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连温胆汤加味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2016-08-11朱庆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室性早搏临床症状胺碘酮

朱庆军



黄连温胆汤加味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朱庆军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0),E-mail:zhuqingjun2009@163.com

摘要: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安全性、停药后早搏复发率等。方法将64例室性早搏病人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黄连温胆汤联合胺碘酮32例,对照组为胺碘酮组32例。两组均服药30 d为1个疗程,共服用3个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改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和对照组疗效相近,但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而且不良作用小、安全性高。

关键词:室性早搏;频发;黄连温胆汤加味;胺碘酮;心悸;临床症状

室性早搏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频发性室性早搏易引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性猝死等恶性事件,尤其对于伴发有心功能不全病人更为危险,临床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对待,采取有效的药物去控制。黄连温胆汤加味联合胺碘酮应用于频发性室性早搏病人,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病人6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频发室性早搏的诊断标准,常规心电图确诊为频发室性早搏或者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7 200次/天,全部病例心率≥70次/min。随机分为两组,黄连温胆汤联合胺碘酮(治疗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4岁~78岁;冠心病11例,心肌病5例,心肌炎3例,高血压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非器质性心脏病8例。胺碘酮组(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5岁~79岁;冠心病12例,心肌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肌炎4例,高血压病6例,非器质性心脏病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因、频发室性早搏类型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停用其他抗心率药物及影响电生理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排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对碘过敏、甲状腺功能障碍、严重的肺部疾病、肝脏疾病等禁忌证。

1.2治疗方法全部病人在治疗基础病和去除诱发因素基础上进行服药。治疗组:口服黄连温胆汤加味,每天1付,早晚各1次。胺碘酮每次为200 mg,每日3次,连续3 d;减为每次100 mg,每日2次,连续3 d;再减为每次100 mg,每日1次,并维持到停药。对照组胺碘酮每次口服200 mg,每日3次,连续7 d;减为每次200 mg,每日2次,连续7 d;再减为200 mg,每日1次,并维持到停药。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服药3个月,停药。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早搏控制、症状的改善情况,每周记录一次。

1.4疗效评定标准[1]

1.4.124 h动态心电图显效 :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有效: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无效: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小于50%;无变化或甚至加重。

1.4.2临床症状疗效显效 :胸闷 、心悸、头晕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有效: 临床症状大部分缓解或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2结果

2.1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无一例失访。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室性早搏疗效较对照组略好(P>0.05)。两组室性早搏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频发性室性早搏疗效

2.2两组疗效对比(见表2)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比较

3讨论

频发室性早搏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范畴。《伤寒杂病论》论述,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其基本病机为心气、心阳不足,心脉闭阻等为进行论治,临床工作中,其医者见到结代脉,就给予炙甘草汤或血府逐瘀汤等给予治疗,其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热、痰、瘀、虚均可出现结代脉,并非为虚证。随着生活节奏加速,病人压力增加,容易随情绪的波动而发病,情志不畅,郁久化热,再加上平时缺少体育锻炼,过食肥甘厚腻,从而滋生痰火、湿热等,扰乱心神,出现心悸等症状。

《丹溪心法》中曾经提到心悸当责于“虚和痰”。 因虚可以致瘀,痰浊为有形之物,其病理性质为阴性黏滞物,容易阻塞脉道,使经络中的气机受阻,影响到气血的运行,久之则痰瘀互结。心律失常主要致病因素为热痰瘀,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味。

黄连温胆汤为清代陆廷珍的《六因条辨》中的名方,是在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的基础上去生姜加黄连而成。方由黄连、枳实、竹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大枣。本方具有清热、化痰、镇惊等功效。《外台秘要》记载:温胆汤“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惊悸不宁”。应用温胆汤加减可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黄连温胆汤其功效为清热化痰, 理气和胃, 又配煅龙骨、煅牡蛎以镇静安神,石菖蒲以开窍化痰,醒神,联合丹参、檀香以行气活血,气行则痰行、瘀行。纵观其方, 有清热化痰, 开窍化痰,理气化痰,健脾渗湿而祛痰之效,同时联合行气化瘀等药物,消除痰瘀之邪。方中黄连苦寒泻火,清心除烦,为君药。半夏辛温,和胃降逆燥湿化痰;竹茹甘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为佐药;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枳实化痰散痞,破气消积;陈皮健脾渗湿,湿去痰消;丹参养血活血;檀香行气止痛;煅龙骨、煅牡蛎联合应用,可以起到镇静安神之功效。甘草为使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之效方证切合,故收效良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的功效[2],主要是通过延长动作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抑制钠和钙离子的内流,降低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或消除折返的过程实现的。黄连还具有降低心肌细胞的耗氧量,降糖、降压等功效。

器质性心脏疾病同时伴频发性室早,严重威胁了病人的生命,需积极的治疗。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开展以及可植入式的心脏除颤复律器的运用,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于基层医疗单位来说,药物仍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临床中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大部分为化学药物,虽能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多,主要引发心律失常以及对心肌传导系统的抑制等,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3]。胺碘酮为治疗心律失常较为常用的药物[4],其药物作用机制为:轻度阻断钠离子通路,非竞争性抑制α受体和β受体,从而阻断钾离子通路,引起心律失常作用较小,故在临床中常选用胺碘酮作为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的首选药物。

本研究中32例病人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用药后不但心烦、气急、失眠等症状消失了,可以有效控制室性早搏发生。

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西药胺碘酮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比单独使用胺碘酮疗效更显著。因样本有限,需更大样本进行临床研究,以观察抗心律失常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6):405.

[2]苗明三.常用中药药理与临床[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47.

[3]胡大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原则[J].中国医刊,2002,36(6):7.

[4]汪芳,李一石.胺碘酮的临床药理及其应用进展[J].中国医刊,2006,41(2):28-31.

(本文编辑王雅洁)

中图分类号:R541R28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13.029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13-1526-02

(收稿日期:2015-05-18)

猜你喜欢

室性早搏临床症状胺碘酮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胺碘酮联合氯吡格雷对频发室性早博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基于大鼠室性早搏心脏毒性的附子质量生物评价方法研究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养心复脉胶囊临床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