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协同信息化护理质量检查表的研制

2016-07-21肖适崎邢琳琳

护理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检查表质量评价护理质量

肖适崎,邢琳琳,邓 娟,范 玲



区域协同信息化护理质量检查表的研制

肖适崎,邢琳琳,邓娟,范玲

摘要:[目的]研制一套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区域协同信息化护理质量检查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临床调查以及参考政府部门相关文件,拟定区域协同信息化护理质量检查表初稿,运用德尔菲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和论证确定检查表各维度、条目、指标及其权重。[结果]第1轮及第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3%和92%,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8,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6(P<0.01)和0.25(P<0.01),最终形成包括检查维度4个、检查条目17个、检查指标84个的区域协同信息化护理质量检查表。[结论]区域协同信息化护理质量检查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用于区域内各医院护理质量评价。

关键词:区域协同护理;护理信息平台;护理质量;质量评价;检查表

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关系着病人安全是否能够得到充分保障,是护理管理的核心[1]。如何进行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控,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是广大护理管理者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在使用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里的质量指标进行质量评价,欧洲国家也出台了各自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2]。国内许多学者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都进行过研究,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流程规范、消毒隔离、文书书写等方面存在较多共识[3-5],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统一的护理质量标准检查细则,各级医院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护理质量标准检查模式。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将成为必然[6],国务院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说明资源与信息共享是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域协同卫生信息化是医疗资源共享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及医疗风险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验证,被公认为是未来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7]。区域协同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能够实现护理质量管理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对区域内护理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动态评价,实现护理质量改进的科学决策,带动区域内各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对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8]。本研究拟通过德尔菲法(Delphi)[9]形成区域内统一的病房护理质量检查表,实现区域内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的统一性,便于对区域内各病房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比较和分析,为初步实现区域内护理质量信息化、搭建共享经验的平台、明确护理质量标准、协同提升区域内护理质量奠定基础[10]。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自愿加入盛京医疗联盟网络平台的58家医院作为研究对象,保证网络平台相关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具备实现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的网络上报条件。

1.2方法

1.2.1成立课题小组本课题组由5名成员组成。职称:教授1名,副教授 3名,主管护师1名;硕士3名,在读博士1名,在读硕士1名;从事护理管理工作(11.0±9.4)年,具有相关领域研究经验。主要负责收集资料,对临床调研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初步拟定护理质量检查内容,确定咨询专家,设计专家咨询问卷,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等。

1.2.2初步拟定区域协同护理质量检查表首先课题小组成员通过电子邮件问卷调查和电话咨询的方式收集各联盟医院目前的护理质量检查指标、方法、形式等内容,了解各联盟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现状,为制定统一的护理质量检查表提供参考。之后所有成员一起召开现场讨论会,在查阅国内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相关文献及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军队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试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我国护理管理标准及评审办法(试行)》等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各联盟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现状,对护理质量检查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初步拟定了包括4个检查维度、17个检查条目、87项检查指标的区域协同护理质量检查表。

1.2.3设计区域协同护理质量检查专家咨询表专家咨询表的内容包括填写说明、主体及专家一般情况3部分。填写说明主要介绍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专家重要性、填表方法、问卷收回时间、联系方式等。问卷主体由拟定的护理质量检查表的检查维度、条目及指标构成,后附有重要性程度和备注栏(开放性)。各维度、条目及指标重要程度依据Likert 5级评分法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5个等级,依次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专家一般情况主要包括专家的医院等级、职务、年龄、从事护理工作年限、从事管理工作年限、学历、专业技术职称等方面,并设置了专家对维度、条目及指标的熟悉程度、重要性的判断依据等问题。其中,专家对维度、条目及指标的熟悉程度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很熟悉、熟悉、一般、不熟悉、很不熟悉,判断依据包括实践经验、理论分析、国内外同行了解、直觉选择4方面。

1.2.4选择专家考虑到是在盛京医疗联盟网络平台上应用此表,因此选取盛京医疗联盟医院的护理管理专家作为函询对象。本研究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了40名来自联盟医院护理质量管理领域的专家。入选标准为: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从事临床护理或护理质量管理工作10年以上,曾任或现任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行政职务,有较高的意愿参与本研究。

1.2.5发放与回收问卷问卷以电子邮件、邮寄的方式发放给函询专家。第1轮问卷回收后,由课题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对专家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分析,根据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同时附上专家修改的原因形成第2轮函询问卷,再次发放给第1轮给予反馈的专家,如此反复,直到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再停止函询。本研究中护理质量检查的维度、条目及指标筛选以重要性赋值均数>3.5、满分率>20%、变异系数<0.30为标准[11],同时结合专家意见,经课题小组集体评议进行最终确定。

1.2.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运用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等指标对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和代表性进行检验。

2结果

2.1专家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共有34名专家完成了两轮咨询。34名专家情本情况:二级医院16名(47%),三级医院18名(53%);护士长15名(44%),护理部副主任10名(29%),护理部主任9名(27%);年龄<40岁12名(35%),40岁~49岁14名(41%),≥50岁8名(24%);从事护理工作年限<20年13名(38%),20年~29年16名(47%),≥30年5名(15%);从事管理工作年限<10年12名(35%),10年~19年19名(56%),≥20年3名(9%);专科9名(26%),本科20名(59%),硕士研究生5名(15%);主管护师1名(3%),副主任护师31名(91%),主任护师2名(6%)。

2.2专家的积极程度专家的积极系数用问卷的回收率表示。本研究中,第1轮专家咨询共发出问卷40份,收回37份,应答率为93%;第2轮专家咨询共发出问卷37份,收回34份,应答率为92%。

2.3专家的权威程度专家的权威程度用专家权威系数(Cr)表示,专家的权威程度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的判断系数(Ca),即专家对研究问题作出判断的依据;二是专家的熟悉程度系数(Cs),即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两项指标的获得均以专家的自我评价为主,计算公式为:Cr=(Ca+Cs)/2 。专家熟悉程度为专家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熟悉程度的自我评价,熟悉程度分为很熟悉、熟悉、中等熟悉、不熟悉、很不熟悉5个等级,分别赋值1.0,0.8,0.6,0.4,0.2,对各位专家的熟悉程度进行赋值。按照专家判断依据自评赋值和熟悉程度等级赋值,计算得到本研究两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均为0.88,见表1。

2.4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可用变异系数(CV)、协调系数(W)来表示。变异系数可反映专家对某条目判断意见的一致性或是否存在分歧及分歧的程度。本研究中,第1轮专家咨询CV值0.06~0.38,CV值大于0.3的指标占4%;第2轮专家咨询CV值0.06~0.36,CV值大于0.3的指标占1%,说明专家对指标重要性的看法基本一致,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较高。协调系数反映所有专家对所有条目意见的协调程度或一致性程度, 显著性检验是专家一致程度检验的可信性检验,P值越小,反映专家一致程度检验的可信性越高。本研究中第1轮、第2轮协调系数χ2检验结果见表2。χ2检验的P值均小于0.01,说明用肯德尔协调系数检验得出的“各专家对各级指标条目认同的一致性高”的结果是可取的。

表2 两轮咨询指标协调系数χ2检验结果

2.5区域协同信息化护理质量检查表条目及权重的确定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 按照本研究的筛选标准,结合专家的意见,经课题小组讨论,最终形成4个检查维度、17个检查条目、84项检查指标的护理质量检查表。在咨询统计学专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重要性赋值平均分配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即依据专家对每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评分求平均值,然后再求得每项指标得分所占总分的比值,以此计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最终形成的区域协同护理质量检查表及指标权重见表3。

表3 区域协同护理质量检查表各维度、条目、指标及其权重

表3(续表)

检查维度(权重)检查条目(权重) 检查指标(权重) B3护理记录(34%)B11按分级护理要求记录(13%)B12反映护理措施、病情、健康教育等(13%)B13字迹工整,用医学术语,无错字(12%)B14首次记录在本班内完成(13%)B15出院指导简明扼要、完整准确(12%)B16记录出入液量、性状准确(13%)B17值班护士及时签名(12%)B18护士长及时签名(12%)C消毒隔离质量(26%)C1治疗与换药室(21%)C0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10%)C02无菌物品合格,物品齐全(9%)C03消毒剂和液体存放符合要求(9%)C04消毒液浓度达标,定期更换(9%)C05注射器、输液器用后处理符合要求(9%)C06冰箱内整洁,无杂物(9%)C07各种容器清洁、有标记(9%)C08待消毒包符合要求,包内器械清洁(9%)C09止血带敷布一人一换(9%)C10清洁区污染区分开,物品放置合理(9%)C11专人管理清洁整齐,无人时上锁(9%)C2终末消毒(20%)C12被褥、枕芯清洁(32%)C13床头桌清洁消毒(33%)C14出院、死亡、转科后消毒并登记(35%)C3体温计(19%)C15体温计数量与病人数相符(31%)C16体温计消毒后干燥放置(34%)C17传染病病人单独使用消毒(35%)C4.隔离(21%)C18隔离病人标识清楚,便器专用(34%)C19病房备有快速手消毒液(32%)C20按传染病分类进行终末处理(34%)C5其他用具(19%)C21扫床毛巾消毒、使用符合要求(24%)C22吸氧管每日清洁,一人一换(25%)C23吸痰管、引流袋按要求更换(26%)C24医用生活垃圾分开(25%)D病房管理质量(23%)D1病房管理(17%)D01空气新鲜,肃静清洁,每日通风(9%)D02床头桌清洁,摆放整齐(8%)D03床单位整洁,病人着装清洁(9%)D04清洁物品不落地(8%)D05窗帘、隔帘清洁,悬挂整齐(10%)D06床头卡正确、规范(10%)D07无污物、无不良气味,禁止吸烟(9%)D08休息室无人上锁,安全通道通畅(9%)D09呼唤铃处理及时(10%)D10坠床、跌倒等安全管理到位(11%)D11陪护人员遵守院规(7%)D2输液管理(21%)D12输液速度合理,加药卡片符合要求(26%)D13及时、准确、清晰填写输液巡回卡(23%)D14输液结束,处理及时(26%)D15注意事项宣教到位(25%)D3药品管理(22%)D16毒麻药按管理制度执行(34%)D17高危药品单独存放,标识清楚(33%)D18常用、常备药、液体管理符合要求(33%)D4抢救物品管理(21%)D19抢救车清洁、摆放有序,专人负责(20%)D20备齐抢救车内物品,保持备用状态(20%)D21药品标签明确,定位,及时补充(20%)D22药品符合使用要求,掌握相关知识(20%)D23认真交班,每周护士长检查并签名(20%)D5仪器管理(19%)D24功能完好,有维护和使用登记(50%)D25吸氧、吸引装置齐全,性能完好(50%)

3讨论

3.1专家咨询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Delphi法是一种客观综合多数专家的经验及主观判断的技巧[12-14],因此专家的选择是Delphi法成败的关键[15]。Delphi法要求遴选的专家在本专业具有权威性、较高的理论水平或丰富的实践经验。本研究在选择专家时,一方面考虑到对专家自身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考虑到检查表的应用范围是在具有网络平台使用功能的联盟医院里,因此,选择的专家既熟悉自身医院的特点和质量管理内容,又有较高的参与意愿,能够提高专家咨询的可靠程度。护理质量管理与临床护理工作密不可分,专家的职务包括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副主任、护理部主任,这样能够充分吸收各级护理管理者的建议,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本研究实际参与第1轮函询的专家有37人,参与第2轮函询的专家有34人,两轮专家咨询应答率均大于90%,可以看出专家的积极性较高,对本研究非常重视和支持。表1显示:两轮专家咨询权威系数均大于0.7,可认为咨询结果可靠。本研究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总体指标W为0.246,统计检验P<0.001,说明专家对所有条目意见的一致性较高,对研究问题意见的分歧小。因此,总体看来,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2区域协同护理质量检查表指标条目的筛选结果分析在第1轮咨询中,专家对二级条目“交班本”赋值较低,认为护理信息系统可自动生成病人流动统计,需要进行交班的病人自动从流动统计中提取,手工填写病室交班报告的方法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且实际意义不大,予以删除;删除“紫外线消毒每天两次并登记,空气培养报告单项目齐全”,目前不少医院已采用其他空气消毒方法,消毒效果肯定,且适合于在有人的情况下使用[16],不作为必查条目;将三级条目“病人安全管理:根据病情需要,特殊病人有约束带、床栏、腕带等,口服药服药到口。无护理并发症:压疮、烫伤、坠床、输液外渗等” 中“病人安全管理”作为二级指标条目单独列出,分解为“根据病情需要,特殊病人有约束带、床栏、腕带等,口服药服药到口”和“无护理并发症:压疮、烫伤、坠床、输液外渗等”两项指标条目。这样修改突出了护理安全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考虑到需要进行隔离的病种很多,仅将乙型肝炎病人列出具有局限性,将“一人一用一消毒,乙肝病人专用”改为“传染病病人单独使用消毒”,使条目表述更加严谨。第2轮专家咨询中,无增加和删除的指标条目,专家修改了3项指标条目:将“污物、脸盆、被服、鞋、便器不落地”改为“清洁物品不落地”,将“静脉留置针有时间标记,留置时间符合要求”改为“各种导管有时间标记,留置时间符合要求”,将“仪器使用登记”添加到“监护仪器、呼吸机、除颤器功能完好,专人负责并有维护记录”条目中,使条目内容表述更加全面客观,避免检查者受限于条条框框的约束之中。

3.3区域协同护理质量检查表研制的意义和应用本研究通过对盛京医疗联盟医院的护理质量检查指标进行现况调查,在文献回顾与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协同护理质量检查表的设计,克服了区域内各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为形成区域内统一的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该检查表吸收了联盟医院护理专家的建议,凝聚了各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丰富经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护理质量信息化管理是今后护理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区域协同护理质量检查表为基础,构建区域协同护理质量评价信息系统,通过对优质的护理质量管理信息进行共享,可为区域内各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为相关部门进行质量监控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的效率,为分析、整理、储存资料提供了便捷,对各级联盟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虽然区域协同护理质量检查表的设计初步完成,但是否完全适用于各级医院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今后将利用盛京医疗联盟网络平台进行临床的试运行,总结分析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改进与完善表格内容,最终实现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护理质量水平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芳,冯志仙,邵乐文,等.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287-291.

[2]Hjaltadóttir I,Ekwall AK,Nyberg P,etal.Quality of care in Icelandic nursing homes measured with Minimum Data Set quality indicator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nursing home data over 7 years[J].Int J Nurs Stud,2012,49(11):1342-1353.

[3]张艳红,张玉侠,胡静,等.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6C):2187-2191.

[4]田梅梅,段霞,施雁,等.护理管理专家筛选护理质量关键指标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1,26(5):12-16.

[5]王伟,芦凤娟,李振香,等.护理质量与安全基础监测指标的构建与临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30(3):44-47.

[6]杨莘,韩斌如,应波,等.基于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0-13.

[7]唐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体系架构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6):37-40.

[8]Black AD,Car J,Pagliari C,etal.The impact of ehealth o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health care:a systematic overview[J].PLoS Med,2011,8(1):1-16.

[9]温贤秀,谢彩霞,蒋文春,等.综合医院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2):131-134.

[10]吴小玲,杨丽娜,宋锦平,等.超大型综合医院护理电子信息应用现状及展望[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14-116.

[11]赵明利,宋葆云.住院患者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29-33.

[12]Campbell SM,Cantrill JA,Roberts D.Prescribing indicators for UK general practice:Delphi consultation study[J].BMJ,2000,321(7258):425-428.

[13]Campbell SM,Braspenning J,Hutchinson A,etal.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developing and applying quality indicators in primary care[J].Qual Saf Health Care,2002,11(4):358-364.

[14]Mourad SM,Hermens RP,Nelen WL,etal.Guideline -based development of quality indicators for subfertility care[J].Hum Reprod,2007,22(10):2665-2672.

[15]曾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50-270.

[16]侯凤珍.紫外线空气消毒效果影响因素现状探讨[J].内蒙古中药,2012(21):115-117.

(本文编辑李亚琴)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nursing quality checklist

Xiao Shiqi,Xing Linlin,Deng Juan,et al

(Affiliated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11000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probe into a scientific,reasonable and feasible 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nursing quality checklist.Methods: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clinical investigation and related documents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it drawn up the preliminary draft of 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nursing quality checklist.Delphi method was used for two rounds of expert consultation,discussion and examination to determine the dimensions,items and indicators and weights.Results:The first round and second round of consultation expert positive coefficient were respectively 93% and 92%.Expert authority coefficient was 0.88.The coordination coefficients of expert opinions were 0.26(P<0.01) and 0.25(P<0.01).The 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nursing quality checklist included 4 inspection dimensions,17 check items and 84 check indexes.Conclusion:The 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nursing quality checklist had a higher reliability.It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nursing quality in regional hospitals.

Key wordsregional collaborative nursing;nursing information platform;nursing quality;quality evaluation;checklist

基金项目2011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立项课题,编号:2011415052-2。

作者简介肖适崎,副教授,副主任护师,博士研究生在读,单位: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邢琳琳、邓娟、范玲(通讯作者)单位: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9.014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7A-2361-06

(收稿日期:2015-12-25;修回日期:2016-06-13)

猜你喜欢

检查表质量评价护理质量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2019版最新修订及解读
BP神经网络在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整车产品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研究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最新修订及解读
编制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