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6-09-10杨武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舆论政治环境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新媒体的使用迅速发展。新媒体传播方式随时性、传播活动瞬时性、传播内容丰富性、影响范围裂变性、信息成分驳杂、可信度差的特点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应该提升新媒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整合新旧媒体,实现优势互补,建立立体化思想教育体系,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导,加强新媒体团队建设,积极利用新媒体,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

新媒体 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

1.传播方式的随时性,传播活动的瞬时性

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随时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新媒体时代,3G以及4G技术的发展解决了信息接受终端的移动问题,一部手机包含了以往电视、报纸、广播等三大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这种“口袋里的媒体传播平台”使信息的传播和接受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受众对信息了解以及分享的需求,提升了传播效率。

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的瞬时性提升了信息更新频率。新媒体时代,由于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可以通过一键分享实现信息的瞬时发布,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这就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点到点的传播模式,实现了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新型传播模式,信息的曝光率与传播速度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2.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影响范围的裂变性

信息发布门槛低的特点大大丰富了传播信息的内容。传统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要经历采集、传送、编辑、审核、发布五个环节,而新媒体则将整个信息发布过程压缩至采集、发布两个环节,审核环节的缺失使得任何形式的新闻信息都能够在新媒体平台得以传播,小到个人生活感受,大到国内外新闻时政信息,甚至部分虚假信息都能够被随心所欲地发布,增加了信息的内容。

信息传播的扁平化趋势使影响范围呈现裂变的效果。信息传播的扁平化是指在信息交互传播的每一个节点上,每一个手持移动终端的个体都可能是一个传送或接收的中心,传播活动早已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传播,而是一种网状的、双向的结构。这种扁平化的结构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统的旁观者角色变为现在的参与者角色,大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影响力。新浪副总编辑孟波将这种人与人群之间的渗透称为“裂变式”,这种裂变式的传播特点可以导致影响范围的最大化。

3.信息成分驳杂,可信度差

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大多要求发布者以简短的文字进行信息发布,这种限制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信息的完整性。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经过裂变形式的传播,信息的传递结果与最初信息源所要表达的意愿产生了很大的差距,也就是可信度差。

新媒体时代,信息含量的巨大性和受众接受、消化信息的有限性形成了极大的对比,为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受众,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信息的发布者就会对原有信息进行加工和包装,以期通过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或者听觉效果吸引受众,深受受众诟病的“标题党”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发布审核政策和措施,许多不实、虚假甚至低俗的信息就被发布出来,以博得大众的眼球,这些给社会风气带来相当恶劣的影响。网络与现实的舆论场、官方与民间的舆论场、真实与虚假的舆论场交织在一起,使学生很难对之进行辨析、筛选、判断,对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学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环境被打破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他们的政治、文化、法制观念、道德修养的教育。经过常年建设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形成完善的体系。在舆论和思想引导方面,形成了以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为三大支柱的引导体系,各个媒体之间相互配合,每一条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都会被审核,作用都会被评估,构成了涵盖视听的全方位舆论引导体系和教育环境,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控性操作。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递者,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再仅仅依赖单一、单向的传统模式,而是在多信道中通过沟通和辨别来完成。这种更加自由的信息获取方式打破了原本“封闭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形成了“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的状态,使得学生获取信息变得不确定和难以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舆论导向的难度,使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趋复杂化。

2.对学生先进思想和主流价值观的引领难度加强

首先,主客体界限被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式微。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壁障,使二者的界限日益模糊,信息的接受者只要通过一键分享就能转变为信息的传播者。这拉近了从信息发生地到接受者的线上距离,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疏远现实的可能性,逐渐沉溺网络,疏远现实,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新媒体在为学生提供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功能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逃避现实的可能,当遇到自己不愿面对的问题时,就会在信息选择上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舆论观点有支持作用的信息。这种信息获取自主权的加大,冲击着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强行灌输和社会舆论的制约力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与规范难度日益加大,环境越来越复杂”。

其次,虚假信息大量存在,学生辨伪能力较低,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艰巨。新媒体的出现使每一个人发表自己意见的愿望得到实现,使每一个人都成为了记者,但随之而来的是,由于缺少专业素养、职业操守和信息审核,大量冗杂、虚假的信息发布出来,充斥着学校的各个角落,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已经成为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加之学生对新媒体投入的时间、精力很大,传统的主流媒体和主流信息被其忽略,信息源的单一使其进一步丧失了辨别真伪、理性分析的能力。如何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之进行引导,成为学校在新媒体时代下面临的又一个严峻问题。

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一方面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还应看到新媒体具有的传播分众化、传受同位化和信息裂变化等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传播分众化即新媒体的受众与传统的普通大众相比具有细分型的特点,特定信息针对特定人群,使得信息更容易传播和接受;新媒体的传受同位化,使得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身份融入整个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以积极的态度去维护并传播所接受到的信息,而非排斥、拒绝;信息裂变化是指新媒体在传播状态上由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型变为多点对多点型,这种传播特征有利于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宣传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1.顺应时代潮流,提升新媒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

(1)创新舆论引导工具,树立新媒体宣传理念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创新,重点要抓好思想创新、手段创新等。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顺应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引进、利用新媒体,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渠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实际问题,加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针对新媒体信息驳杂、真伪难辨、信息碎片化等缺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利用新媒体时应该加以规避,保持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舆论引导的方向性,逐步树立官方新媒体平台在学生心中的意见领袖地位,渗透到学生思想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其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的引导。

2.新旧媒体优势互补,建立立体化思想教育体系

(1)显性、隐性相结合,拓展思想教育覆盖面

校园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园电视和校园广播电台等,它们在营造舆论环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目的性比较强,呈现出显性的特点,这种宣传模式虽然能够进行集中、大规模的舆论环境营造,但是容易遭到学生的抵触,不能取得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新媒体则不同,它传播的信息主要在学生中间流传,强渗透性是其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大特点,信息在被学生传播的过程中,被传播者无意识地搭建起一个舆论环境,身处在这个舆论环境每一个节点的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种隐性的教育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在利用校园媒体进行舆论环境营造时,应充分利用二者,搭建起覆盖范围广的思想教育舆论环境。

(2)权威性、平等性相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

官方性、权威性是校园传统媒体在营造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环境时的主要特点,这种自上而下的舆论营造方式虽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受众,即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处在整个环境之中。新媒体则不同,在新媒体进行舆论环境的营造过程中,舆论环境中的参与者地位是平等的,“不同个体发布信息、发表观点、表达意见都是平等而且是具有个性的。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这也意味着每个人既是施教者同时又是受教育者。”地位的平等性使得信息传播呈现出扁平化的特点,而非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在营造舆论环境时,将这种权威性和平等性相结合,保证舆论环境整体框架营建的同时,利用新媒体补充大框架下的细节,提升学生在舆论建设过程中的参与度,在参与的同时,实现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导,加强新媒体团队建设

(1)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媒体团队

在开发利用新媒体时,要以学生为建设主体、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把全体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官方新媒体,如官方微博、微信等,由学生直接管理,学生最了解学生的需求,也最了解学生关注的舆论热点,由学生管理这些媒体能最大限度地拉近与其他学生的心理距离,更好地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反映其需求,并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舆论营建、思想引导的过程中,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2)以学校为主导,加强对新媒体内容的规范、舆论氛围营建的引导

学生管理新媒体并不意味着学校作用的缺失,相反,应当加强学校在舆论环境营建过程中的参与力度。学校的主体地位首先反映在利用传统媒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以此刺激并引导校园新媒体的内容以及方向;学校的主体地位还反映在对信息正本清源的作用上,由于校园内部不同的兴趣团体会形成不同的小的舆论环境,不同的舆论环境对学校、社会事件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不正确的、偏颇的,甚至是激进的看法,学校有为其正本清源的责任,以解决学生疑惑,保证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的纯洁性;最后,学校的主体地位反映在加强对学生新媒体素质的教育上,传统媒体的引导、新媒体的引进,这些措施只有最终真正地作用于学生自身,才能取得积极的意义。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新媒体素质的教育,提升其辨别真伪的能力和自觉传播正能量的积极态度,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氛围的营建过程中去。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校内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为了营建更好的舆论环境和氛围,更好地完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学校应当顺应新媒体的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将之与传统媒体相结合,营造覆盖全方位的舆论引导体系,不断传播正能量,对虚假信息正本清源,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发展,为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焕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探索与路径选择[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2] 张永汀.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3] 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1).

[4] 陈池.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路经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5).

[5] 徐宝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新媒体密切党群关系初探[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10.

[作者:杨武成(1968-),男,山东潍坊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舆论政治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