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6-07-31韩世煜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肠造口造口出院

韩世煜

协同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研究

韩世煜

目的探讨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以1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开展协同护理模式,调查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造口皮肤情况。结果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两组的自我意愿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两组的自护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造口周围皮肤得分在两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变色和侵蚀程度上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不存在皮肤出现侵蚀和组织增生的患者。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肠造口周围皮肤的愈合。

协同护理;肠造口;自我护理

在西方发达国家,直肠癌是仅次于肺癌发病率的一种恶性肿瘤,并且其致死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居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其发病率及致死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加的趋势[1]。目前,用于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最安全的方法就是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即Miles手术,该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低,5年生存率达63%[2]。但该手术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即永久性地改变了患者正常的生理排泄通道,因此,术后肠造口的自我护理将伴随患者终生。自我护理指的是一种自我照顾行为,其目的是促使患者身体更加健康、舒适[3]。协同护理模式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是以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有效激发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及积极性,引导其可以最大限度的加入到护理工作中,进而形成一个护理集体,通过强化集体的协同作用来达到提升护理效果及质量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4]。本研究对肠造口术后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探索协同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01—12期间我院肛肠外科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①年龄21~76岁。②确诊为低位直肠癌并将行Miles手术者。③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具有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④对研究知情同意。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①后期需行造口还纳者。②合并其他功能障碍导致自我护理困难者。③对问卷内容理解上有困难者。④其他原因导致其无法继续参与本研究者。将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具体介绍如下。

1.2.1 术前在患者手术前,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通过各种方式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说明术后肠造口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并表示会尽量帮助患者和家属学会自我护理,并以此为契机同患者与家属之间建立相互协作的关系,引导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自我护理。

1.2.2 术后①术后第1~2天:在术后第一次开放造口时要由护士亲自为患者及家属做示范,并耐心指导家属对造口皮肤进行清理,测量并剪裁尺寸合适的造口袋;教会其使用造口护肤粉以及保护膜等物品;积极鼓励患者去触摸自己的造口,以便更好地了解造口的位置,大小以及颜色等正常外观;教会家属对造口袋排泄物进行倾倒的方法;向家属简单介绍造口袋的种类以及特性。②术后第3~4天:护士教会患者观察造口黏膜色泽和其周围皮肤情况,示范更换造口袋的方法并讲解有关注意事项,教会患者正确识别造口及其周围的异常情况。③术后第5~6天:让患者自己更换造口袋,护士在旁边进行指导,同时询问患者对造口用物的掌握情况,教会患者使用冲洗壶对造口袋进行清洗,并教会患者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④术后第7~8天:对患者对造口的认识程度及自护能力进行评估,亲自观看患者独立更换造口袋的整个过程;指导患者扩肛的方法,即将食指做以润滑后深入肛门内2~3 cm处,1次/d,1~2 min/次,并且动作要轻柔。⑤出院当天:对患者进行常规出院健康宣教,并发放造口护理手册,嘱患者要按时来院进行复查,指导患者填写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

1.2.3 患者出院后至出院后1个月每周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一次,每两周上门随访一次,观察患者自我护理肠造口的整个过程,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并回答患者的疑问。最后一次随访指导患者填写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并对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情况进行评估,按照“造口皮肤评估工具”评分原则,为患者造口周围皮肤评分。

1.3 评价指标及工具

1.3.1 一般资料问卷研究者在阅读相关文献并根据研究目的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

1.3.2 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5]该量表是由台湾学者高启笑设计而成,涉及3个维度,即自我意愿、自我护理知识和自我护理技能。

1.3.3 DET评分“造口皮肤评估工具”(DET)[6]是由国际专家组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的标准化测评工具。其中所包括的三项内容,即变色、侵蚀、组织增生,被确定为能最广泛的涵盖造口周围皮肤异常的领域。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造口护理能力量表得分比较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两组的自我意愿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两组的自护知识及自护技能得分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干预后两组造口护理能力量表得分比较(±s)

表1 干预后两组造口护理能力量表得分比较(±s)

注:出院当天与对照组比较,*P<0.05;出院后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P<0.05

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对照组自我意愿35.04±4.55 33.42±4.03 37.42±4.07 36.56±2.65自护知识11.08±4.97*8.33±5.21 16.90±3.05△14.15±3.40自护技能7.10±3.93*3.94±3.06 10.44±2.34△7.69±2.87项目出院当天

2.2 出院后1个月两组造口周围皮肤得分比较出院后1个月,造口周围皮肤得分在两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变色和侵烛程度上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不存在皮肤出现侵蚀和组织增生的患者(表2)。

表2 出院1个月造口周围皮肤评分比较(±s)

表2 出院1个月造口周围皮肤评分比较(±s)

项目变色侵蚀组织增生总分干预组0.18±0.39 0 0 0.18±0.39对照组0.56±0.84 0.27±0.67 0.04±0.20 0.87±1.21 t值4.591 2.783 1.432 4.996 P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3.1 协同护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包含3个维度,即自我意愿、自我护理知识以及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意愿维度反映患者心理上对造口术的接受及认可程度,该项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护理意愿越强。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自我意愿得分在术后2个时间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在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中,该项得分最高。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患者的排泄方式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使患者对造口自我护理的心理从“不得不接受”转向“主动接受”的自我护理方式。自我护理知识所反映出的是患者对术后护理的认知程度,其关系到患者是否能够正确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出院当日及出院后1个月这两个时间节点上所掌握的自我护理知识程度都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就说明协同护理模式有效促进了患者对造口护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自我护理技能体现患者使用造口物的情况以及对造口灌洗的掌握程度。研究显示在出院当天和出院后1个月这两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有显著差异,说明协同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

3.2 协同护理模式促进肠造口周围皮肤的恢复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肠造口周围皮肤在变色及侵蚀程度两个方面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并没有出现造口周围皮肤侵蚀及组织增生情况。这充分说明协同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了造口周围皮肤的恢复。

[1]张亚琪,刘希红,徐宇红.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根治术并行造口术患者排便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588-590.

[2]赵雪萍,薛小玲,苏翠红,等.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06-208.

[3]刘砚燕,袁长蓉.肠造口患者术后适应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79-381.

[4]程芳,许勤,戴晓东.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3(1):7-11.

[5]李翠淑.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1,6(9):3-5.

[6]韦瑞丽,李丽,左萍,等.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状况及健康需求研究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4):254-256.

2015-10-19)

1005-619X(2016)01-0105-03

10.13517/j.cnki.ccm.2016.01.053

110003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肠造口造口出院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