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艾利之书》看文化意识的主观能动

2016-08-13迟硕

电影文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文化意识

迟硕

[摘要]电影《艾利之书》描述因为战争的破坏作用,臭氧层破了一个大洞。灼热的日光倾泻而下烧死了许多人并且烧干了地表上的淡水,绝望中的人们面临重建家园的难题。由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艾利似乎听到心底力量的指引,在废墟下找到了《圣经》的孤本。于是他走向了护送《圣经》去西方的道路。一路上,《圣经》的陪伴使艾利心中充满力量,让他能够对人类的未来充满希望。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艾利一路披荆斩棘,完成上帝的使命,最终在安详的死亡中得到精神的升华。

[关键词]《艾利之书》;文化意识;主观能动性

由艾伦·休斯与艾尔伯特·休斯两兄弟联合执导的影片《艾利之书》享有西版《西游记》的美称。影片由丹泽尔·华盛顿、加里·奥德曼、米拉.库妮丝、詹妮弗·比尔斯主演,是一部以末日主题为背景的科幻片。影片以世界末日为背景,将文化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贯穿整部影片始终,可谓是一部具有意识形态的影片。2010年,该片凭借良好的口碑在第36届土星奖上获得最佳科幻电影提名。此外,男女主角凭借片中的精彩表演分别获得第36届土星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和第12届青少年选择奖最佳动作冒险电影女演员提名。相比其他以末日题材为背景的影片,《艾利之书》凸显了西方文化中强大的意识主观能动性,这股力量支撑艾利完成自己的使命。美国时光网曾评价:在《艾利之书》中,主演华盛顿就是一位天神——如果不是上帝之子,也至少是上帝跟前的人。他扮演的人物既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约翰.韦恩式的英雄,又像日本武士片中那些无可挑剔的斗士(如黑泽明的《用心棒》和日本盲剑客座头市系列)。所有这些都借用了同时又反过来回馈了好莱坞式孤独、超自然的英雄主义概念。这部新电影利用了华盛顿身上那种积蓄的力量,把它转换成武器,并使他有机会以正义的名义大开杀戒。在图像的处理方面,完全是走“末世科幻”路数,色调极为阴冷,画面时而有些偏红,时而有些偏黑,但都是透着一份“幽”色调。在表现末世城市残垣断壁的镜头中,斑驳的细节交代很是细腻,光影的层次感也很足,充分贯彻了导演休斯兄弟的创作意图。

一、情节简介

影片《艾利之书》以世界末日为背景进行故事情节的层层展开。因为战争的破坏作用,使得地球臭氧层破了一个大洞。灼热的日光倾泻而下,烧死了地球上大部分的人,同时也烧干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仅有部分生活在地下的人才得以存活。浩劫过后,世界一片狼藉,大地焦灼,太阳无比刺眼,白天出门人都要戴上墨镜。稀缺的食物和淡水,使得世界上的人几乎都变成了食人族,只有蚕食同类,才能生存下去。存活后的人们认为是信仰毁灭了人类,因而将所有的《圣经》烧毁。然而男主人公艾利,在某天似乎心底听到了神的呼唤,这种呼唤指引他在废墟下找到了《圣经》的孤本。神的声音告诉他,只要将这本《圣经》带去西方,就能解救全人类。在意识主观能动性的指引下,艾利踏上了前往西方的道路。30年来,艾利独自一人上路,一路向西,困难重重,但是每天研读《圣经》,给予了他无穷的勇气和信心。

这一次,艾利来到了一个小城镇,这里生活着些许在末日中存活下来的人。小镇的统治者卡内基一直在命令其手下寻找《圣经》的遗本。在世界末日前,他曾经读过《圣经》,他认为书中的每一句都那么有说服力,可以帮助自己变成新世界的统治者。卡内基一心想留下艾利,并使其听令于他,帮助他统治新世界。而无意中却发现艾利身上强大的意识主观能动性。在一这过程中,卡内基酒吧的女服务员索娜拉感受到艾利身上有股强大的力量,使这位侠客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索娜拉深深爱上了这位独行的侠客。卡内基为夺取艾利手中的书一路追杀艾利。最终,在一所旧房子中,卡内基夺走了书并向艾利开了一枪。当挣脱卡内基控制的索娜拉回去找艾利时,却发现艾利已经不在房子前,而是带着枪伤继续走向西边的征程。最终两人一路到了美国的旧金山,找到了人类仅存的文明,这里的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重建人类文明的新世界。艾利知道神指引他的那个西方就是这里。虽然《圣经》被夺走,但是30年来艾利每天诵读,早就将书里的东西牢记在心中。将书中的内容一字一句背默后,艾利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平静安详地死去。被艾利感化的索娜拉也走向新的地方,将意识的伟大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而利用野蛮手段夺取《圣经》的卡内基,几经周折后发现艾利手中的《圣经》竟然是盲文,无人能够读懂,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二、西方文化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在哲学领域,人们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决定了人们的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反作用于物质世界。与以往末日题材的影片不同,影片《艾利之书》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更加凸显西方文化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将从三位主人公的故事中,剖析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一)引导者——艾利

世界末日后,艾利因躲藏在地下而免于被灼热的日光烧死。当人们将灾难的源头直指信仰的时候,艾利却听到了心底的呼唤,指引他在废墟中找到了《圣经》的孤本,并30年如一日,将孤本一路向西护送。艾利心中一直怀着将书送去远方的信念,这种强大的信念使艾利拥有巨大的主观能动陸,使其能够解决途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走向成功之路。

30年来,艾利每天都会坚持读书,书本的陪伴让艾利的内心变得充实,使其充满力量。即使30年来,艾利始终一个人走在前行的道路上,完成使命的信念赐予艾利无尽的力量。影片开头艾利孤身一人走在途中,来到一个挂着死人的旧屋之中。艾利看到尸体的脚下有一双好鞋,就脱下来穿在自己的脚上,换下早已磨破的皮鞋。看到老鼠来了,还将自己所剩不多的食物分享给老鼠,插上耳机,苦中作乐。影片这样的情节设计表明艾利的心中并不空虚,艾利的追求给了他力量。当他从死人的脚下得到可以穿的鞋子,他感激他还可以有新鞋穿;当老鼠出现,他开心仍有老鼠愿意陪伴他;当插上耳机,他为能听到美妙的音乐而感到幸福。观众会被艾利的乐观所打动,无论身处何方,艾利都能够苦中作乐。一心想要去西方的信念给予人们无限的力量,艾利苦中作乐的情节设计,凸显了西方文化中乐观向上的一面,彰显了意识文化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能够顺利将《圣经》送达人类文明仅存的地方,一路上艾利忍辱负重。当艾利来到小镇上,为了能够喝到一口淡水,他任凭卡内基酒吧的服务员向他勒索钱财;为了能得到片刻休息,却招致小镇土匪的骚扰。当劫匪的目光盯向《圣经》的时候,艾利却大打出手。一心只想去西方的艾利,心中的力量使艾利愿意忍辱负重,受到欺负也不愿还手。而当《圣经》受到威胁时,他却可以不顾性命保护《圣经》。对于艾利来说,他保护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种信念,是拯救人类的希望。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让艾利时刻保持清醒,不受女色的诱惑,亦让其不失善良的本性。卡内基想让智勇双全的艾利留下来帮他创造新世界,遂派女佣索娜拉诱惑艾利。而艾利却一心想着将书送去人类文明遗留的西方,这个信念一直在驱动着艾利克服重重困难。在与索娜拉分享食物的时候,艾利带着索娜拉进行祷告。向索娜拉宣传《圣经》的内容,而此举恰恰为两人后来的故事埋下伏笔。卡内基得知艾利拥有《圣经》后,对其展开凶猛的追杀。在此过程中,艾利一直能够感受到心中的信念赐予他的力量,即使在小白屋被火力包围的情况下,艾利也无所畏惧。中枪后的艾利仍坚持拿刀保护《圣经》,却还是倒下了。与其说艾利是在保护一本书,不如说艾利是在保护自己的信念。当观众以为艾利失败时,情节却出现突转。挣脱后的索娜拉返回寻找艾利,却发现艾利已不在倒下的地方。沿路寻找才发现,重伤且失去《圣经》的艾利,却依然坚持走在前往西方的路上,升华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给艾利带来强大的力量。最终两人到达旧金山,虽然失去《圣经》,但30年来每天诵读《圣经》的艾利,早已将《圣经》里的内容刻在心中,书中的一字一句转化成艾利心中的信念,这种信念凝聚了强大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支撑他一路向西的力量。而当使命完成后,艾利平静地走向极乐世界。

影片中艾利的角色经历使观众深深地感受到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信念的力量让艾利拥有了在末日中存活下去的勇气,让他能够在经历了末日前后的落差后,在30年的寂寞中仍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他勇往直前的无尽力量,这份主观能动性使艾利一路前进,从而拯救人类遗失的文明。

(二)追随者——索娜拉

影片在索娜拉的人物设定上,暗指人类新文明的诞生。索娜拉没有见到过末日前的世界,更不知什么是《圣经》。当艾利第一次与索娜拉分享食物时,艾利的祷告让索娜拉感受到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她被深深地吸引。第二天早上,她就与母亲分享了这种信念带给她的力量,却也让卡内基发现艾利拥有《圣经》。艾利走后,索娜拉的追随凸显了影片体现信念主观能动性。初次接触《圣经》的索娜拉感受到了信念的伟大力量,在毫不知道内情的情况下,她的跟随暗示着意识拥有巨大的主观能动性。表面上索娜拉追随的是艾利,可是从力量的源泉上看,原本生活在卡内基手下逆来顺受的索娜拉挣脱摆布的力量,正是来自于想要追求自由、释放自我的信念。

索娜拉决定与艾利一同向西,途中得知是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让艾利能够与众不同,拥有强大的信念一路向西,也使其明白,真正吸引她追随艾利的力量原来就是内心想要追求自由与精神升华的信念。当卡内基追杀艾利和索娜拉时,言而无信的卡内基向艾利开枪并劫走索娜拉。冥冥之中的力量使慌乱中的索娜拉急中生智,摆脱卡内基的控制。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使手无寸铁的索娜拉冷静下来,获得自由。当艾利完成《圣经》抄录平静地死去后,索娜拉决定要追随艾利的脚步,将信念的伟大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影片中索娜拉的形象寄予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索娜拉是活在末日中的孩子,当艾利来到她身边,索娜拉冥冥之中感觉到艾利的与众不同,并且艾利宣传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让她感受到无尽的自由。她义无反顾地追随艾利凸显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从一个逆来顺受的女佣转变成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索娜拉的改变暗示着意识的变化赐予了她伟大的力量。

(三)惩罚者——卡内基

影片最大的反派就是由加里·奥德曼出演的酒吧老板卡内基。卡内基渴望得到《圣经》,使其成为他的统治工具,建立一个由他主导的新世界。他认为,书中的力量在于: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每一句话都让他臣服。虽然卡内基的人物类型被设定为反派,但不可否认的是,卡内基的种种行为也是受到其意识主导的。在末日中重生的人们,需要新的领袖领导他们走向光明,在这种情况下,掌握水源的卡内基就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卡内基想要利用《圣经》成为新世界的神,这个信念成为其意识主要走向,并对其种种行为发挥强大的指导作用。

为了能够控制人们的心智,卡内基命令手下一直在寻找一本可以帮助他统治新世界的书籍。在此信念下,卡内基可以利用一切手段从而达成目的。当他发现艾利身上强大的主观意识后,卡内基将目标锁定在艾利身上。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卡内基可以不择手段、出尔反尔,让观众对卡内基这个大反派非常反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卡内基的行为令人厌恶,但卡内基的行为亦是在其主观意识的驱使下进行的能动反应,卡内基的种种行为亦能表现出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艾利之书》讲述了末日背景下,绝望的人们信仰缺失,变得愚昧。文明的社会仅仅留存最原始的“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人们没有生的希望,处在绝境中的人们开始蚕食同类。艾利意识上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拥有强大的力量,30年来,一直走在守卫《圣经》、传递《圣经》的路上。虽历经千难万险,然而艾利最终成功地发挥其意识的能动性,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艾利强大的意识能动性,是其能够完成任务的重要力量,也为人类文明的传承留下了希望。

猜你喜欢

主观能动性文化意识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组讨论模式的研究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性的分析与研究
打造高效思品课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