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2016-07-28谷秀娟王彦行

创新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新

谷秀娟 王彦行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河南省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谷秀娟王彦行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如何结合河南省现实情况,探索研究河南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型投融资模式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需求。本文在深入探讨了河南省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创新发展模式,以期为河南省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

1 引言

近年来,一带一路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沿线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基础,河南省郑州市被规划为国家“一带一路”的结点城市,被定位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对河南省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机遇。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如图1所示,从中得出:2003-2013年间,河南省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增加,由2003年的828.88亿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4 174.10亿元,增长了4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7.55%。

据有关部门预测,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策略,未来河南省年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超过万亿元,仅郑州市年城市公用事业的融资需求超过1 000亿元,但河南省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造血能力不足,通过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能够解决的资金非常有限。针对河南省在基础设施投融资过程中的政府相关部门职责模糊、融资主体和融资模式单一、融资平台存在巨大风险、融资渠道相对不畅和基础设施融资观念落后等问题。为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型投融资提供意见,这对于河南省基础设施投资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1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镇基础设施投资额度变化图

表1 河南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表2“六五”时期至“十一五”时期河南省基础设施投资情况简表 单位:亿元、%

2 文献综述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学界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具体来讲,文献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2.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

李辉和张世英(2002)介绍了PPP的产生背景,概念特征,和应用并对PPP融资模式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陈秀芝等人(2003)对BOT、ABS和PPP三种项目融资在基础设施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比较,以及在这三种项目融资方式中政府职能部门应如何提供政策扶持和监管。王灏(2004)PPP的前补偿模式和后补偿模式是在结合中国实际与行业特点探索下研究得出的。刘志(2005)在基于政府管制和融资方式角度并结合英国公共服务领域运用PPP模式的效果全面阐述了PPP模式,提出我国公共服务领域适用于推行PPP模式。刘新平、王守青(2006)分析了影响PPP项目风险分配的因素,提出了更为合理的风险分配原则和风险分析框架,来指导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间的PPP项目谈判。

2.2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白志刚(1996)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多属于公益性项目,投入大,利润空间小是制约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发展的主要原因。刘立峰(2001)指出政府承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依赖于债务收入,特别是依赖于银行债务融资的将不利于基础设施的健康。发展纪彦军(2007)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公私合营模式运行过程中面领着法规不健全、专业机构和人才缺失、私人部门融资不畅、政府角色不确定、盲目承诺投资回报率、私营机构素质失衡等诸多问题。梁豪燕(2007)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存在投融资主体和模式比较单一、综合开发观念尚未成熟和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中,政府和企业定位不清晰等问题。谢滋(2010)认为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的应用主要存在缺乏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私人部门融资存在障碍、票价调整机制难以科学合理地实行和现有的审批程序与PPP模式相抵触等问题。

2.3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的因素

孟祥林(2005)指出为了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要坚持“谁投资,谁决策,谁承担风险”的市场原则。纪彦军(2007)认为保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私合营模式成功运行的关键在于合理的参与方投资回报率和有效的风险管理。

图2 六个时期河南省基础设施投资投资情况变化图 单位:亿元/年

表3 2010年到2013年间河南省基础设施投资情况简表 单位:亿元、%

3 河南省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现状与问题分析

3.1河南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相对发达,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然而由河南省出资建设的城镇基础设施发展却相对缓慢。表1统计了2008年以来河南省城镇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河南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十分重要的发展成就,截至2013年底,河南省建成区面积2 289万平方公里,全年供水188 710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92.3%,低于该年97.6%的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1.57平方米,人均城市公园绿地面积9.58平方米,人均燃气普及率82.0%,低于94.3%的国家燃气普及率平均值,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4.9台,2013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89.3%。城镇基础设施体系趋于完善。不仅拥有了相对发达的交通网络,还有供水、供气及供热等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居民生活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3.2河南省基础设施投融资概况

3.2.1投资总额不断攀升。如表2和图2所示,基础设施投资额在“六五”时期是56.05亿元,到了“十一五”时期增长到了11 421.08亿元,增长了203倍,六个时期间的平均增长率为190%,其中“八五”时期十五基础设施投资环比增长速度高达366.42%。六个时期里,基础设施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都高于10%,其中“九五”和“十五”时期的占比高达31.04%、33.87%。同期,河南省GDP从1 162.72亿元,增加到了87 966.59亿元,增加了74.66倍,基础设施投资增幅是GDP增幅的2.68倍。2010-2013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率约是16.28%,是河南省同期GDP年均增长率的1.5倍左右,2013年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速度高达20.60%。基础设施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变化不大,维持在16.00%~19.00%之间。总的来讲河南省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比率远远高于同期河南省的GDP增长比率。

3.2.2投资重点领域。表4列出了河南省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前五位的领域。水利,环境和公共事业每年的投资额在基础设施类中占比最大,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两个领域的投资额就站到占到基础设施总投资额的50%以上,而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这三个领域每年投资占比的总和不到20%。水利、环境和公共事业该领域每年的投资占比,除了2008年以外,都在35%-45%之间波动;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每年的投资占比基本维持在20%~30%;教育类每年的投资比率历年维持在8%左右;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占比除了2011年基本都是在4.5%~6.5%的区间变动;卫生和社会工作基本维持在5%以内。这五大领域近五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04%、22.50%、12.21%、23.55% 和14.80%,除教育与卫生和社会工作这两大领域,其他三个领域的年均增长率均高于河南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即17.55%。

表4 河南省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领域 单位:亿元、%

3.2.3投资资金来源。如表5所示,在基础设施投资来源上,从“十五”计划开始形成了中央、地方、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形成了财政资金渠道、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渠道、自筹资金渠道等渠道。财政资金即中央和地方预算资金等,这部分资金占各项资金来源的2.16%;间接融资渠道包括国内外银行贷款等,占比10.14%;直接融资渠道,如BOT、BOO、BT等模式;自筹资金即各企事业单位筹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自有资金和从其他单位筹集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但不包括财政性资金、从各类金融机构借入资金和国外资金,该类资金占比76.06%,为主要资金来源。

3.2.4投资主要方式。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要形式,其他的民间投资,企业投资相对较少,虽然已经有BOT、BOO、BT等模式运用在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中了,但是融资过程中没有有效地吸收政府以外的资金,即民营企业、民间资金以及外商企业资金。

表5 2008-2013年河南省基础设施资金来源规模及比例  单位:亿元、%

3.3河南省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得出来,河南省城镇基础设施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3.1政府相关部门职责模糊,不能够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运行效率低下。权利与责任的不明晰使得城建资产运营公司仅仅作为政府财政来源的手段,这就导致城建资产运营公司背负巨额债务;政府部门不具备良好的企业运营和管理能力,导致城建资产运营公司出现持续亏损和大量不良贷款;城建资产运营公司不具有自主的人事管理权,财务管理权利和决策权力,使得地方政府的资产运营公司只是一个空壳的存在;市场机制在城市土地的配置中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土地收益严重流失,存量资产效应因为基础设施市场化程度的低下没有很好地发挥。

3.3.2融资主体和融资模式单一,政府主导融资模式没有改变,不能满足河南省发展的需要。长久以来,政府一直是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其投资涉及公共产品领域和竞争性产品领域。近年来,尽管河南省各地积极构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但是政府依然是项目建设融资运作的主体,由于投资风险过于集中于政府部门,过高的负债率,造成后续的基础设施融资建设、运营缺乏资金,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求。基础设施投资需要依赖更多的创新融资模式才能满足河南省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

3.3.3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加大,防范机制不完善,多元融资平台构建将变得更困难。随着河南省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融资规模的急剧扩大,使得基础设施融资历史遗留下来的欠账问题越来越显著,而地方政府当政者为了片面追求政绩,使得财政收支与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相脱节,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融资平台运作的不合理规范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松懈,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造成民间投资或者私人投资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收益失去信心,多元融资平台的构建变得更加困难。

3.3.4基础设施投融资观念落后。地方政府和部门思想保守,创新意识不强,沿袭计划经济的老路子不能充分在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4 河南省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创新发展模式

基于上述的探讨,文章认为,河南省未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创新发展的思路是:

4.1基础设施投融资原则

未来河南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创新发展应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市场化和放宽市场准入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二是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承担风险原则,明确责任跟权利;三是政府宏观指导协调、企业自主投融资原则,发挥企业自身的运营和管理优势;四是培育多元投资主体、鼓励公平竞争原则,但同时要保证政府在融资成立后的公司里要拥有超过50%的股份,通过这种股权结构能够有效保证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

4.2投融资改革的重点

首先,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体制,非经营性项目上由政府拨款或者政府拥有的公司适度举债投资,经营性项目的投资,应充分鼓励与吸纳内资和外资参与;其次,采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业主招标等多种方式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大力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再次,完善全社会投资的法律法规,包括融资的政策法规等,使其投资行为有了法律保障,最后,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分解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相关的各类经济职能,明确责任主体。

4.3投融资模式的创新

河南省在未来城镇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过程中应积极引入PPP模式,依据项目区分理论,非经营性项目投资主体由政府财政或者政府控制的国有公司发行债券主动承担,经营性项目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募集资金并且私人部门负责项目建设及完成后的运营和维护。

4.4投融资模式的管理

项目实施的前期,组织专业的顾问团队研究决定实施方案,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通过建立相关合同法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采取特许经营的PPP类型,政府在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上对合作的私人部门采用“前补偿和后补偿”的模式,保证项目的建设与运营的顺利进行以及私人部门的投资收益得到收回。经营期内,专业的私人部门负责运营,自负盈亏,政府只具备运营监督权和最后的项目处置权。

参考文献

[1]张伟.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灏.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姜伯军.PPP模式推动北京轨道交通发展[J].世界轨道交通,2005.

[中图分类号]F283;F29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6)05-12-5

收稿日期:2016-4-16

基金项目:2014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52400410448);2014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三重”重大项目(2014-SZZD-13);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31PCXTD611)。

作者简介:谷秀娟(1968-),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金融市场;王彦行(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市场。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ode in Henan Province

Gu XiujuanWangYanh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how to combine with the reality in our province,explore the innovativ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ode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Henan province has more important realistic demand.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in our province,on the basis,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model for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so as to propose suggestions for the innovation of the urb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ode in our province.

Keywords:Urban infrastructure;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ode;Innovation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