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的探讨

2016-08-06林斯喜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翻译方法文化差异

林斯喜

【摘 要】习语作为一种特殊固定的表达方式,是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作为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等等,翻译作为文化之间重要的交流方式,它的作用和功能尤为重要,对两种文化的内涵和意义的研究比掌握语言更重要;本文主要从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出发、宗教信仰文化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了中英习语常用的翻译方法,使得跨文化的交流更加顺利。

【关键词】中英习语;文化差异;翻译方法

一、引言

各民族拥有的历史及地理条件都并不相同,受到地域等差异的影响,各区域产生出来的习语也不尽相同。作为语言精华,习语凝练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及民俗特色。在各类语言中,习语与语言特征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然而,正确翻译习语也需要拥有深厚的底蕴,能够领悟内涵[1]。作为特殊语言,习语从广义上看包含了日常口语、谚语以及典故,此外还包含其他各类的用法。无论英文或中文,习语都是常见的。习语源自社会生活,是日常活动累积下来的珍贵财富。从读者角度来看,若要真正体会出深层次的习语内涵,还是相对较难的。翻译中英习语的过程中,经常引发习语的偏差理解,这些偏差理解多数源自根本文化的差异。因此,欲掌握规范的翻译方法,就必须深入辨析潜在的文化差异,从文化入手来解析习语。只有这样,从源头认识,才能把握好习语的特定内容,尝试着灵活予以运用。

二、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比较

精确翻译某一中英习语是较为困难的,这是由于习语根植于独特的文化,是文化的产物。翻译习语时的难点就表现为习语附带了多层次的文化要素,是文化的衍生物。少数习语并不带有文化要素,针对于这类习语,翻译起来相对很便捷。然而,多数习语都隐含了深层文化,翻译时还需顾及这种文化根源,经过综合衡量。在日常生活中,仅有很少量习语没有附带文化的要素,可以直接翻译。在各国范围内,文化差异可分成语言性的、物质性的、宗教及社会性的、生态性等差别。汉英两类的语种都隐含了特有的文化内涵,而习语诞生正是为了折射出潜在性的这种含义。由此可见,在多样文化差异影响下,翻译的流程及方式都会呈现出差别[2]。详细来看,相比可得如下层次的文化差异:

(一)宗教信仰文化差异。

中英文化都紧密关系到成语,这种习语经常凝练了深层性的宗教内涵,表征了宗教信仰。中英文范围内的较多习语都密切关系到宗教。例如:我国传统性的信仰即为佛教,因而也衍生出多样的佛教成语,例如临时抱佛脚、借花献佛等。相比来看,西方人秉持了基督教的长期信仰,这种信仰传承下来的习语较多源自圣经。由此可见,英文习语多源自圣经故事及人物,借以指代特定的某一内涵。例如:形容恰好赶上了某事,可用eleventh hour来形容;Gericho代表了即将前往较远的地点。再如:八面玲珑可比喻成某个人集中了“all things”;真心喜爱的人可被比作某人眼中的“apple”。在中英文典故中,习语也被用来代指传说或者神话,例如叶公好龙、东施效颦。在古罗马及希腊神话、圣经的典故中,也传承了多样的习语,它们多数源自典型性的历史事件,例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可翻译成Damocles sword。在我国语言中,它被表示为千钧一发这类的紧急时刻。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

从根本上看,习语源自于劳动,是人们长期以来生活累积下来的精华。习语又来源于民间,是平日劳动聚集成的群体智慧。例如:不列颠群岛位于西部的大西洋,这个区域内的岛国包含了英国。作为群岛性国家,英国传承的英文习语紧密关系到固有的群岛环境。到了中世纪后,英国拓展了强大的航海业,这种行业衍生了关联性的多样习语。在英文表述中,奋发图强被表述成above the water,即把头露在水面上边;不知所措表述为at the sea,代表着某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与英国相比,我们祖先生存于亚洲的辽阔陆地区域,因而相关性的习语较少牵涉航行,与此匹配性的习语并不多见。在中文中,挥金如土表征了挥霍的坏习惯,英文则习惯表述成like the water,形容钱财类似水流一样的流走,这就凸显了习语独特的地域差别。此外,岛国更擅长捕鱼业,因此脸皮厚的人被形容为a cool fish。英国拥有海洋类的典型气候,风雨天气更为寻常,习语中也多见这类用词。

(三) 思维方式的差异。在不同国度内,独特文化培育出来的思路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根源即为思维方式。受到全方位的影响,习语也密切关联着思维方式,尤其是成语。习语也是拥有特定传统的,这种传统思路密切关系到特定区域内的语言文化。在中英文范围中,典型的习语表现即为对待某些事物秉持的态度。某些事物在我们民族看来是受到喜爱的,然而对于西方民族却并非如此。从本质来看,这种差异也折射出潜在性的思维路径差别,是不可消除的,翻译习语时也要注意。在这个方面,典型表述即为牵涉宠物的某些习语。这是因为,不同民族及区域针对于宠物饲养都会呈现为差异。在我国,狗这种动物倾向于贬义用法,由此牵涉的成语例如狗急跳墙、狐朋狗友等。然而从西方角度来看,狗是密切的朋友,形容狗的多数习语都表征了正面形象,例如幸运儿表示成luck dog。与之相反,我国民族倾向于喜爱猫,但西方人并不喜爱猫,经常把怀有不良企图的人比作猫。

(四) 历史神话典故上的差异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神话典故。例如:西方the heel of Achilles比喻一个人致命的弱点(希腊神话故事) ,Judas kiss口蜜腹箭(源于《圣经》) 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is sure to appear.(说魔鬼,魔鬼到)(源于《圣经》)。但是中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源于《诗经》)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源于《论语》)

由于以上所谈到的种种巨大的差异,接下来我们就英汉翻译的一些原则与方法进行规范和对两种语言给予正本清源。在翻译的过程中,有的主张“移植”原文,即直译,不赞成“代替”、“借用”。有的主张“意译”,强调“异物归化”,不赞成“移植”。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或“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强调读者反应。下面就以习语翻译为例来简要阐述一下英汉互译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中英习语的翻译方法

在翻译语言方面,翻译的准则也涉及多方面,例如动态平衡、功能性的等同、忠实以及通顺。翻译的过程中,每一方面准则都必须遵守,它们相互关联、相互牵制、紧密衔接。但某些情况下,翻译语言设定了不同侧重点,然而却给出了近似的目标。在表述原文时,应能维持通顺的语义状态,这种基础上再去予以翻译。从总体来看,需要忠于原有的内涵,维持原先的词义面貌。通常状态下,习语都包含着表层含义、形象化的内涵、潜在的含义等。然而,也并非所有习语都整合了三层次的内涵。针对于选定的目标语言,若要完美呈现出三层内涵是尤为困难的。若多样文化呈现了冲突,那么隐藏的内涵应当是优先的,这个层次的内涵优于表层含义。文化差异包含了归化及异化这样两个视角。经过深层翻译,即可归纳得出读者本真的意图。实际上,两类翻译方式并没能呈现出根本性的差异。面对于给出来的翻译习语,可以优选直接翻译。若遇到冲突,则转为隐含的习语含义。

(一)直译法

直接翻译的方法仅可用于单层内涵的某些习语。对于这些习语,三个层次内涵并没有差异,因而可用来直接予以翻译。对于共同性的某些事物,人们拥有相等的感受,这种感受涵盖了社会经验及单纯的物质世界。在中文英文中,都包含着这类的简单习语,这些习语代表着单一内涵,因而也可直译。例如纸老虎可用paper去形容,趁热打铁可比作strike the hot iron。某些习语也可用作直译,然而它们包含了较深的隐藏含义,对此也可选取直译的方式。例如:可用history with no precedent来直译史无前例;用to give some fuel at big snow来表示雪中送炭。经过直接性的习语翻译,即可直观体会出某一习语内涵,这种寓意更能便于去理解及领会。直译的优势为:习语保有最初的形象状态,可体会出本真的当地文化。实际上,相比于其他方式的习语翻译,直译方法更适宜那些简练且直接的习语,这种翻译也省掉了冗余的习语内容。

(二)意译法

在翻译领域内,意译可用来阐释所有习语,意译方式表现出优先性。然而应当注意:只有选用其他方式都很难翻译某一习语的状态下,才可转而选用意译这种方式。这主要是由于,文化差异很难被逾越,字面翻译并不适宜某些习语,等同形象也并不存在。处理这类习语,只好转而破解它的隐藏内容。若从字面来直译,那么中文翻译过来的习语将会让西方人不理解,在阅读时倍感困惑。例如:若要把“天有不测风云”译为英文,就只好选用意译。这是因为,通过表层文字,西方人没办法理解什么叫做风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转而寻找西方习语中近似的表述,或者历史典故。经过查找即可发现,致命弱点可译为the heel of Achilles,在英文中它代表着隐藏性的致命缺陷。若触发了这种缺陷,将会带来灾难。因此,不测风云大致等同于英文中的这类用法。

(三)直译法和其他方式的结合

从表层来看,可凭借字面内涵来破解某些习语。然而这样翻译,很易造成偏差性的词语运用。如果翻译错误,读者很难体悟出深层的习语内涵。针对很难翻译的某些中英习语,可以整合直译的方法及其他方法。具体来看,就是首先直接去翻译,而后再去点出它的隐藏含义[7]。结合性的翻译流程可以保有原本的词语内容,同时还增添了灵活及生动性。然而,若选取了这种翻译,就要附加额外的解释,翻译的语段可能会较长。例如:在翻译黄鼠狼给鸡拜年时,可以先去直译,而后再添加附带性的解释:It do not have the intentions。若要翻译“盲人摸象”,附带的解释即为笨拙等。

此外,中文英文衍生的某些成语拥有近似甚至等同的含义,然而比喻性的形象却并不相等。例如爱屋及乌,在中英文表述中都可用来指代自己很喜爱特定人物,甚至于喜爱相关性的所有事物。但具体翻译时,中文把形象物选定为乌鸦,英语却选取了狗这种动物。这是由于,乌鸦常把巢穴建造于人类屋檐底下。而在西方国度,人们通常都喜爱养狗,因此狗被看作人们的密友。这种翻译呈现为等效性,然而附着的事物却并不相同。

四、结束语

中英习语整合了固定性的词汇,构成了词汇组合。具体在翻译过程中,应把习语看作总体性的内涵,而非单一词汇。中文及英文都包含了习语,从根本上看,习语表征了传承下来的累积文化。若要正确翻译习语,不仅需要拥有根本的语法常识,还不可忽视深层次的文化差别。未来的实践中,还需不断摸索翻译习语的灵活方式,做好日常性的翻译,这种基础上推进多样文化的融汇。

参考文献:

[1]李领军. 议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03):135-136.

[2]张岩. 浅议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 现代交际,2012(07):116.

猜你喜欢

翻译方法文化差异
民俗旅游资料日译方法探讨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