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

2016-08-06韩洁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智障儿童音乐教学问题

韩洁

【摘 要】智障儿童普遍具有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情感体验不深刻、对音乐的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等特点,。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他们在游戏中学,在快乐中学,切实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

【关键词】问题;音乐教学;智障儿童

音乐是音响构成的世界,声音塑造的艺术。无论是在普通小学还是在特殊教育学校里,音乐课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并且常常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如何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成为了特殊教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育智障儿童做一个好孩子,帮助他们感受身边的一切事物,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音乐训练中提高智障儿童的韵律感和言语、肢体协调、辨别善恶等能力。音乐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智障儿童普遍具有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情感体验不深刻等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持续三十分钟接受枯燥的学习,不但学习效率低,而且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我针对学生种种特点及他们与正常儿童具有同样爱玩的心理,尝试采用愉快教学法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在快乐中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教学可以营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加入智障儿童的趣味性呢?根据一个班级内智障儿童的整体能力水平设置出相符合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观察智障儿童的兴趣爱好,把这些兴趣爱好加入到我们所要学习的教学活动中,使智障儿童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并且能尊重每一位智障儿童,努力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如:教学生表演音乐游戏《拔萝卜》时,首先智障儿童会对大萝卜这个道具所产生兴趣,其次是许多小动物以及老爷爷老奶奶的角色服装产生兴趣。这让我们知道了智障儿童针对该活动的兴趣点在哪里了,接下来就是要把我们所要智障儿童学习的目标一一加入到这个教学活动中,一、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把智障儿童对该活动的兴趣与该活动的音乐相互结合,让智障儿童了解到音乐的出现就可以让自己喜欢的大萝卜以及角色服装也会出现(这一步让智障儿童喜欢该活动的音乐)。二、在智障儿童喜欢该活动音乐的前提下,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这个时候不要求智障儿童角色扮演的逻辑性,智障儿童自由发挥,教师在一旁做观察并尝试着引导智障儿童做角色游戏。三、教师引导智障儿童进入儿歌内容的角色扮演,让智障儿童始终都在跟着自己的兴趣去完成教学活动。抽象的音乐语言通过形象的表演活动,渐渐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变得生动而直观,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真正体验了音乐的愉悦性。

二、在情境中学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音乐实践,提倡学科综合。”在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中,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将音乐融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中,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并对音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完成音乐的审美体验。如:在教学歌曲《过新年》时,课前组织学生剪、贴窗花,把教室打扮出过年的热烈气氛。课上,让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新年的礼物和祝福。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过年的喜悦心情,唱得更加动情、跳得更加有劲了。

三、在游戏中学

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能为孩子提供和他人交往的场所,使孩子体验到在实际生活中遇不到的情况。在学习唱歌时穿插趣味十足的游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满足好奇、好动的要求,还能发展语言和智力,培养艺术情趣。如:教学《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后,我让学生按照歌词内容自己设计游戏。游戏中,学生都能按歌词的内容进行表演,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也比较好。整个活动,学生的好奇、紧张、愉快感贯穿始终,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胜和好表现的心理,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竞争意识,增进了集体的凝聚力。并且原本不易记住的歌词,在游戏过程中也变得简单易记了。可见,利用游戏活动进行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生活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每个智残儿童都生活在缤纷的现实世界中,生活对他们来说是真实的、可以体验的、能看到甚至是可以触摸到的现实。平时,我常常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音乐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他们对鸡、鸭、狗、猫之类的动物都是非常熟悉的。为了让学生理解“声音的长短”这一内容,我特意在网上搜集了鸡、鸭、狗、猫的叫声,当“汪---”、“叽--叽--”、“喵喵喵”的声音传来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脸上也露出了喜悦的神情。第一遍,大家听得都很开心,但却没注意声音的长短。于是我又布置了新的任务:“仔细听一听,想一想,如果每个动物只能叫一声的话,谁叫的时间比较长,谁又叫的比较短?”孩子们个个竖起了小耳朵。听完后,几乎每个孩子都兴奋地喊着“小鸡、小狗叫的声音长!”“小猫、小鸭的短!”我马上表扬了他们,随后在钢琴上弹奏出两段与叫声节奏相应的音乐,问:“这两个声音哪一段是长的,哪一段是短的呢?”因为动物的叫声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特别清晰,一听琴声他们就自然而然跟动物的叫声去比较,从而寻找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就比直接听琴声来辨别长短音容易多了。

总之,作为特殊教育的一部分,音乐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运用愉快教学法将音乐与游戏、生活融为一体,使音乐学习具有趣味性、互动性以及实践性,有利于补偿学生的身心缺陷,唤醒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智障儿童音乐教学问题
社区融合教育点亮智障儿童的生活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浅析如何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