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

2016-08-06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效果

赵 敏



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

赵 敏

【摘要】目的 探讨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锦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疾病的认识5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对手术以及疾病的恐慌,提高生命质量,且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针对性护理;效果

临床上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治疗主要以药物、外科以及介入治疗为主,介入治疗由于其创伤小、疗效佳以及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CHD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患者本身对介入治疗知识并不了解,因对介入治疗安全性的质疑以及昂贵的医疗费用,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1]。文献显示,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前,70%患者会产生抑郁情绪[2]。不良情绪可以影响患者病情甚至预后[3]。因此予以针对性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就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 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45~81岁,平均(54±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44~86岁,平均(55±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术前进行日常护理,协助完成各项检查,术后绝对卧床24 h,床头抬高,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①针对疾病的恐慌: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建立正确的疾病观。根据患者个人喜好,播放舒缓音乐,使其尽量放松;谈论一些患者平时感兴趣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②术前手术适应训练:为了提高患者术后适应能力,术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排便训练。③家属的关怀:家属的关怀对于患者是非常重要的,鼓励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多陪伴患者,予以其家庭的温馨感,使患者感受到其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④针对手术室恐慌护理:术前,手术医师应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对入院患者进行介入手术知识一对一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介入手术,对手术有一定认知,告知患者手术的安全性以及可行性,列举国内外成功案例,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并详细介绍手术过程以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命质量。患者出院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80~89分;一般:70~79,不满意<7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对患者护理后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疾病的认识5个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2.2 生命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疾病的认识5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加,其治疗方法各异[4]。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可以扩张动脉,保证血流通畅[5]。然而由于是手术治疗,易导致患者术前出现焦虑、恐惧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有研究显示,缓解患者术前不良心理状态,可控制疾病发展,是治疗疾病非常关键的一步[6]。有文献调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多有以下不良情绪发生[7]:①担心自己病情,进而产生忧郁心理。②得知手术费用昂贵以及术后需继续用药。③医师告知,在支架植入前,球囊扩张血管易引起心律失常,对于并发症的恐慌。④担心医师手术水平,术后住院时间超出预期时感到恐慌。⑤因对手术环境陌生产生恐惧。⑥感觉孤独,没有得到家属的关怀。⑦担心术后生活自理情况。而实施针对性护理,向患者讲解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相关知识,可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慌;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可放松情绪;术前多做训练,能减轻长期卧床导致的不适应感。

表2  两组患者SAQ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SAQ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疾病的认识对照组 43  50±3  72±5  66±4  78±5 62±6观察组 43  75±5* 93±4* 82±7* 96±4*93±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疾病的认识5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对手术以及疾病的恐慌,提高生命质量,且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乌青,薛小玲,杨小芳,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过渡期自我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147-148.

[2] 盛静波.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6):27-28.

[3] 王洋,朱志林,李北和,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冠脉支架植入术后3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3):382-383.

[4] 战彩霞,杨晓红,孙雪梅.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挠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A):32-33.

[5] Engeli S,Feldpausch M,Gorzelniak K,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adipinectin and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 in obese worsen[J]. Diabetes,2003,52(4):942-947.

[6] 阮雪琴.冠脉支架植入术临床护理及健康宣教探析[J].吉林医学,2012,33(18):4021-4022.

[7] 黄建波,袁战军,周建华,等.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冠脉内支架植入后支架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处理[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31(3):299-301.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锦州 121000

【中图分类号】R473.5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7.059

猜你喜欢

针对性护理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43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