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

2016-07-10刘丽君朱丹李嘉艺赵威郭林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护理效果

刘丽君 朱丹 李嘉艺 赵威 郭林

[摘要] 目的 针对临床实施血液透析的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的主要护理方法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实施血液透析的45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有关资料,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结果 血液透析中产生低血压的有15例患者,产生高血压的18例患者,产生失衡综合征的有2例患者,产生出血程度不同的有4例患者,产生轻度感染导管出口局部的有1例患者,都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后得以康复。 结论 低血压等各种并发症,在临床透析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进行处理,才能确保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针对性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b)-0174-02

糖尿病并发肾病容易向尿毒症方向发展,且大部分同时会伴血管疾病、随神经、视网膜病变及糖代谢持续性紊乱等严重疾病,在临床采用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治疗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心血管等并发症[1]。所以,对患者采取有效的血液透析护理方法,对降低患者产生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可能性具有重要作用。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实施血液透析的45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有关资料,结合患者病情实际,对患者血液透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获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实施血液透析的45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有关资料,其中有27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7~76岁,平均年龄(52.6±3.7)岁。

1.2 方法

对患者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每次持续4 h左右。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达200~250 mL/min血流量,人类促红细胞生长素在患者透析后都采取皮下注射方式[2]。

1.3 结果

血液透析中产生低血压的有15例患者,产生高血压的18例患者,产生失衡综合征的有2例患者,产生出血程度不同的有4例患者,产生轻度感染导管出口局部的有1例患者,都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后得以康复。

2 讨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并发肾病是一种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不断变化的饮食结构,使糖尿病并发肾病在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中不断提高发病率,很多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方法维持生命,但透析治疗对于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具有较多的并发症,也具有较低的存活率,在血液透析中很大一部分患者容易产生各类并发症[3]。所以,对糖尿病并发肾病而引发尿毒症患者加强透析护理,对于患者提高疗效及延长生存时间都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中有30例老年患者都处于糖尿病终末期(占66.7%),由于受年龄、合并原发疾病等因素影响,在血液透析中产生合并症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2.1 观察患者病情

2.1.1 失衡综合征 失衡综合征主要是指在透析中或结束后时间不长产生的神经系统症状表现综合征,主要在初次、快速透析或结束后时间不长这几个阶段,患者主要有烦躁焦虑、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表现[4],该研究中发生失衡综合征的有2例患者。因此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在首次血液透析时,应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头痛不适等症状,透析中对患者神志等进行密切关注,若发生异常,就要将透析时间缩短(通常少于2.5 h),采取将透析液中钠浓度调高,超滤脱水调慢等措施,使患者失衡综合征症状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2.1.2 低血压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中约有近一半会产生低血压,患者通常在透析后1~2 h血压产生幅度较大降低,透析后1~2 h有15例患者具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表现。所以,透析中应对患者血压每小时监测1次,血压降低时,每 30 min监测1次。并使患者保持平坐卧姿势吸氧,泵速减慢,超滤停止,确有需要时将高钠溶液迅速输入并采取高钠序贯透析,先采用145 mmol/L含钠透析液,之后每小时降低5 mmol/L,直至135 mmol/L,患者若无效就要尽快结束。该研究发生低血压的15例患者中,有9例(占60%)较大年龄、较重症状。所以,在透析过程中,老年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若突发丧失意识、鼾声等表现时,就要关注其是否产生低血压情况。

2.1.3 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压主要是因血糖高和降低水清除率引发血容量增加而造成。该研究中产生高血压的有18例患者,主要与患者水钠潴留、没有控制好干体重具有一定关系[5]。所以,应对患者加强教育,透析过程中对干体重及摄入的水、钠、钾等严格控制,确保体重不能在两次透析间隔中增长高于5%干体重。透析中患者若发生高血压,应对其进行安慰,将精神紧张等因素排除,并采取低钠透析方法,通常患者可恢复正常血压。此外,一些患者若高血压严重及控制难度较大的患者,就要对其血压进行24 h动态监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透析时采用适宜降压药物,以便于对血压进行有效控制。

2.1.4 出血倾向 该研究产生出血程度不同的有4例患者,其中有1例患者为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为皮下瘀斑,1例患者为眼底出血。所以,透析前对患者存在呕血或黑便等情况应详细了解,女性患者还要了解其月经量情况。若存在异常,就要将患者列入存在出血倾向对象。在透析中对患者皮肤出血点、心率变化等密切关注,如发生出血,就要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于制定处理措施。若对肝素有关患者进行透析时,就要利用鱼精蛋白对抗,采用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透析方法。因无肝素透析方法容易导致凝血,可利用LMWH透析,并在完成时将定量鱼精蛋白采用静脉注射方法以用于对肝素进行中和。

2.2 导管穿刺及护理创口

2.2.1 终末期糖尿病患者透析的导管穿刺护理 成功主要由血管通道做决定,因糖尿病具有周围血管病变等疾病,容易感染穿刺部位,这对血管通道选择和建立增加了一定难度。该研究中病情危重的患者有9例,表现出严重的水肿、心力衰竭,体表无法进行动静脉穿刺。结合实际,采取双腔留置导管透析。每次透析都执行无菌操作,通常由内向外采用安尔碘对导管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消毒超过5 cm直径范围,并将局部血垢消除,伤口采用良好透气性敷料或无菌纱布覆盖后进行固定。换药时特别注意患者穿刺部位感染情况,以避免发生导管感染。该研究产生轻度感染导管出口局部的有1例患者,采用定时消毒局部、敷料更换并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得以康复。

2.2.2 置管创口护理 通常插管在一周时间左右会发生细菌移位生长,所以要特别注意通过精心护理避免发生感染。有创固定穿刺点尽管能够将导管脱出机会降低,但由于患者破损的皮肤易引起细菌侵入。所以,每次透析前将敷料及封管打开,并对创口情况密切关注。因碘伏可实现组织脱水,使创面加快干燥。所以,创口可采用碘伏5%溶液消毒,将渗液或渗血清除,对敷料进行更换,才能达到固定。

2.3 动静脉内瘘护理

对于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而言,动静脉内瘘是其血液透析的关键。该研究中实施透析的35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都采用动静脉内瘘,患者伤口难以迅速愈合,血管不举有良好条件,可将动静脉内瘘伤口延长拆线时间及启用动静脉内瘘时间,对瘘管成熟度进行认真评估,穿刺部位应准确,使穿刺技术不断提高,避免定点穿刺反复[6]。穿刺过程要无菌操作,并洗净穿刺部位消毒后,对血液透析加强感染管理,以避免发生医源性感染。此外,积极对患者宣教内瘘有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动静脉内瘘保护提高认识,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才能提高护理效果,使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明显提高。

3 讨论

综上所述,相对于同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在临床血液透析中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更容易产生感染、高血压及低血压等一些并发症,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明显。所以,要在护理患者过程中耐心指导,提高自我护理意识,在治疗透析过程中,对患者饮食进行科学指导,同时参与一定的锻炼,才能利于患者恢复健康,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进而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祖福,刘慎微.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危险因素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7(10):59-62.

[2] 沈清瑞,叶任高,于学清.血液净化与肾移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2-275.

[3] 岳琴琴,祁华,王蓓,等.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抗凝方法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14,9(16):39-42.

[4] 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9-97.

[5] 杨宏宇.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3,2(16):13-16.

[6] 蒋美珍.碘伏纱条覆盖伤口的效果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13,11(5):47-51.

(收稿日期:2015-12-26)

猜你喜欢

针对性护理护理效果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43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