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学习的动力去哪儿了?

2016-07-12汪君

人民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用功责任感学费

汪君

对于学习这件事,我感觉我们的社会好像有两种泾渭分明的态度: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的成年人很多都特别渴望能静下心来学习一点东西;而那些“专职”的学习者——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们却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了。

让我得出这个结论的是这学期开学后不久,我就接到通知去一所師范大学进修,为期两个月。我们这一群年龄跨度从六零后到八零后全省各地的校长们对这个机会都特别珍惜,很少有人缺勤,上课也特别认真,笔记做得一丝不苟。每一次讨论,个个都特别投入,而论文往往都是几易其稿才舍得交。

有一天中午,我们去学校的图书馆,正好四五个大学男生走在我们前面,这是他们的对话:

“老张下午要是点名,你赶紧给我发个短信啊。”

“算了吧,你打游戏,就是发短信给你,你还舍得回来吗?”

“不用担心,这个老师不喜欢点名的,肯定没问题。”

我们几个“老学生”很感慨,大好的学习时光啊!正所谓很多东西拥有的时候无所谓,失去以后才知道它的宝贵。我心里不免替这些正在考虑逃课的学生们可惜。

在我们住处前面就是一栋男生宿舍楼,男生们基本上要到晚上十二点左右睡觉,有个别的会到凌晨一两点。其间我们能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打扑克的叫声、打闹声,而最常见的情景就是玩电脑游戏。我知道这不代表大学生的全体,但是总能折射出一点耐人寻味的问题。这些大孩子身上还有多少学习的动力呢?是什么使得他们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

我们的大学是越办越大了,每年招生的人数都在上升,至于这些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状态怎么样,大家却关注得不多。这些刚刚从高考重压下解脱出来的孩子们,释放了压在他们身上十几年的学习压力,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难怪有些教育专家说:中国的孩子是从幼儿园到高中拼命地学,大学拼命地玩,好像要把往昔补起来。

曾经看过对郑也夫教授的一个视频采访,他年轻时曾在美国求学,当年他认为自己是非常用功的学生,常常在图书馆学到很晚,而比他更用功的美国大学生比比皆是。这些孩子在中小学时,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边学边玩长大的,似乎没有养成刻苦学习的好习惯,为什么他们到了大学,反而会这么用功呢?

另一件事启发了我:我有一个学生是2014年到香港中文大学就读的。当时这所大学是提前批次,本来他是没抱什么把握填着玩的,谁知道,玩大了,录取了,但学费一年要十几万。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但是没办法,已经录取了,其他的学校都没办法再填。当时除了学生家里的亲戚、社会各方爱心人士捐赠,我们学校也从奖学金、贫困生资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第一年的学费总算是“举全县之力”凑齐了,而我担心的是,他下一年该怎么办。

正好去年国庆放假期间,和他在网上遇到了,就聊了几句。我感到这个孩子没有被自己身上的压力压垮,反而活得更积极了。他利用暑假到重庆武隆县土坎中学做了一段时间的志愿教师;马上要来的期中考试,他准备在图书馆里熬通宵,因为他要拿比较难拿的最高级别的奖学金;他还在准备香港和内地大学共同举办的一个比赛,进决赛就能到北京交流学习。我忍不住访问了他的QQ空间,看到这样一句话:香港的辛苦很廉价,但每个角落都有人在奋斗!我已经无须再问他下一年的学费问题了,我知道他可以办到。

通过这个孩子,我好像已经明白了,那些没有学习动力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对自己未来的责任感,好像未来如何都与自己无关,而我的这个学生通过感受身上的压力,意识到如果不努力,就没有未来,这样,唤起了他的自我责任感,开始积极地去生活。

孩子们的自我责任感怎么就丢了呢?

通过我家刚刚满五岁的女儿,我似乎又看懂了一些。女儿五岁时,我看着周边的孩子们都上了各种培训班,虽然我是做教育的,但也有一种深深的恐惧,生怕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我在本子上详细地列了规划:五岁到以后——跳舞,周日,长期的。六岁到以后——跆拳道,周六,中长期。每年暑假——游泳。每年寒假——画画……

终于开始了实施,周日下午把她送到艺术学校学跳舞。孩子第一次去蛮新奇,还挺乐呵。但是一堂课下来,动作不标准,被说了很多次,第二次就有点不太乐意了,只好大人在学校一直陪着。在这期间,我见过被父母硬拖进舞蹈室的、奶奶拿着小竹鞭在背后赶着的……无一例外,最后胳膊都拗不过大腿,乖乖进教室嘟着嘴去学了。

我们的教育从一开始就那么“专业”,就那么有目的性,从一开始就没有尊重孩子们的自主选择,因此,从一开始我们也就在消耗着孩子们对自我的责任感和学习的兴趣。我们一直就这样包办、剥夺兴趣,一做就是十几年,最终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对自己的未来完全不在乎且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孩子。

猜你喜欢

用功责任感学费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用功有别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用功
责任感等2则
英国大学获准提高学费
三字经(节选)
大学学费不是该涨 而是该降
倒写
试论责任感的评价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