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语境下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

2016-09-10沈春蕾袁欣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语境因子

沈春蕾 袁欣

摘 要

英语课堂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长期处于平稳运行状态中,其基本结构可以简化为“人+课堂生态环境”。但是在信息化语境下,当现代信息技术强力介入英语课堂教学之后,英语课堂生态出现了课堂生态结构上的失衡和功能上的失调,英语课堂生态受到了极大的扰动。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紧密相关,信息技术的运用决定了英语课堂生态的重构必须以科学合理地整合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为基本策略,其巨大优势以及信息技术使用的不可逆性成了重构英语课堂生态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信息化 英语课堂生态 失衡 重构

一、信息化语境下英语课堂生态失衡现象

1.结构上的失衡

结构是系统能否实现其功能的根本前提,是系统是否协调的内在根据,反映着元素之间的有序性和组织性。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磨合,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相对比较稳定,各生态因子已经处于比较好的兼容状态,但是课堂生产力开始减弱,开始显露出一种惰性。而信息化教学改革以来,课堂生态的环境因子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势介入,使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结构关系随之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系统组分构成比重的失调、系统组分之间交互关系的失谐、系统内部结构的失衡三个方面。

(1)系统组分构成比重的失调

为了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各个学校都试图将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转变为基于信息化的建构式和共建式课堂教学,都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改革突破口。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导致课堂生态系统的环境因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很多教师没有调整课堂角色、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制定信息化课堂管理规章制度、提高信息素养,同时,学生也没有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导致课堂出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大量使用与教师信息水平提高不快、教学理念更新缓慢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变化缓慢等情况的不协调,严重阻碍了现代信息技术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很难形成一股同向合力,出现了教学实践与改革预期之间的落差[1]。

(2)系统组分之间交互关系的失谐

课堂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网状结构,是纵横交错的。在信息化语境下,系统组分之间交互关系的失谐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模式、教室布局、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学管理与信息技术等因子之间的失谐。如:在信息化进程中,教师的目的是大量使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学,而学生的目的是高效迅速地学好英语,师生的目标与理念存在着交错现象。教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但是部分学生则认为组织课堂讨论和放手自主学习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做法,教师课堂讲解才是最快最有效传授知识的方式。同时在信息化进程中,由于有些教学系统的师生交互功能不健全,导致师生交流不够流畅,同步交流比较困难。并且一些教师对网络教学的理解存在误区,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还导致师生之间的交互大幅减少,引起了师生关系失谐。

(3)系统内部结构的失衡

其主要表现为部分师生的生态角色异位、输入与输出的失调。在信息化语境下,作为课堂主讲者,有些教师的传统生态角色没有弱化,教师自身成长长期被忽视,作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态角色没有得到加强,导致对生态主体产生了消极影响。而作为知识生产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建构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生态角色没有得到加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失调主要包括方式、内容上的失调。如:一些教师没有从服务于内容需要的角度出发,让一些本不需要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内容,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想象空间,使用大量快速直观的音像并不利于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

2.功能上的失调

信息化语境下,英语课堂生态在功能上的失调主要表现为结构优化功能衰减、关系调谐功能渐弱、演化促进功能渐弱、生态育人功能发挥不够四大功能的失调。首先,结构优化功能衰减。现代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大量使用,牵引着其他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环境因子进行自我调节、改变,产生了扰动作用,迅速演化为课堂环境因子中的主导因子,超出了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和自修复能力。长期下去,系统结构优化功能渐弱,各组分的构成比重处于失谐状态,难以自行修复系统内的平衡。其次,关系调谐功能渐弱主要包括传统观点与改革理念上的失谐、改革的大力度与现实能力之间的失谐以及输入与输出的失谐。而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强力介入后,英语课堂生态系统被迅速带离到一个远离平衡区,在这个区域中,通过自身的作用,系统形成了耗散结构,重新建立平衡,完成了一次演化。但是目前,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存在着结构和关系上的失谐,系统难以完成系统的演化,不具备达成平衡的前提条件,导致演化促进功能渐弱。另外,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生态来说,系统的根本功能是培育英语人才,在信息化语境下,英语教学改革最终要培养出具有较强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英语人才,旨在建立一个信息化的生态英语课堂,解决社会对英语教学只能培养“哑巴英语”、“高分低能”人才的诟病[2]。但是目前,在信息化语境下,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育人功能发挥不够,还没有演化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育人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信息化语境下英语课堂生态的重构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调节失衡的课堂生态

信息技术是推动教育模式演变的一个重要力量,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进程中,为了修复改革初期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课堂生态失衡,就要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生态位,带动课堂生态中其它因子进行结构和功能调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首先,必须要在政策层面上敢于大力推进英语教学信息化进程,在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前提下,通过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和外部力量的主动干预,应该允许教学系统在一定阶段出现大程度、中等程度的失衡,从而实现系统新平衡。其次,必须要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和深层化。当前英语教学信息化已经进入到一个发展和应用相对缓慢和集中反思的高原期,为了实现英语教学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改革时期中,通过常态化和深层化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以及教育技术理论背景下,促进信息化教学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换。同时,通过与英语课程的整合过程,在课堂生态结构和功能调整过程中,逐步渗透内化为英语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效率,促进英语课堂生态的重构。

2.控制课堂生态中的限制因子,重构英语课堂生态平衡

生态学的耐受性定律认为,当任何一个生态因子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都会成为生态系统中的限制因子,都会影响到该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分布。而在课堂生态中,各相互作用的生态因子会影响到课堂生态主体的成长,当接近、达到课堂生态主体耐受限度的时候,就会破坏课堂生态平衡与和谐,演变成为限制因子。因此,为了控制课堂生态中的限制因子,重构英语课堂生态平衡,首先,要辨识诸多生态因子中的限制因子,如:网络资源要适量,上网学习时间要适量等。一般情况下,走向极端的度和量都会将这个因子演变成限制因子。其次,课堂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生态因子都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控制该生态因子面临的可能性空间是控制课堂生态中限制因子的关键之处。如:完善教学平台的设计、设定在线记录学习时间的前提条件等。另外,还要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调节,控制课堂生态中的限制因子。信息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养成预测、发现限制因子并不断观察和分析的习惯,通过分析和条件控制进行调控,从而判断调控行为是不是有效,获取调控后的反馈信息。如:通过分析预测到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了达到预期目标,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进行调控,获得反馈信息[3]。

3.调整课堂生态因子的生态位,重构英语课堂生态

生态理论认为,为了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生态系统中的种群、物种都具有自己一定的时空位置和功能。教育生态学视界中,生态位主体包括系统的所有组分,并不局限于种群、物种,因此,课堂教学生态中所有要素都具有各自的生态位,如:教师、学生、课堂布局等等。信息技术强势介入英语课堂教学后,带来了系统内部生态位重叠、特化等问题,逐渐演变成了课堂的主导因子,造成了系统的失衡,影响了系统各组分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信息化语境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要适当地调整教师的生态位。如:在缺少课件的情况下,教师上网搜索就能下载,在一定程度上,资源丰富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造成了生态位特化。其次,随着英语教学信息化的推进,学生生态位也须调整,学生地位和功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差异个性化培养来规避学生间激烈的竞争,有助于学生找准各自的生态位。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影响,其他课堂生态因子也须根据教学目标进一步调整。如: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生态位重叠等。

4.引导系统各组分同步协变,重构英语课堂生态

英语课堂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信息化语境下,由于系统内部各组分没有与信息技术同步协变,课堂生态系统各组分构成比重失调。为了重构信息化语境下英语课堂生态,就要想方设法地引导系统各组分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发生改变,必须主动干预。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生物成分,课堂生态环境是非生物成分。当信息技术介入课堂,并成为主导环境因子后,在一定程度上,信息技术会引领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同步协变。然而,由于课堂生态主体的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系统组分同步协变达不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系统组分同步协变的速度和质量,解决相关问题,就要制定相关政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相应举措。其次,为了实现师生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同步协变,师生培训是解决课堂生态主体相关知识缺乏、能力不强的重要手段。如:对教师可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对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开展学前培训等,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信息化教学中,提高信息化学习能力。另外,要建立适宜的奖惩机制和规章制度,如:对于积极研究和开展网络教学的教师,作为各种评比的重要参与者,促进系统组分的同步协变。同时学校要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在支持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建设方面,统筹考虑英语教育信息化的客观需求与学校的财力物力等状况,坚持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协调发展。

5.规避课堂环境构建中的花盆效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作用

在英语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课堂生态已经出现了花盆效应,如:因为电子课件的便利性,一些教师产生了依赖性等,信息技术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不利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规避信息化环境所带来的花盆效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尽量避免出现信息技术强迫症、依赖症,关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在构建课堂教学环境时,环境越舒适越好,并不是设备越贵越好,要服务于师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次,传统的课堂中,经过长期的磨合,教师按部就班的讲解和学生认真听讲已经达到了平衡[4]。而在信息化教学中,这种丧失自主学习能力和元认知策略,依然发挥着作用,阻碍了学生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进程,因此,为了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减弱传统课堂的花盆效应,就要扩大学生对环境因子的适应域值,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创造机会锻炼他们的环境适应力和竞争力。另外,信息化语境下,必须要协调系统各组分之间的交互关系,实现互动对话,消解矛盾,重塑互动对话的生态课堂交往,重视直接交互的同时,意识到教师之间、资源之间的间接交互对于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重构英语生态课堂。

参考文献

[1] 冒志红.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动态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9).

[2] 严红美.高职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

[3] 赵玉峰.基于信息化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失衡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9).

[4] 赵红丹.为大学英语教学插上信息化翅膀[J].考试周刊,2011(86).

[作者:沈春蕾(1967-),女,浙江湖州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袁欣(1981-),女,江苏泰州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语境因子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