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5例

2016-08-11吴斌谢亦频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0期
关键词:椎弓椎体腰椎

吴斌+谢亦频

【摘要】 目的 探讨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1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均采用单节段(即伤椎加正常椎)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 15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平均伤椎椎体压缩百分比分别为(40.5±11.9)%、(5.5±3.8)%、(5.8±3.8)%,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2, P=0.004<0.05);平均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16.3±6.2)°、(6.1±4.0)°、(6.6±4.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7, P=0.006<0.05)。以上指标术后1周﹑

术后6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术后1周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为2~5分(平均3.1分), 腰痛明显好转。手术患者均无术后感染﹑继发脊髓或N损伤﹑内固定松动。结论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 开展单节段内固定手术, 可以尽量减少对正常脊柱解剖结构的破坏, 减少相邻节段椎体的退变, 减少手术创伤范围, 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 是一种临床疗效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单节段固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77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为临床常见脊椎损伤, 临床上从过去的哈氏棒长节段椎板撑开固定, 到后期改进为伤椎上下椎体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 切口创伤逐步减少, 稳定性进一步加大。本院尝试开展单节段(即伤椎加正常椎)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内固定,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②为一侧椎板破坏一侧椎板相对完整椎体;③为轻度爆炸性骨折, 前柱高度压缩程度<2/3;④CT提示骨折块突入椎管<1/3, 椎弓根完好;⑤磁共振成像(MRI)提示无椎间盘损伤, 无严重脊髓、N卡压症状, 可伴有轻度脊髓、N功能损伤, 但无需椎管探查。

1. 2 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用单节段椎弓根固定术治疗。手术时间为伤后2~7 d。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俯卧位, 腹部悬空。在C型臂X光机定位伤椎及损伤终板侧的邻椎, 以伤椎及相邻的椎体棘突体表定位点稍上下延长为起止点, 作一长约8 cm切口, 沿棘突、椎板两侧电刀分离椎旁肌, 显露关节突关节及横突, 参照解剖标志开口后置入定位针, 透视无误后取出定位针置入椎弓根螺钉, 安装预弯的纵向连接棒, 行撑开复位, C型臂X光机确认复位满意后予以锁定, 不放置横连杆。冲洗缝合切口, 放置负压引流管一根。

1. 3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抗生素2~3 d, 引流管24~48 h拔除, 术后第2天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 卧床1个月后在支具保护下下床活动, 术后3个月内佩戴腰围或支具, 禁止腰背部旋转和过度屈伸活动, 术后6个月后方可逐步从事体力活动, 术后10~12个月取出内固定。

1. 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 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Cobb角和伤椎椎体的压缩百分比进行测量。术后行伤锥CT扫描, 观察骨折椎体椎弓根钉是否位于椎弓根内、伤椎骨折愈合情况、椎管阻塞面积及椎管内骨折块复位、椎管壁重塑及骨块吸收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则采用LSD-t法进行两两比较,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2~22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16.3个月。手术时间为60~90 min, 平均手术时间70 min;

出血量200~500 ml, 平均出血量250 ml。15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平均伤椎椎体压缩百分比分别为(40.5±11.9)%、(5.5±3.8)%、(5.8±3.8)%,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2, P=0.004<0.05);平均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16.3±6.2)°、(6.1±4.0)°、(6.6±4.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7, P=0.006<0.05)。以上指标术后1周﹑术后6个月

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术后1周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为2~5分(平均3.1分), 腰痛明显好转。手术患者均无术后感染﹑继发脊髓或N损伤﹑内固定松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术前C级1例, D级2例, E级12例;术后恢复至C级0例, D级1例, E级14例。

3 讨论

胸腰段的解剖特点导致易发生骨折, 大部分胸腰椎骨折需手术处理。传统的后路技术是在受伤的锥体相邻的上下椎体各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 通过螺钉上施加纵向撑开力而达到间接复位伤椎的目的, 然后用连接棒固定上下螺钉, 目前临床大多如此应用。

3. 1 单节段固定的优点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已是常用手术方法, 其术式已较为成熟, 疗效也较为确定[1]。但单节段固定还有以下的优点:①减少了1个椎间隙的固定, 最大限度保持了脊柱的运动节段。②单节段固定时, 将螺钉拧入伤椎, 在间接增加椎体压力的情况下, 及时撑开骨折椎体, 改善了椎体压缩畸形状态, 提高了椎体轴向载荷能力[2];有利于更好地恢复和保持伤椎高度, 也可以减少术后矫正丢失率, 尤其在治疗屈曲牵张型骨折中效果更为显著。③单节段固定后, 椎弓根钉纵向连接杆缩短一半, 力矩显著变小, 可减轻钉棒应力负荷, 减少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④手术节段减少, 对术区软组织损伤相应减少, 减少了术中出血及手术创伤。

3. 2 术中椎体复位高度标准 ①伤椎椎体高度的恢复接近正常。②伤椎椎体上下缘终板与相邻椎体终板平行。③伤椎与邻椎椎间隙与上下两间隙等高或稍高[3]。

3. 3 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把握 ①一般使用于单个胸腰椎非完全性压缩或者爆裂骨折。②椎体至少一侧终板完整, 双侧椎弓根完整。③椎体前柱高度压缩程度<1/3[4]。④可有脊髓神经损伤, 但脊髓神经卡压不严重, 无须椎管探查者。本手术是通过骨折椎体的正常区域置入椎弓根钉, 以达到可靠的椎体复位和内固定。一般根据伤椎终板进行内固定方式选择, 如伤椎的上终板断裂, 则伤椎的撑开方向指向下终板, 固定相邻的上位椎体;如伤椎的下终板断裂, 则伤椎的撑开方向指向上终板, 固定相邻的下位椎体[5]。而对于完全爆炸性骨折, 上下椎板均不完整, 双侧椎弓根不完好, 以及椎体压缩>2/3, 椎体骨块向椎管内突出>1/3, 间盘及脊髓损伤需处理或者有旋转损伤以及严重骨折疏松时, 均为禁忌证。

因此,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 开展单节段内固定手术, 可以尽量减少对正常脊柱解剖结构的破坏, 减少相邻节段椎体的退变, 减少手术创伤范围, 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 是一种临床疗效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但应该注意, 术后腰部制动时间需要延长, 延后腰部负重时间。另外, 近几年微创脊柱手术日渐盛行, 此种手术方式仅是一种探索, 并非教科书提倡的主流手术方法, 存在一定的医疗纠纷的手术风险, 手术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沟通。

参考文献

[1] Xu GJ, Li ZJ, Ma JX, et al. Anterior versus posterior approach for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a meta-analysis.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13, 22(10):2176-2183.

[2] 魏富鑫, 刘少喻, 梁春祥, 等. 骨折椎单节段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09, 1(2):88-92.

[3] 李晓武. 经骨折椎单节段复位固定治疗56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10):148.

[4] 楼肃亮, 钱金黔, 赵志芳, 等. 胸腰椎骨折经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临床疗效. 创伤外科杂志, 2014(6):491-495.

[5] 王兴武, 陆建猛, 欧阳甲, 等. 经骨折椎单节段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上终板骨折疗效观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1(10):717-719.

[收稿日期:2016-04-06]

猜你喜欢

椎弓椎体腰椎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老年人腰椎滑脱怎么办?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探究
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
10例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