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跃进的思想先导

2016-09-12边立新

前线 2016年8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实践思想

[摘要] 文章从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显著的时代性、预见性、价值性等特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理论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必须回到实践等几个方面,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跃进的思想先导,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极端重要性,必须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思想 理论创新 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准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特殊的重要性时,明确提出“两个不可替代”。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变革的思想先导。“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鸣之前一样。”德国伟大的诗人海涅用闪电和雷鸣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思想和行动的关系,表达了哲学社会科学和社会变革的关系。马克思在谈到哲学思想和社会变革的关系的时候,把哲学称之为“思想的闪电”、“解放的头脑”、“高卢的雄鸡”。马克思说:“一切内在条件一旦成熟,德国的复活日就会由高卢雄鸡的高鸣来宣布。”恩格斯在谈到哲学思想和社会变革的关系时,同样强调哲学革命在社会变革中的先导作用:“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人类历史无数次证明,哲学社会科学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思想先导。没有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就没有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转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就没有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每一次变革,与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哲学社会科学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思想先导。

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等重要。长期以来,我们党不仅高度重视自然科学,而且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早在1940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人们为着要在社会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邓小平同志同样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他不仅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主张“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四个同等重要:“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胡锦涛同志担任总书记期间,中共中央在2004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重申了“四个同等重要”,并强调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繁荣和发展自然科学,也要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个讲话,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

哲学社会科学为自然科学发展引领方向。恩格斯关注哲学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意义。他认为,“一个民族想要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一般说来,作为实证科学的自然科学,注重的是经验思维。而要确立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则要借助理论思维。特别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上理论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论思维才管用……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同志把科学的发展和人的自由联系起来,认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强调“自然科学要在社会科学的指挥下去改造自然”。毛泽东同志不是简单地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提并论,而是主张发挥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不仅具有车之两轮和鸟之两翼的关系,还具有鸟之脑和车之头的作用。自然科学提供社会进步的动力,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社会发展的方向,只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自然科学,人类的航船才能驶向光辉的彼岸。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显著的特点

哲学社会科学是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作为社会意识,哲学社会科学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而作为思想的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先导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的这种作用,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它的时代性、预见性和价值性。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时代性。思想是时代的产物,理论是实践的反映。时代呼唤思想,才能产生思想,实践需要理论,才能产生理论。时代的高度决定思想的高度,实践的水平制约理论的水平。离开时代的思想,是空洞的,没有意义的;离开实践的理论,是抽象的,没有价值的。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性,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先导性,源于它的时代性。只有反映时代、富有时代气息的思想,才能发挥引领社会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马克思主义不仅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还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长。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我国当代社会的大发展大变革提供思想引领。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预见性。哲学社会科学之所以在社会变革中具有先导作用,就在于它能够预见社会的发展趋势,判断社会的基本走向。对未来的预见和判断,绝不是任意的猜测,不是主观的臆想,而是建立在对社会生活深入考察基础上的。社会现象是复杂和多样的、偶然的和不确定的,哲学社会科学就是要在复杂和多样性中找到统一性,在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性。哲学社会科学的预见性,是以认识和把握社会规律为前提的,没有对历史必然性的认识,就不可能有对社会历史的预见性。当然,社会现象比自然现象要复杂得多。对社会规律的研究和认识,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当然,哲学社会科学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并不是热衷于社会的细枝末节,而是关注历史的总趋势和大方向,并在实践的发展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早期资本主义,科学地预见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价值性。哲学社会科学既是认识论,也是价值论。作为认识论,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尊重社会事实,再现历史真实,准确把握社会的内在联系,获得真理性的认识。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发现真理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任务,而不是全部任务。哲学社会科学不能满足于认识真理,还要实现真理向价值的转变。可见,哲学社会科学不仅是认识论,也是价值论。我们主张哲学社会科学的真理性,并不是否认其价值性。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并不是取消价值立场,不是搞“价值中立”。哲学社会科学为了探求真理,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防止主观随意性。但是,坚持客观性原则,不能取消价值性原则,不能用客观性代替价值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只有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理论成果。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大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时代造就理论,时代成就思想。只有深入研究我国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系统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引领我国社会大发展大变革,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大有作为。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理论的价值在于研究现实的问题,理论的生命在于面向火热的生活。研究问题既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力之所在。歌德在《浮士德》中有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唯有生命之树常青。”一个远离生活、回避问题的理论,必然是晦涩的、抽象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回归生活、关注问题,理论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马克思指出:“每个历史时期的谜是容易找到的。这些谜反映了时代所提出的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一切历史之谜都隐藏在问题中。只有抓住问题,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只有研究问题,才能实现理论的创新;只有解决问题,才能推进社会的发展。每一时代都会产生具有时代特征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要适应社会的新变化,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造新理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今天,世界格局发生新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社会发展面临新问题,这就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也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理论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不是就事论事,不是停留在经验层面,而是考察和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深层原因,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形成思想的过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党领导的、人民群众从事的、前无古人的伟大的事业。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人民生活从贫穷走向富裕,各项事业不断走向进步,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我们的变化是举世瞩目,我们的成就是令人赞叹,我们的辉煌必将载入史册。我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奥秘在哪里?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只有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才能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必须回到实践。任何一种理论研究,都不是为了理论本身,而是为了推动实践的发展。理论向实践的回归,既是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的需要,既是理论引领实践的过程,也是实践检验理论的过程。实践是理论的出发点,也是理论的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之所以重视理论,是因为理论能够指导实践;我们之所以重视思想,是因为思想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要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所掌握,就会转化成巨大物质的力量,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边立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高 斌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实践思想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