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观察

2016-07-31卢葱茏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开腹肌瘤出血量

卢葱茏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观察

卢葱茏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妇科近年来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仍选择传统开腹术治疗,实验组则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手术疗效。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偏少,仅(124.43±12.64)m 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3.85±3.36)h;住院天数为(2.32±1.52)d,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P均<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为(91.5±24.6)m in,对照组为(70.3±13.7)m in,差异不大。实验组疼痛程度以Ⅰ级居多25例,对照组多为Ⅱ级、Ⅲ级共23例。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显著,微创,能有效弥补传统开腹术的不足。

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疗效

在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良性肿瘤中,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约为20%~30%[1]。伴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有效弥补传统开腹术的不足,并得到了大量的临床应用。本次选取2013-02—2014-12在本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经B超与其他妇科检查后确诊,年龄为29~53岁,平均年龄为(35.4±4.2)岁;肌瘤直径在0.9~11 cm之间,平均(5.2±1.3)cm;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25例,浆膜下肌瘤18例,阔韧带肌瘤17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比一般资料,发现在年龄、肌瘤直径与类型方面均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

1.2.2 实验组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方法如下:①先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并让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即头低脚高位。②建立气腹:在脐孔中心做一横向切口,长度为10 mm,充入CO2,确保气腹压力在15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然后,置入腹腔镜,便于观察盆腹腔内子宫及其附件情况。③分别在左、右麦氏点做一切口,长度分别为10 mm、5 mm,将Trocar、腹腔镜及相关手术器械置入。④利用电凝刀切开子宫浆肌层,再利用大抓钳钳住瘤体,一边向外牵拉,一边旋转,直至完整剥除肌瘤。小的肌瘤核除后可以电凝止血,大的壁间肌瘤可用吸收线缝合,浆膜下带蒂的肌瘤可以套扎,对肌瘤蒂部进行电凝止血。对于小肌瘤可直接从切口取出,对于大肌瘤可先经粉碎处理后再逐块取出[2]。⑤缝合切口,并应用相关抗生素,预防手术感染。

1.3 观察指标根据以下指标评定手术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处理分析工作,其中,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采用(±s)表示,而相关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如果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实验组手术为微创手术,因此,术中出血量较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与住院天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但由于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大,实验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稍长(表1)。观察疼痛程度,实验组以Ⅰ级居多25例,Ⅱ级5例;对照组Ⅰ级7例,Ⅱ级15例,Ⅲ级8例。可见实验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

2.2 对比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恶心、呕吐以及各类感染问题。其中,对照组9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实验组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因此,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

表1 对比两组手术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手术情况(±s)

组别n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后首次排气时间(h)住院天数(d)对照组30 276.21±52.76 70.3±13.7 41.26±4.52 5.02±2.67实验组30 124.43±12.64 91.5±24.6 23.85±3.36 2.32±1.52

3 讨论

子宫肌瘤主要由平滑肌与相关结缔组织构成,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目前,具体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和性激素有关[3]。子宫肌瘤会引起月经紊乱、经量增多、子宫压迫症状以及不孕症。还有部分子宫肌瘤可能发生恶性病变,直接威胁着妇女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必须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术虽能有效治疗该病,但仍存在很多局限性。随着微创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手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手术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还应尽量保护患者机体各类脏器的正常生理机能。作为女性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子宫功能非常复杂,能够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另外,子宫对于保持盆底结构完整性也有着重要意义[4]。一旦切除子宫容易引起一系列问题,如盆腔器官脱垂或压力性尿失禁等。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保留子宫的呼声也日益强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伤害小,不用切除子宫,满足了有生育要求女性的要求。同时,由于切口小,不影响美观,也符合广大女性的爱美需求。

本次研究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明显,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方面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但该术式无法对子宫进行触诊探查,可能会遗漏肌壁间肌瘤,因此,还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开腹术。建议患者要根据自身病情合理选择术式。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为:①肌瘤直径≤10 cm。②多发肌瘤数≤4个。③肌壁间肌瘤最小直径≥4 cm。④单发、多发肌壁间肌瘤或子宫浆膜下肌瘤[5]。由于该术式手术难度较大,对手术医师的业务要求格外严格,因此,手术医师必须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手术水平。

综上可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莫小红.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9):2034-2035.

[2]陈晓黎,张文先,杨雪梅,等.无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4):53-54.

[3]池芸.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4):4887.

[4]王学敏.12 011例女性体检者子宫肌瘤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61-62.

[5]张小梅.比较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52.

2015-04-21)

1005-619X(2016)01-0035-02

10.13517/j.cnki.ccm.2016.01.015

124000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妇产院区

猜你喜欢

开腹肌瘤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