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应用于儿童动脉置管质控中的效果

2016-08-11邱宏翔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品管圈例数导管

邱宏翔 汪 娅 易 敏 张 柯 曾 茜 刘 燕



品管圈应用于儿童动脉置管质控中的效果

邱宏翔汪娅易敏张柯曾茜刘燕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QCC)改进儿童动脉导管置管固定及维护方法,以降低计划外拔管率。方法:2014年9月~2015年3月我科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主题选定、拟定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等步骤,制定了固定动脉导管置管精细化流程及更科学的维护方法,并予实施。结果:动脉导管置管固定流程及维护方法改进后,计划外拔管率下降了,护士综合能力评分升高。结论:将QCC模式用于改进动脉导管置管固定及维护方法,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建立和谐团队。

品管圈;动脉导管;维护方法;护理管理

品管圈(QCC)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小团体,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发生的问题,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2],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我科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病人安全,并调动年轻护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于2014年9月成立了品管圈组织,将品管圈应用于儿童动脉导管置管固定及维护方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成立品管圈小组我科QCC组员为15名执业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岁。其中本科13名,大专1名,硕士在读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0名。推选圈长1名,主持圈活动,副圈长1名,负责会议记录等,每2~4周讨论活动1次。圈名称为童心圈,圈徽图案意喻医护同心协力,维护儿童健康,共筑生命蓝天。本次QCC活动由2014年9月开始到2015年3月。

1.2确定主题科室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结合临床工作情况及医护人员工作中的反馈意见,列出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并按相似性分为不同的亲和图,采用评价法对问题就其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分,结果提示“降低儿童动脉导管计划外拔管”得分最高,分别为上级政策96分,重要性94分,迫切性96分,圈能力84分,总分370分,因此将其确定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选题理由为减少动脉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便于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简化动脉采血,工作流程标准,工作效率提高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1.3制定计划活动时间为2014年9月~2015年3月, 根据活动步骤拟定计划表并绘制成甘特图,进行活动进度管理,并为小组成员分配任务,全员一致通过。

1.4现况把握为了准确客观掌握我科动脉导管留置情况,经组员讨论并制定了本次活动的基线调查表及衡量标准-计划外动脉导管拔管率。计算方法如下:计划外动脉导管拔管率=动脉导管计划外拔管例数/动脉导管置管总例数×100%。2014年10月,我科随机抽取62例置有动脉导管的患儿进行跟踪调查,由责任护士如实填写调查表。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动脉导管计划外拔管例数为31例,动脉导管置管总例数62例,计划外动脉导管拔管率为50%。

1.5目标设定明确计划外动脉导管拔管率后,拟定改进目标。由QCC活动1,3,5等级评分标准[3]得出该活动小组圈能力平均得分为:45分÷15名=3分,圈能力为3÷5.0×100%=60.00%。根据目标值设定公式[4],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50%-(50%×60%×80%)=26.00%。

1.6解析明确目标后,全体圈员针对科室现状进行讨论,以鱼骨图分析法、评价法找出真因。根据二八定律(80/20法则)[5],得出了80%的改善重点,对改善重点项目进行展开,主要原因为:(1)患儿烦躁、躁动。(2)穿刺点渗血渗液。

1.7对策拟定与实施针对上述要因,根据六何分析法5W1H原则,即谁来做(WHO)、做什么(WHAT)、何时做(WHEN)、在何处做(WHERE)、为什么要做(WHY)、怎么做(H0W),详细拟定对策,就圈能力、可行性、经济性[6]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确定以下对策并予以实施:

1.7.1制定优化动脉导管置管的固定流程全体组员经过头脑风暴,拟定了崭新、实用的动脉导管固定流程并应用于临床,且统一培训全科护士,积极参与配合。具体方法如下:(1)评估患儿,选择尺寸合适的输液夹板及含海绵衬垫的约束带。(2)将约束带与夹板固定在一起。(3)将带有约束带的夹板与患儿动脉导管置管部位用宽胶带固定。患儿手平放于床面,掌面朝上,用两条宽胶带,分别固定于掌中部和手腕部,暴露导管穿刺部位,便于观察。(4)将约束带固定于床旁。(5)做好标识及置管时间。

1.7.2加强沟通与宣教医护人员及时做好沟通工作,缓解病人恐惧心理,及时告知病人动脉导管置管的留置情况及其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及时了解病人的合理需求,及时予以满足。

1.7.3加强动脉导管置管的维护责任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准确评估病情,及时评估患儿烦躁原因,积极处理并予以安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遵医嘱合理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无陪病房中正确使用保护性约束工具,以免敷贴松脱,增加患儿感染风险。

1.8效果评价动脉导管置管固定质量评估:随机抽取活动后病区内62例置有动脉导管的患儿,记录动脉导管计划外拔管的例数,并与改善前的进行比较。同时,对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的综合能力评分包括QCC手法,团队凝聚力、积极性,沟通协调力、自信心、责任心、解决问题等评分,改进前后进行比较并绘制无形成果雷达图。

1.9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方法改进后,对62例留有动脉导管置管患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动脉导管置管计划对拔管发生例数为8例。计划外拔管率为12.90%。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5]=(12.90%-50%)/(26.00%-50.00%)×100%=154.58%,达到了预期目标。

2.1改进前后动脉导管计划外拔管情况比较(表1)

表1 活动前后动脉导管计划外拔管情况比较(例)

2.2改进前后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表2)

表4 改进前后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分,±s)

2.3无形成果雷达图(图1)

图1 无形成果雷达图

3 讨 论

3.1提高护理质量我科通过品管圈活动,利用品管的基本工具,层层剖析,发挥头脑风暴,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最终达到了降低动脉导管置管计划外拔管率的目的。结果显示,动脉导管计划外拔管率由活动前的50.00%降至活动后的12.90%,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简化了动脉采血流程,工作流程标准及工作效率提高,减少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及社会资源浪费。说明品管圈活动作为实施护理质量改进的一种方法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 效果令人满意[7]。

3.2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开展品管圈活动,圈员都学会了使用品管工具来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大家感受到相互协作的快乐及与他人建立友谊的快乐[8]。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良好的无形成果。活动中通过会议讨论,大家对品管手法从生疏到熟练,逐步完成各项工作。组员们的自身价值得到发挥,技能得到提升,也增加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他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科学方法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护士综合素质得到提升[9]。

[1]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4):381-382.

[2]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3]张幸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4]张小红,沈晓琴,夏苑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3B):33-35.

[5]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2.

[6]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59-162.

[7]黄璐,熊永芳,朱立珍,等.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 NICU 护理卡书写质量[J].护理学杂志,2011,26(7):55-56.

[8]邓少芳,邓桂芳,黄英群,等.品质圈活动在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24):23-24.

[9]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30.

(本文编辑刘学英)

Application effect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quality control of artery catheterization in children

QIU Hong-xiang,WANG Ya,YI Min,et al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14)

Objective:To improve fixation and maintenance methods of artery catheterization in children through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to reduce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Methods:Our department built up a QCC team from September 2014 to March 2015 to formulate and carry out refined flow of artery catheterization fixation and more scientific maintenance methods through steps such as theme selection, plan formulation, current status grasping, goal setting and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propos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review.Results:After improving refined flow of artery catheterization fixation and maintenance methods,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was decreased and nurses′ scores in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were increased.Conclusion:Applying QCC mode in the improvement of artery catheterization fixation and maintenance methods can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ensure patient safety,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of nurses and help to build a harmonious team.

Quality control circle;Artery catheterization; Maintenance methods;Nursing management

2015-12-25)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3.061

400014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

邱宏翔:女,本科,护师

汪娅,女,本科,护师

2013-2014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卫办医涵【2013】544号)

猜你喜欢

品管圈例数导管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