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16-09-10杨阳

文学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独立学院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研究独立学院开设课程的教育教学规律对提高独立院校教育质量、培养符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英美文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对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独立学院 英美文学 教学模式

一.独立学院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按新机制、新模式开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二级学院。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是新型的民办大学,能够有效地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金组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与多样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1]。因为独立院校的特殊性质,其定位和培养目标与其他公办院校有一定区别,独立院校更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独立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强调培养专业技能扎实和实践运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也符合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我国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提出的新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即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大纲》重视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独立学院在近十年来,迅速发展,作为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2011—2013年,全国高校数量分别为2762所、2790所、2788所,其中民办高校占全国高校数量的比重分别为25.27%2、25.34%和25.75%。除数量不断增长之外,民办本科高校的招生人数和在校生数也大致呈逐年增长的态势。2013年民办高校的学生人數已经达到557万[2]。因此,研究独立学院开设课程的教育教学规律对提高独立院校教育质量、培养符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英美文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对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研究。

二.独立院校《英美文学》课程现状分析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评价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开阔思维,拓宽知识结构,通过阅读与分析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环境的了解。然而现实中英语专业中人文思想含量最高的英美文学课程更是被边缘化,做起了冷板凳。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多位英语教育者的共同关注[3]。《英美文学》课程在三本院校相关英语专业的课程中非常不受重视,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形式、或者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来看,文学课程在独立院校都属于被“孤立”的课程,具体表现为:

1.文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很多独立院校把《英美文学》课程设置为“边缘化”课程,以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安排教学,课时有限,本来应该以一个学年为周期的教学课时被缩短为一个学期授完,或者本来每周四课时的教学内容缩短至每周两课时。并且学生参与文学阅读和赏析的时间也大大缩水。

2.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单一。因为课程时间的大大缩短,这势必导致很多内容不能够深入拓展,教学内容只能浅尝辄止,学生只能粗略地了解某一个时期的文学概况以及几位作家,老师没有更多时间评析文学作品,不能够深入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其背后的时代意义。

3.文学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很多独立院校文学课程教师采用学期末写论文的方式来考核一学期学生的文学知识,但由于很多学生没有深入阅读作品,不能够较好地完成论文,更有学生从网上下载相关论文,敷衍了事,这样的方式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

4.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文学课属于非专业核心课程,所以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往往不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做到课前阅读作品,课后查找资料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上课效果一般。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忽视了学生参与,完全以教师讲授为主,这也导致了文学课程常常无聊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听讲,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模式研究

鉴于文学课程在独立院校的“冷遇”和“边缘化”现状,文学课程授课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突破常规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力争使得文学课程在三本院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意义,让《英美文学》成为独立院校英语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并积极引导英语专业学生,使得文学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扩展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因此,笔者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三个方面作创新性探究。

1.课程内容

由于三本学院的课程设置的限定,文学课授课周期通常为一个学期,因此按照传统英语专业一个学年的授课周期,要讲授完跨越几个世纪的英美文学内容是难以实现的。并且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内容通常包括文学史和作品赏析两个部分。单纯的讲授文学史,课堂势必枯燥无聊,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重视作品赏析的话,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文学知识。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要均衡地学习英美文学内容,兼顾文学史和作品赏析,这就要求教师在繁多的文学知识中,选取重要的、主流的文学内容,穿插史实和作品的赏析,既有理论背景的铺垫,也有文学作品的浸染。

2.教学方法

传统的文学课程主要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前半部分为文学史和历史背景的介绍,后半部分是评析作品,整节课学生都在听老师讲授,没有参与和互动,大大降低了课堂的趣味性,弱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多样化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配合授课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当一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有影视作品的版本,通过用图片、影音的方式,能更加直观的展现某一时期的社会景象和人物形象,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加强学生互动,使学生参与文学课堂。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文学讨论组,辩论的方式,甚至将原本老师讲授的知识交给学生,让学生讲授某一部分的文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利用互联网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广博的资源,在线或者下载国外名校文学课程的教学视频,或者相关讲座短片,多角度、全方位的体会文学知识。

3.课程考核

很多传统的文学课程考核以一篇论文定成绩,或者以闭卷的形式考核。两种方法都重视期末的突击学习,而忽视了过程学习的效果,也难以真正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收获。教师可以将考核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包括课堂参与、发言情况、团队合作、学习内容展示、课后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考核计分,加起来成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再加上期末的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一起构成课程总分。这样的考核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加强了平时学习的积累,避免学生出现考前突击,考后遗忘的情况。而且能够真实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由于三本院校的定位,决定了英美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中的地位。英美文学课程在三本院校的冷遇使得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困难重重,因此教师要在有限的条件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革传统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突破常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创造课堂氛围,设置有效考核方式,来提高文学课程在三本院校英语专业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使文学课程成为既生动有趣,又能扩展学生文学认识,提高人文思想的重要课程。

参考文献

1.程爱民,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外语研究,2002,(1).

2.王守仁,赵文书.网络环境下的英国文学教学.国外外语教学.2003,(1)

3.王艳芳,袁大勇,王谦.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探究.大众商务.2009.

4.余皖生,姜发根,孙维克.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

注 释

[1]王艳芳,袁大勇,王谦.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探究.大众商务.2009,11.

[2]余皖生,姜发根,孙维克.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1.

[3]程爱民,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外语研究,2002,(1).

(作者介绍:杨阳,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翻译)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独立学院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