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望楼杂记骈文的艺术内涵与渊源

2016-08-05何祥荣

关键词:骈文儒学

何祥荣

(香港树仁大学中文系,中国香港)



楚望楼杂记骈文的艺术内涵与渊源

何祥荣

(香港树仁大学中文系,中国香港)

[摘要]成惕轩是当代成就杰出的骈文家,但其生平及骈文作品目前尚欠深入研究。本文选取其骈文中的“杂记文”类作深入探讨,首先考察其生平经历,并按其不同时期之特点作了四个分期。就其杂记骈文的内容性质分成时事、教育、游记、述怀、馆舍田园等类别,并对其文章的艺术特质作了考察,及进一步探究其艺术渊源。

[关键词]成惕轩;骈文;儒学

一、引论

成惕轩先生是当代骈文史上地位极高的骈文家,其创作成就得到多位当代骈文学者的推崇。如张仁青在《骈文观止》一书中推许为“卓然称民国以来第一大家”[1]30。谭家健教授亦在《当代台湾、香港骈文述略》一文中,推许为当代最为著名的骈文作家,其云:“当代台湾骈文作家中,老一辈都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发表作品,到台湾之后,继续写作,成就越来越大。其中最著名的是成惕轩和谢鸿轩……就数量而言,大陆、香港罕有其匹。”[2]81成先生对骈文创作之贡献,尤其在于融汇传统骈文学的精髓,结合当代的时事与物象,展示了以骈文之体写新时代之面貌的可能,验证了古代文体依然适用于描写当代社会的风貌,抒发当代人的情怀。故莫道才在《骈文通论》一书中云:“用骈体之形式写当代人之思想,铸其成功典范”[3]316。 使四六文体得以在新时代继续展现其艺术魅力,不致湮没于当代,故张仁青云:“能于新潮陵荡之时,文苑尘霾之会,润色鸿业,振藻扬葩,使此最足以表现中国文字优美之骈文,不致作广陵之绝,厥功殊伟。”[4]563

(一)成惕轩先生生平之分期

成惕轩先生,名汝器,字康卢,号楚望,1911年正月初四生于湖北省东南的阳新龙港镇,著有《藏山阁诗》、《楚望楼诗》、《楚望楼骈体文·内篇·外篇·续篇》、《骈文选注》等书。结合当代学者的记录,以至成氏作品所述,其生平经历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是求学期(1911-1930)。成先生幼年入读私塾,并得其父之身教甚深。其父亲成炳南亲自教授四书五经,晓以大义,奠定了其国文基础。据龚鹏程《楚望楼诗文集前言》:“尊翁炳南,棋家,尝主见授先生以四子书及五经大义。”[5]1私塾毕业后,入读“武昌文化初级中学”,颇得创校人唐祖培的赏识和照顾,及后更引介他到佛学名家唐大圆处学习。唐大圆介绍他结识太虚法师,故其在作品中不时引录佛经典故,乃得力于此。嗣后,其跟从另一国学名师王褒心学习,进一步奠定了国学根基。

二是湖北创作期(1931-1936)。1931年,长江泛滥,湖北、湖南水患严重,灾民无数,成先生本着悲天悯人之心,独登黄鹤楼,写成《灾黎赋》、《愁霖赋》以伤时纪事。作品深得艺林耆宿推重,特别是“南京军需学校”校长张君诵尤为赏识,邀赴金陵,聘为该校上尉编辑官,并教授诸生,开启其讲学生涯。

三是重庆担任公职期(1937-1948)。1937年南京沦陷,成先生随校西迁入四川,居于重庆,常于报刊发表爱国诗文以鼓舞民心,深得“国防最高委员会”副秘书长陈布雷赏识,荐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简任秘书,开始担任公职。成先生屡建殊功,故于1945年获颁“抗战胜利勋章”。1947年夏,“国防委员会”结束,获授予“五等景星勋章”。后获“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赏识,奉调为简任秘书,不久改为参事。

四是迁居台湾期(1949-1989)。成先生迁居台湾后,主要从事考核人才及教学之工作。曾于1950年特任“考试院第三届考试委员”,并续任至第六届。工余尝兼任“国史馆纂修”,历任正阳法学院、中国文化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央大学、政治大学等校教授,直至1989年病逝台湾。

(二) 楚望楼俪体杂记文分类

杂记文是中国古代文体的一种。《文心雕龙·书记》云:“书记广大,衣被事体,笔札杂名,古今多品”[6]457,刘勰把所有难以归属的博杂文章均归属“书记”类。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把杂记文分为四大类:“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7]353综观成氏杂记骈文共22篇,按其题材内容可分为五大类:时事、游记、述怀、馆舍田园及教育,如下表所示:

类别篇章时事《美槎探月记》、《台员喜雨记》、《狞颷肆虐记》、《灜洲校士记》教育《南雍今昔记》、《校园双桂记》、《现职铨定资格考试及格人员名录题记》、《孟都中山学院记》、《萧寺秋游记》游记《萤桥纳凉记》、《游指南宫记》、《三游洞记》、《南泉吟燕记》述怀《山房对月记》、《履端三愿记》馆舍田园《壶楼记》、《咫园记》、《来凤簃记》、《藏山阁图记》、《法藏寺题记》、《吕姑祠记》、《可风堂记》

二、楚望楼杂记骈文的艺术特征

(一) 抒写眷怀家国之情,诚挚淋漓

成惕轩杂记骈文颇多情景兼备,亦往往借景抒情。楚望楼诗多有眷怀家国之情,如张仁青云:“自中原鼎沸,枢府南迁,吟咏之士,项背相望,击钵唱酬之风,盖视前此为加盛焉。然求其笙簧六艺,驰骤百家,拳拳忠爱,每饭不忘,乔木故国之思,时时流露于行墨者,则非李渔叔先生与成惕轩先生莫属。”[4]563成惕轩骈文一如其诗,颇多哀叹时世、关顾民生的题材,这是成惕轩杂记骈文中最为突出的主题。作者对月静思,每每不只念及个人的际遇,对于家国的安危,更凌驾在个人的利益之上。《山房对月记》便是静夜反思之作,作者对月写怀,回忆生平不同阶段所遇见的不同际遇。其一再回眸的,是时事的变迁,结合个人的流离转徙,而不是单纯个人的遭遇:

粤当弱冠之年,适遘多艰之会。掠郡而角方倡乱,辞家则粲赋从军。扬彼写帆,憩于夏口。尔乃冯夷肆虐,黔首罹灾。平陆成江,讶老蛟之未死;层楼独夜,招黄鹤而不来。湿萤与坠露争飞,泽雁共寒芦一色。挽澜无计,横槊谁歌。极人事之萧条,嗟江山之摇落。此汉皋之月也。

在描画“南都之月”时,更流露作者对国家危亡的深切关怀与痛心:

天不佑汉,海忽扬波。见迫强邻,遂兴义战。时则惊乌绕树,突骑窥江。傍桃渡以星稀,望芦沟而云暗。磨牙鲸鳄,自矜海国之雄;赪尾鲂鱼,真痛王城之毁。拜手向紫金陵墓,敢告在天,举头指白玉楼台,誓当还我。相看寥廓,无限低徊。此南都之月也。

作者眼见当时国家受强邻日本的压迫,抗日战争爆发,情势危急,使人惊惶焦虑,故云:“惊乌”、“云暗”。作者又引用《诗经》的典故,描写王室濒临毁灭的处境,《诗经·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毁”,《毛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8]282,形像地反映了战火所造成的火红情势。作者因此感到异常痛心,故曰:“真痛王城之毁”。至如“巴山之月”,作者则云:

修其器甲,固我山川。虽胡马之牧临洮,难踰跬步;而火牛之扞即墨,罔及层空。警讯频传,良宵每负。穴中人静,惟斗蚁之堪开;竿上灯青,知毒鸢之已遁。星河依旧,岁钥载更。俄而港陷珍珠,岛焚玉石,疆弩朝挫,降幡夕张。回日驭于瀛边,扶桑半萎;涌冰轮于剑外,爆竹齐喧。

四川本来地形险要,万夫莫开,山川之胜,使疆域得以巩固,以致外敌难于侵占,故曰:“胡马难踰跬步”。但由于国家防空力弱,日军得以轰炸四川,“火牛之扞即墨,罔及层空”,使人深忧。直至日军投降,始暂得欢愉。作者也痛惜战火对文物造成的破坏“蓟北新收,江南亟返。锦帆去也,三声啼巫峡之猿;玉宇纷然,万贯舞扬州之鹤。旧巷偶寻马粪,文物都非;疏帘重认蛾眉,婵娟未减。”在“沪杭之月”中,作者再次抒发对山河饱受战火摧残的痛惜:

无何烽传青犊,劫堕红羊。弥天腾鼓角之声,大地碎山河之影。铜仙泪滴,宝镜光沉。剩堤柳以栖鸦,凄其隋苑;抚烟萝而驻马,别矣吴山。

烽火再起,红羊之劫复燃,号角吹彻天空,山河大地破碎,只剩下残柳与凄鸦,怎不教人唏嘘。张仁青誉此篇为写月名篇,可与古代咏月经典并称:“谢庄《月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李白《把酒问月诗》、苏轼《水调歌头》四篇,虽时地不同,寄情各别,所以兴怀,其致则一,并称传世名篇。”[1]11

(二) 描绘田园景物、隐逸自然

成惕轩杂记文中,也经常流露隐逸于田园的意绪,成为其另一突出的主题,如《萧寺秋游记》除描画寺院周遭的风景及感念家国的情怀外,也借用一些隐逸的典故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驹隙俄迁,鸿泥宛在。平生三径之约,幸无愧于羊求;他年五岳之游,还共期于禽尚。”文中的“禽尚五岳之游”为著名的隐逸典故,《后汉书·逸民传》:“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贫无资食,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余。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连年乃至,欲荐之于莽,固辞乃止。潜隐于家,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9]939向长为王莽时期的知名隐士,王邑赏爱其才,欲邀他出仕,他不为所动,而是潜隐于家中读易,及后更相约禽庆一同遨游五岳名山,以至消失于名山之中。作者引用这两个典故,无疑表达了对隐逸士人的向往倾慕。

《壶楼记》是另一篇充满田园气息与隐逸情怀的篇章。成先生于己酉年添筑小楼于窃邸东隙地,名曰“壶楼”。据文中的描绘,这壶楼位处于幽静的园野之中:

灵鹊送喜,丛鹃发春。屋因树以无华,泉在山而不浊。发斯楼也,淑景常新,羁怀暂解。揽二分之月色,不减扬州;对万点之花光,浑疑杜曲。竹露密缀于檐际,堕地弥清;蕉云半卷于墙阴,黏天亦绿。

园中意象繁富,有喜鹊、杜鹃花、绿树、清泉,还有茂密的竹林、芭蕉,都是大自然中最平常的物象,充满田园的自然气息,远离尘嚣,最适宜过隐居的生活。

继今以往,接人境以弗喧;望吾庐而增爱。或三竿未上,晓唤流莺;或万籁俱寂,宵聆老鹳。或披襟朱夏,快当习习之风;或摊卷素秋,倦卧潇潇之雨。托鹪鹩于一枝,谢狡兔之三窟。

因此,作者借用陶渊明的语典:“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达了从今以后可以像陶渊明一样过着归隐自然的生活,早上可以与流莺相呼唤,又或在万籁俱静的时候,倾听鹳鸟的鸣叫。作者又借用《逍遥游》中出自许由口中的语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以表示在这田园中栖息,已甚满足。作者有着古代隐者的气质,视富贵若浮云,远避繁嚣,享受静趣,故云:“富贵若浮沤,光阴类转毂”、“嚣尘远隔,得画里之溪山;静趣平添,足壶中之岁月”。

《咫园记》是另一篇抒发隐逸田园的佳作。作者描述田园的清幽自然之后, 便道:“是亦陶公之草屋,樊须之老圃。”赞美“咫园”是隐士陶渊明及务农的樊迟的理想居所,虽然比不上王维的辋川别业及石崇的金谷园,但已令作者心满意足,故曰:“何必名胜侈于辋川,游观极于金谷,然后为快哉!”作者再次引用蒋诩开三径以接待隐士羊仲、求仲的事典,表明其向慕低调隐逸的心迹,故曰:“三径匪遥,一椽堪寄。问赞皇之花木,但剩荒烟;翦蒋诩之蓬蒿,还期异日。”

(三) 流露行役之感、乡关之思,真切动人

《山房对月记》除了抒发作者对时局乱离的深沉感慨外,也流露深刻的行役飘泊之感。成氏从武汉的“汉皋之月”、南京的“南都之月”、四川的“巴山之月”,写到江浙一带的“沪杭之月”及台湾的“蓬壶之月”,已体现作者平生从不同城市的转徙。在“蓬壶之月”中,作者写道:

金瓯再缺,铁幕四垂。转徙羊城,朅来鲲峤,故园归梦,托河苇以徒劳;倦客羁愁,随阶蓂而共长。杜鹃枝外,咽笳吹于三更;铜马声中,莽关河其万里。乡心五处,思白傅之弟兄;皓魄连宵,忆鄜州之儿女。谁遣晶盘山海,盛泪遥年;但期银汉分潮,洗兵来日。

作者经历内战,从广州转徙至台湾,渴望像《诗经·河广》的作者一样能一苇渡江,回到故乡。思乡的愁怀,羁旅的辛酸,随着年月的流逝与日俱增。他在杜鹃树外听到凄咽的胡笳,在铜马声中也遥想到万里外的关河。他有着与白居易同样的怀乡之心,也有着杜甫想念鄜州妻儿的乡情。如今,乡关之思只换来盛泪一腔,于是便祈求上天使战争早日平息。又云:“ 蟾园天上,才得三百六十回;虫劫人间,何啻百千万亿数。”作者在篇末再次感叹前半生三十年不同地域的行役流离,也慨叹一年之间便有很多人在战争中丧失宝贵的生命。

《藏山阁图记》是另一篇较多田园气息与行役之感的篇章:“遭时多艰,行役万里。王郎叱驭,远去其乡;蜀道拜鹃,不遑将母。而谢客期归之墅,敬亭不厌之山。盖未尝不惓惓于朝暮也。”作者感叹经历较多艰难的时势,需要到万里以外的地方覊旅行役。他像汉代的王阳、王尊一样,行走艰险的九折坂,并远离家乡;也像拜祭杜鹃的杜甫,无暇供养母亲。他时时刻刻怀念故乡的园地,如同谢灵运怀念始宁别墅,期盼三年内可以归返;也无时不在怀念故乡的名山,如同李白怀缅看不厌的敬亭山一样。故云:“一发中原,载劳梦寐;息壤在彼,敢告山灵。”即使在梦中,也念念不忘一发青山的中原故土。

(四) 骈文修辞形态之美

1.用典巧妙,切合主题

用典是骈文“五大修辞形态”之一。骈文也是在众多中国古代文体中最重视用典的,故评价骈文的优劣,不免要从“用典”入手。成先生俪体文用典高妙,切合主题,具见其学识丰富。如《美槎探月记》主旨为记述美国航天员登陆月球之盛事,能广用天文、月亮之典故,以记叙新时代之事物,切合本文与天文有关的主题。兹举例分析数例。如:(1)“璇玑察微,土圭立准”,为语典,“璇玑”乃古时用以测天文之器,《尚书·舜典》:“璇玑玉衎,以齐七政”,孔颖达疏:“是王者正天文之器,汉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土圭”则为古时用以测日景之器。《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郑玄注:“土圭所以致四时日月之景也。”[10]704(2)“纪虞书之星鸟,早授人时”,为语典,“鸟”,星名,为南方七宿的总称。“星鸟”盖指春分初昏之时,鸟之七宿毕现。语出《尚书·虞书·先典》,故曰:“虞书星鸟”。《尚书·尧典》亦云:“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乌,以殷仲春。”[11]119(3)“邓平定太初之历,张衡作浑天之仪”乃事典,邓平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订定太初历,事见《汉书·律历志》;东汉张衡创制浑天仪,则见《后汉书·张衡传》。 (4)“市号华鬘,宫名兜率”,为语典,“华鬘”专指“天界”之名,语出释道世《法苑珠林》:“如婆沙论中说天有三十二种,欲界有十色界……十天者,一名坚手天、二名持华鬘……”[12]60“兜率”,为弥勒菩萨所居之处,语出《法苑珠林》:“八名兜率陀天”[12]60(5)“幽黄姑于银汉,豢青鸟于瑶池”,为语典,“黄姑”盖指牵牛星,语出《古乐府》:“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青鸟”,仙禽之专名,语出《山海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北。”[13]152(6)“影移仙舸,光漾晶盘”,“晶盘”为语典,借代为“月”,语见龚鼎孳《中秋得南鸿词》:“小字鸳鸯颠倒认,凭仗晶盘凝碧。”[14]614(7)“空空玉斧,伐丹桂以何从;穆穆金波,问素娥其安在”,“伐桂”为事典,即吴刚于月中砍伐桂树之故事,语出段成式《酉阳杂俎》:“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学仙有过,谪令伐树。”[15]643“素娥”盖指嫦娥,为语典,语出谢庄《月赋》:“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李周翰注:“嫦娥窃药奔月,月色白,故云素娥。”以上均为天界及月亮相关的典故,而且多与古代神话关系密切。作者善加运用富有神话色彩的典故,使文章更富浪漫气息,既含蓄蕴借,也生动有趣。可见,成先生善于翻用古典以结合新时代之事物,浑化无痕,把众多与天文相关的典事镕铸于精练的对句之中,符合《文心雕龙·事类》篇对用典的要求:“综学在博,取事贵约,校练务精,捃理须核,众美辐辏,表里发挥”[6]616。刘勰认为佳妙的用典,贵能综合广博的学问,选取事例重在精简,采摘理论须核实,以发挥作者的才能和学问。观乎成先生的用典,均能见出其学问见识的广博,所用之典源涵盖经书、史书、佛经、辞赋、古诗等。

2.句式多变,对偶工巧

张仁青《骈文学》指出,句式多变及对偶工整是骈文五种修辞形态的其中两种,也是构成骈文艺术形式美的基础。综观成先生之杂记骈文,句式堪称多变,而且难度甚高,兹表列其不同句型:

句型例句单句对四/四蓬壶秋好,桂魄宵圆。(《瀛洲校士记》)五/五裕药笼之储,备祯干之选。(《瀛洲校士记》)六/六村氓顾而骇惶,野老发其吁叹。(《台员喜雨记》)七/七拜鹃入蜀帝之乡,闻鸡起巴人之舞。(《瀛洲校士记》)八/八倚东窗而晴旭屡升,睇西郊则密云都散。(《台员喜雨记》)九/九径幽而康乐之屐能通,地僻则元规之尘不染。(《法藏寺题记》)隔句对四四/四四张骞凿空,昔让雄姿;郭璞游仙,今非幻境。(《美槎探月记》)四六/四六攻金攻木,曾莫救乎凶荒;雨玉雨珠,亦奚资于饮啄。(《台员喜雨记》)四七/四七湛躯楚泽,宁纾屈子之离忧;收泪新亭,端赖晋贤之勠力。(《萧寺秋游记》)四八/四八殊方被教,得三万里外之灜洲;慧质传经,拟二千年前之伏女。(《孟都中山学院记》)四九/四九银蟾无恙,定溥清晖于亿万斯年;绿蚁堪游,且寻旧约于三五之夜。(《美槎探月记》)五四/五四泛志和之宅,须借扁舟;移江斅之床,强支残夜。(《狞飙肆虐记》)五五/五五如七宝楼台,弹指而即现;如九天阊阖,因风而洞开。(《美槎探月记》)五六/五六羡闲鸥物外,直忘黍谷暄寒;问皎兔天边,几阅蓬瀛清浅。(《山房对月记》)六四/六四剩携陶柳遗编,南迁作友;为问阳关迭唱,西去何年。(《萧寺秋游记》)六六/六六平生三径之约,幸无愧于羊求;他年五岳之游,还共期于禽尚。(《萧寺秋游记》)六七/六七明月飞乌之夜,魏武则对酒当歌;清秋戏马之台,谢瞻则赋诗述美。(《萧寺秋游记》)七四/七四竹露密缀于檐际,堕地弥清;蕉云半卷于墙阴,黏天亦绿。(《壶楼记》)七七/七七培欲平而筑欲密,郭子传一得之方;精于勤荒于嬉,昌黎勖诸生以学。(《校园双桂记》)七八/七八斗室与寰宇相关,正切沧海横流之惧;茅屋为秋风所破,愿推杜陵广厦之心。(《狞飙肆虐记》)

骈文写作,首重联语,其中“双句对”的难度较大,句子越长,难度越大,因要兼顾不同词性的对偶;故一般常用的双句对偶为四四对四四、四六对四六、四五对四五及四七对四七等。但综观成先生杂记骈文中,双句对的句式依然变化多端,句型多样,涵括四言起句的还有四八对四八、四九对四九;五言起句的则有五四对五四、五五对五五、五六对五六;六言起句的有六四对六四、六七对六七、六八对六八;七言起句的有七四对七四、七七对七七、七八对七八等,可谓极尽对句变化之能事,具见成先生的对句运用自如,能创作出高难度的联语,长短伸缩,契合无间,使其骈文更具语言形式的灵动之美。

此外,在整齐而多变的句式中,依然保持对偶的工整,严守对偶的审美准则。《文心雕龙·丽辞》云:“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6]589观乎成先生所用对偶,均以“反对”为主。上述例句中,实包含多种对偶类型:(1)天文对——“羞风之鸟”对“栖月之兔”,当中的“风”对“月”便属天文类。(2)地名对——“湛躯楚泽”与“收泪新亭”,当中“楚泽”对“新亭”便属地名相对。(3)方位对——“倚东窗”与“睇西郊”,当中“东窗”对“西郊”便属方位对。(4)数字对——“得三万里外”与“拟二千年前”,当中“三”对“二”便属数字对。“七宝楼台”与“九天阊阖”,当中“七”对“九”亦为数字对。(5)同类对——“斗室与寰宇相关”与“茅屋为秋风所破”,当中“斗室”对“茅屋”为同类对,盖同属建筑类。(6)人名对——“张骞凿空”对“郭璞游仙”,当中“张骞”与“郭璞”同属人名。可见其对偶运用之工巧。

三、艺术渊源探赜

成惕轩杂记骈文的特点,与其深受庾信、杜甫及儒、释、道思想影响有密切关系。

(一)庾信

成先生骈体文有着明显的庾子山文风的影子。前述其文多田园、隐逸的题材,可谓脱胎自庾信及陶渊明。作者多篇记述田园的题材,均为地处幽僻、当中充满自然气息的园囿。其中《壶楼记》、《咫园记》、《藏山阁图记》均有庾信《小园赋》的影子。从内容题材、句子结构,以至精神心境,均有着相似之处。《壶楼记》刻画一座位处僻远的小楼,富于自然园林气息,已如前述。《咫园记》亦描画了一个远离尘嚣、适合隐士居住的小园。《藏山阁图记》也不例外,其描绘自然风光云:

鄂之南多山,余生长是邦,日与岚光黛色相接也。里居旧有小阁,烟峦四环,净绿当牖,少日弦诵其上,榜之曰藏山,意谓藏阁于山,将以奉亲养志焉耳。

藏山阁位于湖北南部,四周有群山环抱,充满盎然绿意,在此可以奉亲养志,极富田园气息。庾信《小园赋》也以自然风光为主要景物,位处偏僻,适宜于闲适隐居:“余有数亩敝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霜。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闻居之乐。”园中充满青葱的园林气息,“桐闲露落,柳下风来。琴号珠柱,书名玉杯。有荣梨而无馆,足酸枣而非台。犹得敧侧八九丈,纵横数九步。榆柳两三行,梨桃百余树…”故莫道才教授云“其骈文多叙故乡之思和人生旅途,亦多写景记游之作…有庾信之遗风,得王勃之神韵”。[3]316其次,成先生的田园记文亦有借景抒情,或抒述隐逸的情志,或倾吐感怀国事及乡关之思的襟怀。《壶楼记》、《咫园记》、《藏山阁图记》抒写隐逸之志,已如上述。庾信《小园赋》亦云:“试偃息于茂林,乃久羡于抽簪”,意即不受拘束,倘卧于茂林之下,又云:“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以示无心于出仕为官,隐逸之意甚明。再者,《藏山阁图记》亦有于文中借景抒述家国乱离之感怀:“遭时多艰,行役万里。王郎叱驭,远去其乡。蜀道拜鹃,不遑将母。而谢客期归之墅,敬亭不厌之山。盖未尝不惓惓于朝暮也。东倭既降之翌岁,自渝归母纪太夫人。并谒先府君炳南公墓……未及装背,已而神皋再陷宇全荒。身栖海隅,图亦亡失。”既记叙了日军投降、神州再陷战火的历史,也感慨了自身远离家乡、念念不忘家山的情怀,真切动人。庾信《小园赋》亦然:“屡动庄舄之唫,几行魏颗之命……遂乃山崩川竭,冰碎咸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摧直辔于三危,碎平途于九折。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充分抒写了梁室覆亡之痛,以至自身远别家乡的悲伤。可见成氏之文对庾信骈文的承继。

(二)杜甫

成先生骈文多有浓烈的家国情怀,以及哀叹时局、民生多艰之语。代表作如《萧寺秋游记》、《山房对月记》、《狞颷肆虐记》、《台员喜雨记》这种民胞与物的高尚情操,与杜甫一脉相承。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痛惜民众无家可依,成氏的《狞颷肆虐记》也有相同的情怀,其文明言:“茅屋为秋风所破,愿推杜陵广厦之心”,痛惜飓风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南雍今昔记》亦云:“拓千万间广厦,从蓬山更到钟山。”可见成氏深受杜甫诗之影响。

(三)儒家思想

导致成氏之文出现如杜甫一样推己及人的仁者精神,与成氏深受儒家影响不无关系。成氏的杂记骈文多处表达了深刻的儒家思想。如《美槎探月记》篇章开首便提及儒家的精神重在求知:“儒者于一物不知,引以为耻;圣人则六合之外,存而弗论”。《履端三愿记》:“大同力阐乎孔说”,引用《礼记·礼运》阐述“大同”的典故。《孟都中山学院记》旨在赞颂“乌拉圭国女史爱兰娜始”笃爱中土文物,在异邦推广中华文化,故云:

舜水儒冠,望崇鲸海;香山诗卷,价重鸡林…殊方被教,得三万里外之瀛州;慧质传经,拟二千年前之伏女…夫志在圣贤则圣贤矣,不待文王而兴;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早着春秋之义。大而无外,允执厥中。乃我华夏哲人之传,炎黄文化之真谛。故世资道淑,道借人弘……孰谓丘民不可为尧舜,穷发不可成邹鲁哉!东海西海,要令四海以相亲;车同书同,定卜大同之非远。猥承嘉问,属缀俪辞。

文中提及的“儒冠”、“先舜”、“邹鲁”均有着深刻的儒家色彩。作者实以儒家思想标准评定他人的成就。乌国女史以其具备传统的儒家文化素质,实践了圣贤的大道,故深得成氏推许,赞美她为“舜水儒冠”、可比二千年前的“伏女”,更期许她能使四海相亲,达至车同轨、书同文等大同境界。《现职铨定资格考试人员名录题记》:“忠勤可念,甄拔宜先”、“列忠梗为一科,非无旧例;对天人之三策,讵乏宏才”,“天人三策”正是汉朝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所推行的考核贤才的方法。

成氏重儒学又体现在其重教育的思想。儒学重教化,自孔夫子已然。《礼记·学记》阐述教育之目的、学校制度、教育方法、教学态度等理念,均甚明晰。成氏骈文如《南雍今昔记》、《吕姑祠记》、《可风堂记》、《校园双桂记》等,均有阐析教育之道。《南雍今昔记》云:

会文辅仁,孔氏乐多贤友;传道授业,荀卿最为老师。德智美群,以铸其材器;刚健笃实,自成其学风。卓尔儒修,资为国用。人物蔼风云之气,江山添文藻之华……松林峥嵘之节,克葆于岁寒;柏溪澎湃之声,若增其敌忾。沙坪记事,续吴越之春秋;板屋摊书;隔巴渝之歌舞。闻鸡中夜,跃骏修涂。遂收成达德材之功,用赞抗倭不世之烈……比者铜马生郊,妖蛇起陆。地赤于下,天眷在东。爰乘屯海之秋,重振树人之业……礼堂矗立,四方瞻通德之门;广座列陈,万卷拥嫏嬛之室。

考“南宫”是指明朝时南京国子监之别名,意即南京时之辟雍。此亦借指南京的中央大学,盖文中云:“中央大学,原为南京高等师范学堂,嗣称东南大学、江苏大学,递经改易,始定今名”。适逢该校创立五十六周年,并建新校舍及校史馆,因以特书此记文。故是篇专以学校为主题,与高等教育关系密切,可见作者对教育之重视。故又曰:“南都乃定鼎之区,首崇太学”,“太学”即文中赞美该大学地理优越,人才辈出,“黉宇丛开,依虎踞龙蟠之胜;英髦辈出,蔚蛟腾凤起之姿”。文中述及不少儒家教育理念,如“会文辅仁”,语出《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6]2505“荀卿最为老师”,明言推许儒家代表人物为老师。“刚健笃实”,语出《周地易·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17]40“成达德材”语出《孟子·尽心》:“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18]2770“通德门”则为孔融为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特立的可容高车通过的门户,《后汉书》云:“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可广开门衢,令容高车,号为通德门。”[9]406-407

结论

综而言之,成先生杂记骈文体现了鲜明的艺术特点与卓越的写作技巧。语言形式方面,对偶工整,句法多变,尤以典故运用巧妙,古典与今事配合无间,贴切非常。思想内容方面,体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眷念乡邦的高尚情操,以及热心作育英才、弘扬中华文化的崇高理想。成先生也充分继承庾信、杜甫的艺术思想、风格与技巧,以及儒家的传统美德,使人从文章中亲身感触到一位勤学爱民的谦谦儒者,不论在文章的造诣,或是思想的崇高,堪称中华士大夫的典范。良以张仁青总结成先生之骈文成就云:“先生之文,虽系绠汲千载,皋牢百家,不宗一体,不法一派,但讲求写作之技巧,重视时代之精神,无论形式内容,并皆充实……加以旧学湛深,海涵地负。所作多清新纯懿,劖刻淬炼,而有儒者风。”[4]563

[参考文献]

[1]张仁青.骈文观止[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2]谭家健.当代台湾、香港骈文述略[J].闽台文化研究,2015(1).

[3]莫道才.骈文通论(修订本)[M].济南:齐鲁书社,2010.

[4]张仁青.骈文学[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

[5]成惕轩.楚望楼诗文集[M].合肥:黄山书社,2014.

[6](梁)刘勰,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香港:商务印书馆,1986.

[7]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8](汉)毛亨,孔颖达.毛诗正义[M]//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91.

[9](宋)范晔.后汉书[M].长沙:岳麓书社,2009.

[10](汉)郑玄.周礼注疏[M]//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91.

[11](汉)孔安国.尚书正义[M]//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91.

[12]释道世.法苑珠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四库全书本.

[13]山海经[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4](清)龚鼎孳.定山堂诗余四卷[M]//四库全书禁毁书丛.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15]段成式.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四库全书本.

[16](魏)何晏.论语注疏[M]//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91.

[17](魏)王弼.周易注疏[M]//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91.

[18](汉)赵岐.孟子注疏[M]//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91.

[责任编辑阳欣]

doi:10.16088/j.issn.1001-6597.2016.03.014

[收稿日期]2016-01-20

[作者简介]何祥荣(1965—),男,中国香港人,香港树仁大学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骈文、诗经、辞赋。

[中图分类号]I207.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16)03-0092-07

TheArtisticConnotationandOriginsofChuBelvedereNotesinParallelProse

HEXiang-rong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HongKongShueYanUniversity,HongKong,China)

Abstract:Chen Tixuan is an outstanding specialist in parallel prose of his time, but so far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his lifetime and parallel prose works. This thesis selects the genre of notes from his parallel prose to carry out a deep exploration. To start with, the thesis investigates his lifetime and divides his career into four par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erio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ent characters of his parallel prose works, this thesis also categorizes his parallel prose works into the genres of current affairs, education, travels, lyric verse, dwellings and pastorals. Furthermore, investigation and exploration are also carried out on the artistic peculiarity and origins of his works.

Key words:Chen Tixuan; parallel prose; Confucianism

猜你喜欢

骈文儒学
北魏新贵族的形成与骈文的新变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晚清骈文研究述论
主持人语:明清民国骈文研究的创获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论明清之际骈文的经典化
儒学交流在路上
启事一则
有效备考之经典考点的深挖——以儒学为例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