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动态耦合协同研究①

2016-07-30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与管理学院曹雄彬

中国商论 2016年17期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产业集群新型城镇化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与管理学院 曹雄彬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动态耦合协同研究①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与管理学院 曹雄彬

摘 要:本文从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建设与服务水平、人的发展程度和产城人三者互动程度等四个方面,构建湖南省产城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湖南省各个市、州2008年~2013年的产城融合度进行具体测度。结果表明:一是湖南省各个市、州的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耦合协同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长株潭城市群耦合水平高,湘北、湘中、湘南城市群居中,湘西城市群较低;二是湖南省各个市州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不协调,突出表现在二者之间耦合效应强度偏低,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之间不均衡;三是湖南省有些城市的产业集群得不到发展,或者是有些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提升,导致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耦合过程中协调效应并没有得到发挥。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产业集群 提质扩容 耦合协同 灰色关联度 湖南省

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均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同时,近年来依靠“两型社会”建设,湖南省产业集群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得到较好的提升。省委、省政府也相继提出建设千亿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加快城镇提质扩容步伐、推进产城一体、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要求全面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发展规划。结合湖南省各个市、州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通过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来促进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

1  研究理论基础和模型设定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属于两个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和网络结构的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耦合系统,产业集群系统与城市化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协调度模型是评价系统协调发展的核心,在以往的研究中有曾珍香(2000)、陈长杰(2004)等构建了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孙见荆(1996)等构建了灰色系统模型;廖重斌(1999)等推导出离差系数最小化协调度模型;柯健(2005)等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工具对系统协调发展进行了定量评价;王金南(2006)等提出了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协调度。根据上述分析,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耦合协调度模型,其目的是测度出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之间的耦合协调效应。

1.1 灰色关联度模型构建

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一定方法揭示复杂因素间的主要关系,找出影响目标值的重要因素,使各因素间的“灰”色关系清晰化,其基本的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其核心概念是关联度。

设有n个被评价对象,每个被评价对象有p个指标,即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参考序列。根据各个评价指标的经济含义,在n个被评价对象中选取出各项指标的最优值组成参考序列,即

(2)无量纲化。在进行无量纲化之前先进行指标正向化,由于各个指标的量纲和数量级别不同,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阈值法直线型无量纲化。公式为:

(3)计算关联系数。

第一步,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参考序列间的绝对差序列。

1.2 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根据廖重斌(1999)等推导出离差系数最小化协调度模型,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不仅仅要求其本身的综合值要大,还要求它们之间的离差系数(Cv)较小,离差系数越小表示的耦合效应越大。计算公式如下:

①基金项目:2014年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我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产城融合’的思路与对策研究”(14YB B06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曹雄彬(1971-),男,湖南郴州人,硕士,副教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产业集群、新型城镇化方面的研究。

这里,我们定义耦合协调度为:

其中,Xi(t)和Yi(t)分别表示第i产业在t时刻产业集群系统与城市化系统的综合值。Di(t)为耦合协调度,Ci(t)为耦合度,Ti(t)为综合协调指数,α和β为系数,且α+β=l,α和β分别代表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贡献系数。在此产业集群与城市化表现同等重要,故α=β=0.5。

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本质是协调度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值,反映并取决于系统实际状态与理想协凋状态的距离,协调度是该距离的函数(汤铃,李建平等,2010)。根据协调度模型的本质意义,要求所构建的协调度模型,能够有效地、直接地反映出系统实际状态与理想协调状态之间的距离,体现协调度本质意义。设定如表1的耦合协调效应等级(刘耀斌等,2005)。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根据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耦合效应分析,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选取指标建立产业集群与城市化耦合协评价体系如表2。相关统计数据均来源于《2008—2013年湖南省统计年鉴》、《2008—2013年全国城市统计年鉴》和湖南省统计信息网等。

2.2 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熵原本是一个热力学概念,它最先由申农C.E.Shannon引入信息论,称之为信息熵。现已在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等领域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熵权法根据各指标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熵权,再通过熵权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修正,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

熵权法求各指标值权重的过程如下。

2.3 指标体系无量纲化计算

无量纲化用来解决各评价指标的实际值和各指标的评价值之间的差异,是一种通过数学变换来消除原始变量量纲影响的方法。目前常见的无量纲化处理方法主要有极值化、标准化、均值化以及标准差化方法。由于所选择的指标全部为正向化指标,故运用极值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2.4 指标体系综合水平评价级耦合协调度计算

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计算,运用偶合协同度模型对综合得分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3。

表1 耦合协调效应等级

表2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耦合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5 结果与分析

对湖南省各市州2008年和2010年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偶合协同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如下。(1)长株潭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占本省经济总量比重较高。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国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通过项目推动经济一体化,长株潭为其他城市群做了榜样,致力打造成为中部崛起的“引擎”。本文测度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在产业集群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耦合协同关系得到很大的发展。长沙市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 年(0.9758,0.4606,0.6704)(耦合度Ci(t)在前,其次为综合协调指数Ci(t),最后为协调度Di(t),下同),发展到2013年的(0.9970,0.9277,0.9617)。株洲市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0.9856,0.4398,0.6584),发展到2013年的(0.9993,0.9432,0.9708)。湘潭市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0.9647,0.5621,0.7364)发展到2013年的(0.9991,0.7477,0.8644)。这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的耦合度近些年来发展水平较高,其变化并不是特别大,但是综合协调指数和协调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群和城市化发展的偶合协同效应在不断优化。其主要原因是产业集群和城市化都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

表3 耦合度协同度计算表

产业集群 0.4036  0.4633  0.5335  0.6497  0.7330  0.9757城市化 0.5388  0.5805  0.6343  0.6128  0.8994  0.9014 C 0.9897  0.9937  0.9963  0.9996  0.9948  0.9992 T 0.4712  0.5219  0.5839  0.6313  0.8162  0.9386 D 0.6829  0.7201  0.7627  0.7943  0.9011  0.9684娄底产业集群 0.8045  0.5049  0.4805  0.5792  0.4452  0.4592城市化 0.7224  0.5255  0.4379  0.8635  0.9142  0.9551 C 0.9986  0.9998  0.9989  0.9804  0.9386  0.9365 T 0.7634  0.5152  0.4592  0.7214  0.6797  0.7071 D 0.8731  0.7177  0.6773  0.8410  0.7987  0.8138湘西州产业集群 0.3959  0.4325  0.5983  0.5902  0.8392  0.5453城市化 0.6989  0.6416  0.6260  0.6443  0.7984  0.8693 C 0.9609  0.9809  0.9997  0.9990  0.9997  0.9734 T 0.5474  0.5371  0.6122  0.6173  0.8188  0.7073 D 0.7253  0.7258  0.7823  0.7853  0.9047  0.8297张家界

(2)湘北城市群。湘北城市群主要包括常德市和岳阳市。本文测度结果显示,湘北城市群在产业集群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耦合协同关系得到很大的发展,但两个城市存在一定的差异。岳阳市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0.9671,0.5048,0.6987),发展到2013年的(0.9885,0.8681,0.9264)。常德市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0.9907,0.4509,0.6684),发展到2013年的(1.0000,0.9990,0.9995)。这表明湘北城市群的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之间处于良好的耦合状态,二者实现了协同发展;岳阳市的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耦合度相比较常德市来看要低一些,究其原因在于岳阳市的产业集群和城市化发展的水平都要偏低,特别是城市化的发展不足。常德市近些年来在产业集群和城市化发展中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特别是产业集群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常德市的耦合协同度要高于岳阳市,并且常德市的城市化发展有充足的产业。

(3)湘中城市群。湘中城市群主要包括邵阳市、娄底市和益阳市。湘中城市群的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发展表现出一定差异化。邵阳市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0.9735,0.4680,0.6750),发展到2013年的(0.9988,0.8826,0.9389)。娄底市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0.9897,0.4712,0.6829),发展到2013年的(0.9992,0.9386,0.9684)。益阳市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0.9822,0.4425,0.6592),发展到2013年的(0.9998,0.9529,0.9761)。这表明邵阳市在产业集群和城市化发展的底子比较好,耦合协同度的提升并不高主要是由于城市化发展水平不足导致。益阳市和娄底市在产业集群和城市化发展的底子较差,但是近些年来两者的发展都取得了较大的提升,耦合协调发展也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4)湘南城市群。湘南城市群主要包括衡阳市、郴州市和永州市。衡阳市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0.9944,0.4164,0.6434),发展到2013年的(0.9959,0.9174,0.9559)。郴州市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0.9970,0.3962,0.6285),发展到2013年的(0.9999,0.9854,0.9926)。永州市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0.9925,0.4254,0.6498),发展到2013年的(0.9902,0.8518,0.9184)。这表明湘南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耦合协同度有了较大的提高。相比较而言衡阳市的产业集群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近些年来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可能原因是由于基数较大,而发展不足。郴州市的产业集群发展并没有很大的提升,而城市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永州市的产业集群和城市化建设的提升并不是很大,耦合效应却比较明显。

(5)湘西城市群。湘西城市群主要包括怀化市、张家界市和湘西自治州。湘西城市群是湖南省西部地区的城市,相对来说,其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怀化市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0.9844,0.4769,0.6852),发展到2013年的(0.9992,0.8959,0.9462)。张家界市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0.9609,0.5474,0.7253),发展到2013年的(0.9734,0.7073,0.8297)。湘西自治州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0.9986,0.7634,0.8731),发展到2013年的(0.9365,0.7071,0.8138)。这表明湘西城市群的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协同发展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去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制约了产业集群和城市化的协同发展。

通过对测度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南省各个市、州的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耦合协同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区域的角度看,耦合协调度有着明显的差异,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集群和城市化都比较发达,其耦合水平也比较高,湘北、湘中、湘南城市群的产业集群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居中,湘西城市群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二是湖南省各个市、州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不协调,突出表现在二者之间耦合效应强度偏低,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之间不均衡。三是湖南省有些城市的产业集群得不到发展,或者有些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提升,导致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耦合过程中协调效应并没有发挥。

3  结语

从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建设与服务水平、人的发展程度和产城人三者互动程度等四个方面,构建湖南省产城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湖南省各个市、州2008年到2013年的产城融合度进行具体测度。主要结论如下。

(1)提质扩容是湖南省现阶段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产城融合”的核心。提质就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扩容就是创建生态城市,提升城市的承载力。产业集群追寻节约能源、减少浪费和生态发展,与提质扩容总体目标相吻合,是提质扩容的重要路径。

(2)城市化发展演变实际上是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的过程。城市的现代化动力已经由工业化单引擎向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引擎转变,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密不可分的互动发展关系。产业发展是推动湖南省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的第一动力引擎。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决定了城市建设与服务水平和人的发展程度,是产城人三者互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人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人的发展程度是产城融合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产城融合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城人互动是产城融合的基本保证。产城人互动融合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实现湖南省由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的基本保证。

(4)地方政府要密切关注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生的条件和阶段性特征,有选择和有重点地推行产业集群培育战略和城市提质扩容推进战略,有效平衡市场选择机制和政策选择机制。

参考文献

[1]Hancock J,Duhl L.Healthy Cities:Promoting Henlthy In the Urban Content[R].Copenhagen,1986.

[2]Krugman 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PE,1991(3).

[3]傅贻忙.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耦合协同发展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1(11).

[4]傅贻忙,曹雄彬.产业集群与城市提质扩容耦合协同发展模型研究[J].现代商业,2014(12).

[5]黄金川,等.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藕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

[6]刘耀彬等.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田[J].中国软科学,2005(5).

[7]熊勇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10).

[8]汤铃,李建平,余乐安,覃东海.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4).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b)-110-05

猜你喜欢

灰色关联度产业集群新型城镇化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基于AHP灰色关联分析的企业电子商务信用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