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价值

2016-08-03鲁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8期
关键词:碳酸氢钠临床价值

鲁勇

【摘要】 目的 观察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84例急诊眩晕症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咯地尔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2例,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6例,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高于对照组的73.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不良反应少, 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碳酸氢钠;异丙嗪;急诊眩晕症;临床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105

根据临床经验, 眩晕症是急诊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症状, 该病症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患者前庭部位发生了病变, 在神经解剖学上, 引发前庭病变的原因较多, 主要分为周边神经疾病和中枢神经疾病, 除了涉及神经内科外还涉及心血管科、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的临床现象, 患者发病时, 通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头晕, 常伴有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本文作者用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急诊眩晕症患者, 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到本院急诊科就诊的84例眩晕症患者, 入选的患者均参照《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 排除脑梗死、颅内占位性患者和肝脏、肺器官障碍患者, 年龄29~81岁, 平均年龄(32.9±16.7)岁, 男41例, 女43例, 真性眩晕42例, 假性眩晕42例;美尼埃病31例, 颈性眩晕16例,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37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丁咯地尔治疗, 该组患者连续5 d静脉滴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8953), 将0.2 g该药物溶于500 ml生理盐水中, 滴注1次/d。另外, 给予观察组患者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 该组患者每天服用规格为25 mg/片的盐酸异丙嗪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2020237), 早晚各服用1次, 2片/次, 同时, 患者静脉注射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100 ml/d, 治疗5 d。

1. 3 疗效评定标准[1] 治疗结束后, 让患者填写《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晕眩及其他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有效:晕眩程度有所减轻, 其他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者改善;无效:晕眩及其他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或者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呕吐1例, 头晕加重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2/42);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1例, 呕吐1例, 头晕加重的2例, 肠胃道不适的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6/42),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高于对照组的73.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眩晕症是现阶段临床医学常见的急症之一, 具有高发性, 一般情况下, 中老年群体是该病的高发群体, 男性的发病率小于女性的发病率。该病属于一种主观感觉障碍症状, 发病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前庭部位发生了病变, 治病医学理论主要为:调节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机体代谢障碍和脑动脉供血量不足情况、预防组织缺血、缺氧、避免血管痉挛[2]。根据门诊经验, 急诊眩晕症因起病较急, 患者因受呕吐、严重眩晕、耳鸣、站立不稳等临床症状的影响, 往往会担心自身患有重大疾病而存在焦躁、焦虑等心理, 门诊部短时间内确定患者的起病原因存在相对较大的难度。当前, 临床医学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手段治疗该病, 丁咯地尔、碳酸氢钠、异丙嗪、止吐类药物等都是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碳酸氢钠是一种弱碱性药物, 可以与前庭部位病变产生的过多的酸中和, 可以扩张血管, 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进而缓解患者脑动脉供血量不足情况, 可以预防组织因缺血、缺氧而产生血管痉挛[3]。异丙嗪是一种拮抗药物, 具有镇静作用, 还可以起到抗胆碱能的功效, 患者服用异丙嗪后, 药物作用于机体的中枢神经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 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4]。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2例,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6例,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法更符合急诊眩晕症的用药机理,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另外,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4%, 高于对照组的73.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该治疗法的总有效率更高, 更具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 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不良反应少, 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桂华.异丙嗪联合葛根素治疗急诊眩晕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0(17):250-251.

[2] 陆文龙.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3(6):530-531.

[3] 傅伟强, 谭志雄.碳酸氢钠联合苯海拉明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 吉林医学, 2015, 7(12):2591-2592.

[4] 邢仪霞, 王俊峰.中医辨证论治急诊眩晕的临床价值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1(56):118-119.

[收稿日期:2016-01-14]

猜你喜欢

碳酸氢钠临床价值
排水法与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法收集二氧化碳实验比较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液简易鉴别法探讨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实验的研究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