒体的传统观念亟待转变;二是欠缺技术型党建队伍以致自媒体运用研究的浅层化;三是自媒体缺乏党员的主体意识从而未形成长效机制。11

第三,对自媒体特别是微信在“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创新”中提出了合理建议。例如,郝健强(2014)在《自媒体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浅析》中提出了六点建议,加强微信传播在党建工作创新中的作用,其中后三点更为集中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作方面,概括起来为:“透过公众平台,增强组织和个人的双向沟通”,“借助线上内容发布与线下活动相结合以增强公众平台的活跃度”、“继续加强公众平台的组织经营策略的研究与实施”。12这些陈述与茹阳、刘珊珊(2014)在《“党建微信平台”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途径》的三点说法基本一致:“利用微信平台二维码扫清党建盲区”、“利用微信互动服务群提高组织生活参与度”、“利用微信朋友圈分享交流促党建”。13

第四,对自媒体在“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创新”进行专业设计和实践演练。例如,王巍(2014)在《利用自媒体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战术设计》中设计出一套党建工作微博平台,供党建办公室、老师、学生三方主体使用,三方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建立信息交互流通平台。其运行特点主要有:1.党建办对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发布主流党建信息;2.教师建立学习型、生活互助型微博群体,构建起以自己为核心的群体以及人际圈;3.学生通过“关注”的形式成为其微博粉丝,一方面能及时关注到党建工作信息,还可以通过私信的方式@给党支部或者是相关负责老师;4.平台内各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信息源编织成数据网络,形成有机网络群体;5.自媒体平台通过客户终端软件与互联网进行对接。这一设计达成的目标在于:“借助自媒体平台,创新师生交流方式,抢占校园文化交流阵地。”同时,“党建官方自媒体平台公开党建工作信息,有助于建立健全高校学生思想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把握舆论话语权,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14

综合以上研究表明,近年来自媒体的崛起对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工作创新的机会。现有的研究主要还着眼于运用各种手段进行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然而对于自媒体的真正价值与内在核心的传播规律研究依然比较欠缺。尽管有一些研究者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领域上有若干实践体会和理论思考,其中也包含着相当大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对于自媒体在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创新的影响机制及功能发挥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还很不足,因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三、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创新与对自媒体传播问题的探索

尽管国内相关研究对于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创新与自媒体传播相关领域有了较为多面的论述,然而还存在一些关键的问题没有深入展开论述,这些恰恰是当前急需解决和需要进行理论及实践探索的问题。

第一,对高校党建当中自媒体的内容特色、传播模式、影响力机制及其效果评估的问题探索。自媒体在这里既可以視为一种媒介传播方式,也可以视为一种媒介传播环境。当前迫切需要考察的问题主要有:目前高校网络党建相关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如何?究竟有哪些自媒体内容在高校网络党建中能发挥作用、发挥多大的作用,受众的需求如何得到满足?如何评估其传播效果?如何根据其效果加以改进?等等。

第二,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创新方式与自媒体传播紧密结合方式问题的探索。特别是现有文献研究中真正能落在实处的可操作性方案不多。除了目前文献所列出的微信公众平台和线上线下活动之外,是否还存在更大的创新空间?基于微信基础之上的微群群体互动能否作为进一步创新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一个新的媒介手段和可操作抓手?对于自媒体网络微传播的诸多方式,能否有利于加强党的核心价值认同建构?如何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如何密切党群关系为人民服务?

第三,高校网络党建工作中的组织学习与自媒体融合创新的问题探索。这方面主要包括基层党组织运用自媒体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问题研究,以及在现有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当中的媒介融合创新问题研究,包括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和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协同创新研究。主要需回答的问题有:在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如何运用运营自媒体平台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组织凝聚力和认同度?如何吸收更新的传播技术,进一步进行媒介融合创新?等等。

探索并回答清楚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将有力提升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水平,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互联网+风口的强大动力。

四、结语

最后,笔者认为高校网络党建工作需要在坚定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指示和其他更多有关党建工作的论述15指导下,要善于汲取互联网创造分享的精神,让其在互联网+的风口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让建设性监督型自媒体有力促进党的各项工作,永葆其纯洁性和为人民服务本色,从而从更大范围增强组织的生机活力,适应四个全面战略下从严治党的新常态。■

注释:

①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思想政治工作司首页,2014年12月29日刊载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168/201501/182856.html

②张丹:《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10月。

③刘伟:《网络环境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 年第3 期。

④吴笑韬、潘海燕、王广宁:《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的有效创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11 期。

⑤金丽馥:《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创新研究》,《人民论坛》2011年第9期。

⑥卢丽君:《高校党建工作要注重整体推进内涵提升——“全国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论坛”综述》,《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第22期。

⑦范良辰:《基于网络参与的高校党建活动方式创新》,《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 年第6 期。

⑧乐斌辉:《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⑨元志立:《“自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启示——大学生“交互式网络平台育人支部工作法”的理论与实践》,《文教资料》2013年第6期。

⑩李浩、李清宙:《基于自媒体的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年第5期。

11韩亚超、曾程:《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创新思路》,《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

12郝健强:《自媒体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浅析》,《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13茹阳、刘珊珊:《“党建微信平台”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途径》,《考试周刊》2014年第48期。

14王巍:《利用自媒体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战术设计》,《知识经济》2014年第5期。

15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十八大以来关于“党建”论述摘编》,人民网党建频道-独家稿件,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15/c164113-23549227.html

[作者简介:廖卫民(1971-),男,浙江平阳人,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传播理论、网络传播、新媒体研究。]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自媒体传播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